回覆列表
  • 1 # 奧衛蘭

    首先,十字韌帶出現損傷,傷口會在膝關節內發炎,人體的感覺就是膝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內有積水甚至積血。前期在應激期的治療,首先就是消炎止痛。關節腔內的積水要是自己長期無法減少,醫生會建議關節穿刺,用針筒將它吸出來。

    其次是人在走動時膝關節的感覺。先要強調的是無力感,走著走著,突然哪一步膝關節會發軟,小腿一往前移動,人體就會下意識的下跪——就像健康時大腦向膝關節發出下跪指令時那樣。前十字韌帶損傷後經常有一句內心獨白:我不想下跪啊,怎麼老自己想跪。沒錯,它就是那麼不聽自己使喚。

    接下來要強調的,正是要避免像我這樣明明已經十字韌帶受傷,還要透過運動反覆測試功能的行為。一旦確診十字韌帶受傷,醫生立馬就會建議打石膏(或者膝關節支架),至少一個月內受傷腿不要發力。

    強行下地走路會發生什麼呢?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個畫面:健康時一運動,前交叉韌帶會“拉著”小腿不讓它前移,可前交叉韌帶已經傷了,你還要再去走,交叉韌帶還是會“拉”。一根皮筋本來只斷了三分之一,你還要再從兩邊發力拉伸它,你是想把它全部拉斷嗎?

    沒錯,十字韌帶損傷繼續運動,會導致它的撕裂程度加重,甚至完全斷裂。有一個生活點是交叉韌帶損傷的人必須要注意的,那就是大便千萬不能自然蹲坑。下蹲時膝蓋的壓力是平時的數倍,十字韌帶加劇損傷的機率會增大。所以,每一個十字韌帶損傷者都有一個日常尷尬——廁所有馬桶嗎?現在回家好像來不及了……

    很多職業球員前十字韌帶斷裂,一般都伴隨著半月板損傷。為什麼呢?前十字韌帶一斷,小腿理論上可以自由前移,最終是誰阻止它停止前移呢?大腿骨的盡頭直接抵死在半月板上小腿才停止前移,這種力量往往會直接導致半月板損傷。

    這也是前十字韌帶斷裂,必須進行手術的原因——一旦前十字韌帶斷裂,小腿前後移動的幅度、頻率都會加大,這樣一來,股骨盡頭(大腿骨)對半月板等軟組織的摩擦力會更大。不及時加以制止,半月板損傷以及因為損傷帶來的關節炎會早早到來。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後交叉韌帶一般都比前交叉韌帶粗,它的承壓能力也相對較強,所以一般都是前交叉韌帶受傷。對於十字韌帶直接斷裂的診斷,一般還有一個參考:受傷的瞬間膝關節腔內有沒有發生脆響?筆者到多個醫院看過,起初每個醫生都問到了這個問題。

    一般的一級損傷,說明十字韌帶損傷比例很小,醫生都會建議保守治療;二級損傷就要結合核磁共振影象,以及醫生透過關節穩定性的“手動判斷”來決定手術與否;三級損傷(完全斷裂),醫生都會建議進行重建手術。

    所謂保守治療,主要以修養為主。比半月板稍好一些的是,交叉韌帶還有一定的供血,理論上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所以,只要補充促進生長的營養,損傷的交叉韌帶有一定自愈希望。保守治療期間,第一個月行走必須拄拐。除了等著它自愈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命題是:進行日常的功能鍛鍊防止腿部肌肉萎縮。

    除了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對膝關節穩定性有作用之外,大腿前側肌肉(股四頭肌)和後側肌肉(膕繩肌)的力量,對於膝關節穩定性同樣十分重要。不能進行日常運動,意味著股四頭肌和膕繩肌會萎縮,最後極有可能一隻腿粗一隻腿細。所以,進行防止肌肉萎縮的訓練就很有必要。

    無論是前交叉韌帶還是後交叉韌帶損傷,早期都要避免發生膝蓋屈伸的情況。所以,鍛鍊股四頭肌和膕繩肌的方法就相對有限:平躺在床上,進行直抬腿運動,每組15到20次,每次進行4到6組,這對股四頭肌有一定鍛鍊價值;膕繩肌則需要趴在床上,進行向後的直抬腿,同樣的每組15到20次,每次進行4到6組。

    受傷前期要禁止膝蓋發生屈伸,過了應激期、十字韌帶有一定癒合後,則要進行一個工作:膝蓋的屈伸練習。如果三四個月不進行屈伸練習,膝蓋甚至有可能直接失去屈伸功能(尤其對於十字韌帶重建的患者來說)。

    當我進行屈伸練習時,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自己的膝蓋裡好像有一塊木頭,裡頭很澀,根本不聽使喚。不過隨著傷口癒合越好,屈伸鍛鍊加強,會感覺自己的膝蓋越來越通透,又逐漸是自己的了。

    最後說一下最嚴重的情況:韌帶完全斷裂,必須手術重建。首先是手術重建的方式:關節鏡。什麼是關節鏡?就是在膝關節上打幾個幾毫米的洞,一個洞裡放入微型攝像頭,這樣一來膝關節腔內的情況就可以投在顯示器上。另外,必須得在大腿骨盡頭和小腿骨盡頭也打兩個眼,把新的替代韌帶穿入兩個眼中。

    將來一發生膝蓋屈伸,替代韌帶可能一受力就從兩個眼裡滑出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醫生會在韌帶兩頭與骨頭的結合處,加一個類似門閂的裝置。

    那麼,替代的韌帶從哪裡來呢?一般有兩個選擇:一是自體韌帶,從自己身上合適的地方取一條出來加在膝蓋裡。筆者聽醫生這麼說大腿直髮軟,這要挨多少刀子受多少回罪呀;另一種是人工韌帶,所謂的科學產品。

    關節鏡手術的優點是創傷小,恢復相對較快;但世界上任何好的東西,都有一個最不好的地方:貴。筆者生活在一個二線城市,我諮詢醫生後醫生給出的費用是:兩到三萬。一旦真的到了必須重建的地步,那麼術後的康復顯得甚至比手術本身還要重要,醫生跟我說過:三分手術,七分康復。

    重建手術康復的難度,除了避免腿部肌肉萎縮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好透過小腿屈伸給替代韌帶帶來的拉伸度。道理很簡單,之前這條韌帶在身體其他地方:一是它承受的拉伸力沒有這麼大,二是有時它還要承受彎曲的壓力。小腿屈伸練習進度太慢,會導致小腿錯過最佳的拓展屈伸角度時機,練習進度太快,甚至可能導致替代韌帶直接斷裂。

    我聽一個病友這樣描述過:他忍痛進行屈伸角度練習時,膝蓋內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響,和韌帶斷裂時一摸一樣。那一刻他感覺後背發涼,懷疑人生,世界上再也沒有希望。

    所以,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的康復,最好在康復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我淺淺的諮詢過費用:也是數萬。人在好不好的時候會想:這麼貴,真的要砸鍋賣鐵大出血嗎?但當你在很年輕的時候,醫生就告訴你你這輩子可能再也不能快跑,你立馬就會毫不猶豫——這意味著唯一的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野菜那麼受歡迎,我們回去種野菜賣,大家覺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