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口腔期,喜歡往嘴巴里塞滿各種小東西,一旦吞下後,很可能危機生命。請媽媽仔細閱讀以下文字,以便寶寶發生意外狀況時,冷靜應對。 假如寶寶被噎住了,在媽媽採取行動之前,應該先看看他能否透過咳嗽而將食物塊或其他物體吐出去。如果寶寶此時還可以正常呼吸和咳嗽,媽媽就無需強加幹 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寶寶的咳嗽比媽媽所能做的任何事對排出異物都更為有效。如果寶寶氣管被完全堵塞,而且已經沒有呼吸,媽媽就要立即採取行動了。 可能會出現的表現 若是異物卡在食道,寶寶會出現嘴巴不斷流口水、咳嗽、呼吸急促以及無法再吞嚥其它東西等情形; 若是小東西進入氣道,有的可能沒有較明顯的異狀,但是呼吸時會出現“咻咻”的喘息聲;嚴重地阻塞了呼吸道,他會憋氣,且臉部會發紫甚至沒有呼吸; 若吞下的異物為尖銳物,寶寶的嘴巴還可能出血、受傷。排出異物急救措施 一旦出現嚴重的異物窒息,時間超過4~6分鐘,寶寶就很可能因為腦部缺氧而造成永久性損傷。因此,分秒之間都關係著寶寶生命安危。媽媽不妨按照以下步驟,平日裡多加練習,防患於未然。 如果寶寶未滿1歲 第一步:判斷寶寶的氣管是否被完全堵塞 檢查寶寶是否存在呼吸困難、咳嗽無力或無法咳嗽、臉色憋得紫黑、發不出聲音的狀況。如果此時寶寶仍然可以有力地呼吸和咳嗽,媽媽的“幫忙”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第二步:將寶寶處於正確的姿勢 媽媽用一隻手支撐住寶寶的頭部和頸部,牢牢地撐住額部,讓寶寶面朝下趴在媽媽的前臂上,使他的頭向下傾斜。 第三步:擊打背部5次 用媽媽另外一隻手的手掌根部,在寶寶的肩胛骨之間進行5次較為有力的背部擊打。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對氣道的壓力,幫助寶寶將異物排出。 第四步:在胸骨的下半部推擠胸部5次 撐住寶寶的頭部,將寶寶翻轉成仰臥姿式,使頭部傾斜向下。用食指和中指(根據個人力道不同也可加上無名指)在寶寶胸骨下半部也就是略低於乳頭水平線的部 分進行5次向內的推擠,進行的過程中要確保手指沒有推在胸骨的最低端上。推擠胸部可以將氣流從肺部向上逼進氣管,從而將異物排出。 第五步:依次重複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寶寶將異物排出,恢復呼吸。 堅持做完幾個迴圈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此時寶寶仍舊無法呼吸,而只有媽媽一個人的情況下,可在進行了1分鐘的急救嘗試之後打急救電話請求緊急救助。 如果寶寶1歲或1歲以上 寶寶處於清醒狀態時 第一步:觀察寶寶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判定寶寶的氣管是否被完全堵塞。 如果寶寶出現咳嗽無力、呼吸越來越困難以及嘴唇、指甲或皮膚髮紫,甚至用拇指和食指卡住自己的脖子,這就說明他的氣管堵住了。如果寶寶還能夠有力地說話或咳嗽,媽媽們可先讓寶寶嘗試自己咳嗽將異物排出。過分的干預和不當的操作都可能將情況變得越來越糟。 第二步:進行“海姆利克式操作法”幫寶寶排出異物。 媽媽可站在寶寶的身後,用手臂摟住他的腰,兩手相握,在寶寶腹部正中頂端(胸骨下),突然向其上方用力壓迫(注意不要弄傷寶寶肋骨),反覆幾次,直至異 物排出。這樣做的目的是將增大腹內壓力.使橫膈上抬而推擠胸腔,迫使肺內氣體經氣道衝向喉部,將卡在其中的異物在氣流的衝擊作用下,被“驅逐出境”。 寶寶處於昏迷狀態時 第一步:判斷寶寶是否還有意識,緊急呼救,並時刻陪伴在他身邊。 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或搖晃他的肩膀,看看他有沒有反應。如果寶寶已經失去意識,就立即(或請旁人)撥打求救電話,儘可能清楚地告知對方寶寶大致情況和所處的準確地址。同時,守在寶寶身邊,確保他能感受到你的存在。 第二步:讓寶寶平躺在地上,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 讓寶寶平躺在地上,抬高他的下巴,保持氣道通常。媽媽可以把耳朵緊貼著寶寶嘴巴聽聽有無呼吸的聲音,或者觀察他胸部有無起伏運動,以判斷寶寶的呼吸狀況。 第三步:一旦寶寶停止呼吸,立即嘗試人工呼吸,並打通氣管。 方法同上。媽媽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時,觀察寶寶胸部,如果寶寶胸部鼓起了,則說明氣管已經被打通,反之則需要繼續嘗試。 