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間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1914年8月1日,德國首先向俄國宣戰,“一戰”爆發。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其中德國、奧匈帝國等國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覷,它像是導火索下面埋著的炸藥,一觸即爆。而之所以德國這片炸藥能堆積起來,促使著一戰的爆發,也有其自身原因所在。

    一、德國萌生擴張的野心20世紀初的德國,終於從分裂走上了統一。國家的分裂不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微不足道。德國的統一,為德國帶來了一系列的發展福利:地域的擴大使德國增加了土地等資源去發展農工商業,促進了德國經濟實力的提高;統一後的政治前景光明,德國處在繁榮的和平時期,發展迅速;民心所向,社會安定。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一些新型資本主義國家勢力的增加,德國也乘這一東風,開始走向富強。

    就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時候,德國遇到了一大重要問題:此時英法等國家的殖民擴張已經進行了很久,搶佔了亞非拉大部分的殖民地,德國已經沒有廣袤的、富足的殖民地進行財富掠奪和商品傾銷,當出現經濟危機時沒法透過轉移損失到殖民地的方法來補血,德國的經濟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於是,德國開始思索出路,比如搶佔其他國家的殖民地。

    二、德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發展為同盟國與協約國的矛盾。

    1、與法國的矛盾。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失去了原來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重整旗鼓,東山再起。而德國不想讓法國過於囂張,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就努力擴充軍備,等待戰爭。之後,在義大利在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的鬥爭中,義大利以失敗告終,德國趁機拉攏義大利,共同對付法國。

    2、插手奧匈帝國與俄國的矛盾。與此同時,奧匈帝國和俄國亦存在矛盾,主要表現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建立了針對俄國和法國的三國同盟,1879年,德奧簽署了“同盟條約”,這個條約具有明顯的反俄性質。

    3、與英國的矛盾。主要原因在於殖民地問題上的衝突的加劇,其次,英國的傳統的外交政策是力求維持歐洲大陸勢力的均衡,此時,德國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在歐洲的影響力也不斷上升,英國不願意看德國過分強大。後來,英國與德國的矛盾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在這些的驅動下,1882年,德、奧、意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三國同盟正式建立。其主要指使和拉攏者,顯而易見,便是德國。

    英法俄也毫不示弱,為了對付“三國同盟”,1892年,法國和俄國達成了軍事協議,它規定一旦法國遭到德國或是德國支援的義大利的進攻,俄國將以全部軍事力量進攻德國,一旦俄國遭到德國或是德國支援的奧匈帝國的進攻,法國應以全部的軍事力量來進攻德國。俄法同盟形成後,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而隨著英德矛盾發展,英國調整同法國、俄國的關係,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簽署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最後形成了三國協約。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三、導火索下面的炸藥包

    眾所周知,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於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波斯尼亞學生)槍殺。這次事件使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但是,導火索固然重要,可下面的炸藥更重要。就算這根導火索被拆掉,只要炸藥還在,還會有別的導火索來引爆它。

    德國在當時已經被歐洲孤立,英法俄之間形成了聯盟,但協約與同盟之間並無迫切的利益衝突,各國間的協議也是為了威懾對手不要發動戰爭。“刺殺在當時被認為是個好事,奧地利人很討厭費迪南,他死了正好推舉卡爾王子即位。”在薩拉熱窩刺殺發生一個月之後,全世界還沒有任何動靜,並沒有爆發戰爭。

    所以,如果說沒有德國的推動,僅僅依靠這個“導火索”事件,並不足以挑起戰爭。德國擬製了著名的施裡芬計劃,即先進攻法國在進攻俄國,先進攻法國必將先進攻比利時等,引起了戰爭的爆發。

    四、德國大力發展軍備的推動

    一戰的時候,德軍便發明了機槍,並首次在實戰中使用了毒氣,為細菌戰和化學戰開啟了先河。在戰爭中,德軍首次穿著了迷彩服,改變了19世紀戰爭中歐洲軍隊穿制服打仗的傳統。坦克雖然是英軍發明的,但是後期卻是德軍應用的更廣泛。

    另外,德國海軍實力也迅速增長。在一戰前,德國便和英國展開過軍備戰,當時的德國經濟實力增強後,大力發展軍備,這是其一;工業革命使得德國科技實力大幅度增強,掌握了先進科技,這是其二;還有便是,德國當時完成了義務教育的普及,受到良好教育的水兵受訓時能更快的掌握技術。

    德國的軍備的大力發展,一方面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恐慌,使其他國家開始警醒,也開始發展軍備;另一方面,德國軍備實力的膨脹,為他發起戰爭奠定了基礎,也使他們發起戰爭的信心大大增強,促使了戰爭的爆發。

    綜上所述,德國對一戰的爆發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 2 # 使用者55213537977

    說起一戰的導火線大家肯定會想到“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援下,向塞爾維亞宣戰,引發了一戰。

    彼時的德國經過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改革,國力強盛。國民普遍具有向外擴張的想法。同時,“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已經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周邊的奧匈帝國、俄國也虎視眈眈。戰爭一觸即發。

    而此時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正好給德國一個契機,所以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海》蘇難和汪家的人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