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物品清點目的
為手術醫務人員提供手術物品清點的操作規範,以防止物品遺留,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
手術物品清點適用範圍
適用於各種不同的醫療環境,包括住院部手術室、門診手術室、日間手術室等實施創傷性診療的區域。
相關名詞術語
1.手術清點物品
手術清點物品(surgical count items)包括手術敷料、手術器械、手術特殊物品。
2.手術敷料
手術敷料(gossypiboma)指用於吸收液體、保護組織,壓迫止血或牽引組織的紡織物品。包括紗布、紗墊、紗條、宮紗、消毒墊、腦棉片、棉籤等。
3.手術器械
手術器械(instruments)指用於執行切割、剝離、抓取、牽拉、縫合等特定功能的手術工具或器械。如血管鉗、組織剪、牽開器、持針器等。
4.雜項物品
雜項物品(miscellaneous items)指無菌區域內所需要清點的各種物品。包括一切有可能遺留在手術切口內的物品,如阻斷帶、懸吊帶、尿管等。
5.體腔
體腔(cavity)指人體內容納組織及臟器的腔隙。通常包括顱腔(含鼻腔)、胸腔、腹腔(含盆腔)及關節腔。
6.手術物品遺留
手術物品遺留(retained surgical items)指手術結束後手術物品意外地遺留在患者體內。
手術物品清點要求
1.手術物品清點時機
第一次清點,即手術開始前;
第二次清點,即關閉體腔前;
第三次清點,即關閉體腔後;
第四次清點,即縫合面板後。
2.增加清點次數時機
如術中需交接班、手術切口涉及兩個及以上部位或腔隙,關閉每個部位或腔隙時均應清點,如關閉膈肌子宮、心包、後腹膜等。
3.不同型別手術需清點的物品
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應包括手術檯上所有物品。如手術器械、縫針、手術敷料及雜項物品等。
淺表組織手術應包括但不僅限於手術敷料、縫針、刀片、針頭等雜項物品。
經尿道、陰道、鼻腔等內鏡手術應包括但不僅限於敷料、縫針,並檢查器械的完整性。
手術物品清點原則
1.雙人逐項清點原則
清點物品時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應遵循一定的規律,共同按順序逐項清點。沒有洗手護士時由巡迴護士與手術醫生負責清點。
2.同步唱點原則
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應同時清晰說出清點物品的名稱、數目及完整性。
3.逐項即刻記錄原則
每清點一項物品,巡迴護士應即刻將物品的名稱和數目準確記錄於物品清點記錄單上。
4.原位清點原則
第一次清點及術中追加需清點的無菌物品時,洗手護士應與巡迴護士即刻清點,無誤後方可使用。
手術物品清點注意事項
1.醫療機構應有物品清點制度和相關的應急預案,明確規定清點的責任人、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所有相關醫務人員應遵照執行。
2.手術室應規範器械臺上物品擺放的位置,保持器械臺的整潔有序。
3.手術前,巡迴護士需檢查手術間環境,不得遺留上一臺手術患者的任何物品。
4.洗手護士應提前15~30分鐘洗手,保證有足的時間進行物品的檢查和清點。在手術的全過程中,應始終知曉各項物品的數目、位置及使用情況。
5.清點時,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須雙人查對手術物品的數目及完整性。巡迴護士進行記錄並複述,洗手護士確認。
6.手術中,應減少交接環節,手術進行期間若患者病情不穩定、搶救或手術處於緊急時刻物品交接不清時,不得交接班。
7.嚴禁用器械或敷料等物品做他用,術中送冰凍切片、病理標本時,嚴禁用紗布等包裹標本。
8.手術物品未經巡迴護士允許,任何人不下進或拿出手術間。
9.醫生不應自行拿取臺上用物,暫不用的物品應及時交還洗手護士,不得亂丟或堆在手術區。
10.洗手護士應及時收回暫時不用的器械;監督術者及時將鋼絲、克氏針等殘端、剪出的引流管碎片等物品歸還,丟棄時應與巡迴護士確認。
11.臺上人員發現物品從手術區域掉落或被汙染,應立刻告知巡迴護士妥善處理。
12.關閉體腔前,手術醫生應配合洗手護士進行清點,確認清點無誤後方可關閉體腔。
13.每臺手術結束後應將清點物品清理出手術間,更換垃圾袋。
14.術前懷疑或術中發現患者體內有手術遺留異物,取出的物品應由主刀醫生、洗手護士和巡迴護士共清點,詳細記錄,按醫院規定上報。
手術敷料使用原則
1.手術切口內應使用帶顯影標記的敷料。
2.清點紗布、紗條、紗墊時應展開,並檢查完整性及顯影標記。
3.手術中所使用的敷料應保留其原始規格,不得切割或做其他任何改型。特殊情況必須剪開時,應及時準確記錄。
4.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中使用有帶子的敷料時,帶子應暴露在切口外面。
5.當切口內需要填充治療性敷料並帶離手術室時,主刀醫生、洗手護士、巡迴護士應共同確認置入敷料的名稱和數目,並記錄在病歷中。
手術物品清點意外情況的處理
1.物品數目及完整性清點有誤時,立即告知手醫生共同尋找缺失的部分或物品,必要時根據物品的性質採取相應輔助手段查詢,確保不遺留於患者體內。
2.若找到缺失的部分和物品時,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應確認其完整性,並放於指定位置,妥善儲存,以備清點時核查。
3.如採取各種手段仍未找到,應立即報告主刀醫生及護士長,X線輔助確認物品不在患者體內,需主刀醫生、巡迴護士和洗手護士簽字、存檔,按清意外處理流程報告,填寫清點意外報告表,並向上級領導彙報