第四步:人工呼吸仍未見效,嘗試進行5次“海姆利克氏操作法”。 讓寶寶平躺在地上,跪在寶寶臀部的位置,兩個手掌重疊放在寶寶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用力快速地向下按壓5次。讓足夠多的氣流在外力的驅使下從肺部向上逼進氣管,“趕走”異物。 第五步:檢查寶寶口中是否有異物,並將它取走。 檢查寶寶的口腔,如發現異物就將它取出,但不要用手指在寶寶嘴裡胡亂“掃蕩”。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導致將異物向後推,使之進入到氣管的更深處。 第六步:如果異物被取出後,寶寶仍舊沒有呼吸,則再次嘗試人工呼吸。 如果此刻寶寶仍舊沒有呼吸,媽媽不妨再次嘗試人工呼吸,直至救援人員到來。 細心照顧,防患於未然 寶寶經常將小件物體或玩具放入口中,一邊叼著一邊玩耍,有時還要加上蹦蹦跳跳,很容易導致異物進入氣道。另外,父母或其他長輩也會時不時地餵給寶寶一些 不恰當的食物,比如瓜子、花生、硬糖塊等,建議小嬰兒儘量不要食用。而果凍,由於它質地柔軟,進入氣管後極易變形,完全堵住呼吸道,最好不要讓3歲以下的 寶寶擅自食用。 對於不愛吃飯或者吃飯不專心的寶寶,父母刻意地引逗或者大聲地責罵、驚嚇,都會讓寶寶嘴裡吃到一半的食物嗆入氣管,引發意外。 對於2歲左右的寶寶發生的“異物嗆入氣管”事件,多半是因為他們雖然可以吃一些東西,但又沒有充分嚼爛。因此要叮囑寶寶吃東西要專心,並耐心教會寶寶咀嚼方法,而不是硬吞。 對於愛把一些東西放入嘴中的寶寶,要進行教育。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要迅速哄勸寶寶取出異物。寶寶睡覺前,最好不要口中含著食物入睡。另外,在寶寶換牙時,務必讓寶寶將脫落的牙齒及時吐出。 嘗試用寶寶的眼光觀察一下他的周邊,將凡是直徑小於寶寶口腔寬度的小物件統統收拾起來吧。這並不會佔用媽媽們太多的時間,但卻可以給寶寶的健康、安全帶來多一份保障! 咳嗽時,媽媽不要拍打寶寶背部,以免異物移位;也不要試圖用手到寶寶嘴裡勾取,或用大塊食物強行讓寶寶嚥下,這樣做反而會刺激寶寶,引起噁心、嘔吐,喉部痙攣、水腫,加重呼吸困難。
寶寶到了口腔期,喜歡往嘴巴里塞滿各種小東西,一旦吞下後,很可能危機生命。請媽媽仔細閱讀以下文字,以便寶寶發生意外狀況時,冷靜應對。 假如寶寶被噎住了,在媽媽採取行動之前,應該先看看他能否透過咳嗽而將食物塊或其他物體吐出去。如果寶寶此時還可以正常呼吸和咳嗽,媽媽就無需強加幹 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寶寶的咳嗽比媽媽所能做的任何事對排出異物都更為有效。如果寶寶氣管被完全堵塞,而且已經沒有呼吸,媽媽就要立即採取行動了。 可能會出現的表現 若是異物卡在食道,寶寶會出現嘴巴不斷流口水、咳嗽、呼吸急促以及無法再吞嚥其它東西等情形; 若是小東西進入氣道,有的可能沒有較明顯的異狀,但是呼吸時會出現“咻咻”的喘息聲;嚴重地阻塞了呼吸道,他會憋氣,且臉部會發紫甚至沒有呼吸; 若吞下的異物為尖銳物,寶寶的嘴巴還可能出血、受傷。排出異物急救措施 一旦出現嚴重的異物窒息,時間超過4~6分鐘,寶寶就很可能因為腦部缺氧而造成永久性損傷。因此,分秒之間都關係著寶寶生命安危。媽媽不妨按照以下步驟,平日裡多加練習,防患於未然。 如果寶寶未滿1歲 第一步:判斷寶寶的氣管是否被完全堵塞 檢查寶寶是否存在呼吸困難、咳嗽無力或無法咳嗽、臉色憋得紫黑、發不出聲音的狀況。如果此時寶寶仍然可以有力地呼吸和咳嗽,媽媽的“幫忙”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第二步:將寶寶處於正確的姿勢 媽媽用一隻手支撐住寶寶的頭部和頸部,牢牢地撐住額部,讓寶寶面朝下趴在媽媽的前臂上,使他的頭向下傾斜。 第三步:擊打背部5次 用媽媽另外一隻手的手掌根部,在寶寶的肩胛骨之間進行5次較為有力的背部擊打。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對氣道的壓力,幫助寶寶將異物排出。 第四步:在胸骨的下半部推擠胸部5次 撐住寶寶的頭部,將寶寶翻轉成仰臥姿式,使頭部傾斜向下。用食指和中指(根據個人力道不同也可加上無名指)在寶寶胸骨下半部也就是略低於乳頭水平線的部 分進行5次向內的推擠,進行的過程中要確保手指沒有推在胸骨的最低端上。推擠胸部可以將氣流從肺部向上逼進氣管,從而將異物排出。 第五步:依次重複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寶寶將異物排出,恢復呼吸。 堅持做完幾個迴圈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此時寶寶仍舊無法呼吸,而只有媽媽一個人的情況下,可在進行了1分鐘的急救嘗試之後打急救電話請求緊急救助。 如果寶寶1歲或1歲以上 寶寶處於清醒狀態時 第一步:觀察寶寶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判定寶寶的氣管是否被完全堵塞。 如果寶寶出現咳嗽無力、呼吸越來越困難以及嘴唇、指甲或皮膚髮紫,甚至用拇指和食指卡住自己的脖子,這就說明他的氣管堵住了。如果寶寶還能夠有力地說話或咳嗽,媽媽們可先讓寶寶嘗試自己咳嗽將異物排出。過分的干預和不當的操作都可能將情況變得越來越糟。 第二步:進行“海姆利克式操作法”幫寶寶排出異物。 媽媽可站在寶寶的身後,用手臂摟住他的腰,兩手相握,在寶寶腹部正中頂端(胸骨下),突然向其上方用力壓迫(注意不要弄傷寶寶肋骨),反覆幾次,直至異 物排出。這樣做的目的是將增大腹內壓力.使橫膈上抬而推擠胸腔,迫使肺內氣體經氣道衝向喉部,將卡在其中的異物在氣流的衝擊作用下,被“驅逐出境”。 寶寶處於昏迷狀態時 第一步:判斷寶寶是否還有意識,緊急呼救,並時刻陪伴在他身邊。 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或搖晃他的肩膀,看看他有沒有反應。如果寶寶已經失去意識,就立即(或請旁人)撥打求救電話,儘可能清楚地告知對方寶寶大致情況和所處的準確地址。同時,守在寶寶身邊,確保他能感受到你的存在。 第二步:讓寶寶平躺在地上,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 讓寶寶平躺在地上,抬高他的下巴,保持氣道通常。媽媽可以把耳朵緊貼著寶寶嘴巴聽聽有無呼吸的聲音,或者觀察他胸部有無起伏運動,以判斷寶寶的呼吸狀況。 第三步:一旦寶寶停止呼吸,立即嘗試人工呼吸,並打通氣管。 方法同上。媽媽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時,觀察寶寶胸部,如果寶寶胸部鼓起了,則說明氣管已經被打通,反之則需要繼續嘗試。 第四步:人工呼吸仍未見效,嘗試進行5次“海姆利克氏操作法”。 讓寶寶平躺在地上,跪在寶寶臀部的位置,兩個手掌重疊放在寶寶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用力快速地向下按壓5次。讓足夠多的氣流在外力的驅使下從肺部向上逼進氣管,“趕走”異物。 第五步:檢查寶寶口中是否有異物,並將它取走。 檢查寶寶的口腔,如發現異物就將它取出,但不要用手指在寶寶嘴裡胡亂“掃蕩”。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導致將異物向後推,使之進入到氣管的更深處。 第六步:如果異物被取出後,寶寶仍舊沒有呼吸,則再次嘗試人工呼吸。 如果此刻寶寶仍舊沒有呼吸,媽媽不妨再次嘗試人工呼吸,直至救援人員到來。 細心照顧,防患於未然 寶寶經常將小件物體或玩具放入口中,一邊叼著一邊玩耍,有時還要加上蹦蹦跳跳,很容易導致異物進入氣道。另外,父母或其他長輩也會時不時地餵給寶寶一些 不恰當的食物,比如瓜子、花生、硬糖塊等,建議小嬰兒儘量不要食用。而果凍,由於它質地柔軟,進入氣管後極易變形,完全堵住呼吸道,最好不要讓3歲以下的 寶寶擅自食用。 對於不愛吃飯或者吃飯不專心的寶寶,父母刻意地引逗或者大聲地責罵、驚嚇,都會讓寶寶嘴裡吃到一半的食物嗆入氣管,引發意外。 對於2歲左右的寶寶發生的“異物嗆入氣管”事件,多半是因為他們雖然可以吃一些東西,但又沒有充分嚼爛。因此要叮囑寶寶吃東西要專心,並耐心教會寶寶咀嚼方法,而不是硬吞。 對於愛把一些東西放入嘴中的寶寶,要進行教育。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要迅速哄勸寶寶取出異物。寶寶睡覺前,最好不要口中含著食物入睡。另外,在寶寶換牙時,務必讓寶寶將脫落的牙齒及時吐出。 嘗試用寶寶的眼光觀察一下他的周邊,將凡是直徑小於寶寶口腔寬度的小物件統統收拾起來吧。這並不會佔用媽媽們太多的時間,但卻可以給寶寶的健康、安全帶來多一份保障! 咳嗽時,媽媽不要拍打寶寶背部,以免異物移位;也不要試圖用手到寶寶嘴裡勾取,或用大塊食物強行讓寶寶嚥下,這樣做反而會刺激寶寶,引起噁心、嘔吐,喉部痙攣、水腫,加重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