手術物品清點目的
為手術醫務人員提供手術物品清點的操作規範,以防止物品遺留,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
手術物品清點適用範圍
適用於各種不同的醫療環境,包括住院部手術室、門診手術室、日間手術室等實施創傷性診療的區域。
相關名詞術語
1.手術清點物品
手術清點物品(surgical count items)包括手術敷料、手術器械、手術特殊物品。
2.手術敷料
手術敷料(gossypiboma)指用於吸收液體、保護組織,壓迫止血或牽引組織的紡織物品。包括紗布、紗墊、紗條、宮紗、消毒墊、腦棉片、棉籤等。
3.手術器械
手術器械(instruments)指用於執行切割、剝離、抓取、牽拉、縫合等特定功能的手術工具或器械。如血管鉗、組織剪、牽開器、持針器等。
4.雜項物品
雜項物品(miscellaneous items)指無菌區域內所需要清點的各種物品。包括一切有可能遺留在手術切口內的物品,如阻斷帶、懸吊帶、尿管等。
5.體腔
體腔(cavity)指人體內容納組織及臟器的腔隙。通常包括顱腔(含鼻腔)、胸腔、腹腔(含盆腔)及關節腔。
6.手術物品遺留
手術物品遺留(retained surgical items)指手術結束後手術物品意外地遺留在患者體內。
手術物品清點要求
1.手術物品清點時機
第一次清點,即手術開始前;
第二次清點,即關閉體腔前;
第三次清點,即關閉體腔後;
第四次清點,即縫合面板後。
2.增加清點次數時機
如術中需交接班、手術切口涉及兩個及以上部位或腔隙,關閉每個部位或腔隙時均應清點,如關閉膈肌子宮、心包、後腹膜等。
3.不同型別手術需清點的物品
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應包括手術檯上所有物品。如手術器械、縫針、手術敷料及雜項物品等。
淺表組織手術應包括但不僅限於手術敷料、縫針、刀片、針頭等雜項物品。
經尿道、陰道、鼻腔等內鏡手術應包括但不僅限於敷料、縫針,並檢查器械的完整性。
手術物品清點原則
1.雙人逐項清點原則
清點物品時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應遵循一定的規律,共同按順序逐項清點。沒有洗手護士時由巡迴護士與手術醫生負責清點。
2.同步唱點原則
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應同時清晰說出清點物品的名稱、數目及完整性。
3.逐項即刻記錄原則
每清點一項物品,巡迴護士應即刻將物品的名稱和數目準確記錄於物品清點記錄單上。
4.原位清點原則
第一次清點及術中追加需清點的無菌物品時,洗手護士應與巡迴護士即刻清點,無誤後方可使用。
手術物品清點注意事項
1.醫療機構應有物品清點制度和相關的應急預案,明確規定清點的責任人、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所有相關醫務人員應遵照執行。
2.手術室應規範器械臺上物品擺放的位置,保持器械臺的整潔有序。
3.手術前,巡迴護士需檢查手術間環境,不得遺留上一臺手術患者的任何物品。
4.洗手護士應提前15~30分鐘洗手,保證有足的時間進行物品的檢查和清點。在手術的全過程中,應始終知曉各項物品的數目、位置及使用情況。
5.清點時,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須雙人查對手術物品的數目及完整性。巡迴護士進行記錄並複述,洗手護士確認。
6.手術中,應減少交接環節,手術進行期間若患者病情不穩定、搶救或手術處於緊急時刻物品交接不清時,不得交接班。
7.嚴禁用器械或敷料等物品做他用,術中送冰凍切片、病理標本時,嚴禁用紗布等包裹標本。
8.手術物品未經巡迴護士允許,任何人不下進或拿出手術間。
9.醫生不應自行拿取臺上用物,暫不用的物品應及時交還洗手護士,不得亂丟或堆在手術區。
10.洗手護士應及時收回暫時不用的器械;監督術者及時將鋼絲、克氏針等殘端、剪出的引流管碎片等物品歸還,丟棄時應與巡迴護士確認。
11.臺上人員發現物品從手術區域掉落或被汙染,應立刻告知巡迴護士妥善處理。
12.關閉體腔前,手術醫生應配合洗手護士進行清點,確認清點無誤後方可關閉體腔。
13.每臺手術結束後應將清點物品清理出手術間,更換垃圾袋。
14.術前懷疑或術中發現患者體內有手術遺留異物,取出的物品應由主刀醫生、洗手護士和巡迴護士共清點,詳細記錄,按醫院規定上報。
手術敷料使用原則
1.手術切口內應使用帶顯影標記的敷料。
2.清點紗布、紗條、紗墊時應展開,並檢查完整性及顯影標記。
3.手術中所使用的敷料應保留其原始規格,不得切割或做其他任何改型。特殊情況必須剪開時,應及時準確記錄。
4.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中使用有帶子的敷料時,帶子應暴露在切口外面。
5.當切口內需要填充治療性敷料並帶離手術室時,主刀醫生、洗手護士、巡迴護士應共同確認置入敷料的名稱和數目,並記錄在病歷中。
手術物品清點意外情況的處理
1.物品數目及完整性清點有誤時,立即告知手醫生共同尋找缺失的部分或物品,必要時根據物品的性質採取相應輔助手段查詢,確保不遺留於患者體內。
2.若找到缺失的部分和物品時,洗手護士與巡迴護士應確認其完整性,並放於指定位置,妥善儲存,以備清點時核查。
3.如採取各種手段仍未找到,應立即報告主刀醫生及護士長,X線輔助確認物品不在患者體內,需主刀醫生、巡迴護士和洗手護士簽字、存檔,按清意外處理流程報告,填寫清點意外報告表,並向上級領導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