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年錄
-
2 # 棒槌襖襖
南明是指公元1644年到1662年之間,與滿清順治朝同時存在的明朝流亡政權。在這近二十年中,先後出現了五個由明朝藩王建立的小朝廷。按時間順序分別是: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朝、魯王朱以海的“監國”朝、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朝、朱聿鑰的紹武朝以及桂王朱由榔的永曆朝。這五位南明君主最終或被俘就義,或因病而亡,沒有一人去國避禍、改換正朔,更沒有一人覥顏降敵、苟活殘生。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天下無主。在河南開封的福王朱由崧倉皇逃到陪都南京。鳳陽總督馬士英見朱由崧昏庸荒唐,易於控制,於是推舉朱由崧為監國。不久,朱由崧由監國即位稱帝,建號弘光,任命馬士英、史可法為東閣大學士,共掌機務。此時的明朝還擁有中國華東、華南、西南等大片國土,長江、淮河之間有劉良佐、劉澤清、黃德功、高傑四位總兵鎮守,形勢尚有可為。無奈馬士英結黨專權,以圖把持朝政,將忠心報國的史可法排擠出朝廷,到江北督師。馬士英此舉激怒了鎮守武漢要地的總兵左良玉。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率兵二十萬,沿長江順流而下,直逼南京。馬士英惶急之下,調遣防守江北的軍隊抵禦左良玉部,導致長江防線門戶洞開。1645年四月,剛剛入關一年的清軍攻陷了江北重鎮揚州,大肆屠城,南明督師史可法寡不敵眾,以身殉國。隨後,滿清豫親王多鐸率兵橫渡無人把守的長江,兵不血刃佔領南京。弘光帝朱由崧倉皇逃到蕪湖劉良佐軍中,被已經投降滿清的劉良佐捕獲,獻於多鐸。次年,朱由崧被押解回北京處死。
弘光朝覆亡的同時,明宗室魯王朱以海逃亡到了浙江杭州,被明朝遺臣張煌言、張名振、黃斌卿等人推舉為監國;流落福州的唐王朱聿鍵在海盜鄭芝龍、鄭鴻逵、鄭彩兄弟的擁戴下稱帝,建號隆武。魯王、唐王不思大敵當前,明朝社稷危如累卵,應當同仇敵愾,反而兄弟鬩於牆,互爭正統,以至於兵戎相見。清軍統帥趁機漁翁得利,先擊破魯王勢力,攻取浙江大部。魯王朱以海在張煌言、張名振的護衛下率殘兵逃入海中,寄居舟山群島,最終被清軍消滅,朱以海也鬱鬱而終。其臣下朱之瑜流亡到日本,以教書授徒為業,將中國的程朱理學傳入東瀛,對後世的日本文化影響頗深。清兵攻佔浙江後,隨即進兵福建。此時福州的隆武朝被鄭芝龍兄弟把持,政令出於鄭氏家門。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雖然心懷明室,盡忠報國,很受隆武帝器重,怎奈父親鄭芝龍以隆武帝為奇貨可居,暗中投降了滿清。公元1647年夏,清軍從閩浙交界的仙霞關進入福建,兵鋒直指福州。鄭芝龍立即在前線倒戈,清軍攻陷福州,隆武帝朱聿鍵及皇后張氏被俘,不屈絕食而亡。鄭成功憤而與鄭芝龍斷絕父子關係,獨自領兵撤退到廈門,繼續抗清,並於1662年收復被荷蘭殖民者侵佔的臺灣島,作為基地,一直堅持到1684年。
隆武帝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鑰逃亡到廣東,被當地士紳蘇觀生、何吾騶、錢肅樂等人擁立為帝,在廣州建號紹武。紹武朝又犯了與隆武朝同樣的老毛病,和湖南、廣西境內的永曆朝為爭奪正統地位,屢動刀兵。僅僅一個月之後,剛剛攻佔江西的清軍在降將李成棟的帶領下殺奔廣州。紹武朝君臣瞬間作鳥獸散,朱聿鑰被俘,慘遭殺害,紹武小朝廷覆滅。
清軍攻佔江西、廣東以後,流亡湖南、廣西邊境的朱由榔永曆朝也岌岌可危。經過多年的顛沛流離,最後只能在雲南一隅立足。暫時的偏安使永曆君臣舊病復發,小朝廷內部黨爭紛起、爾虞我詐,全然不知大禍即將來臨。公元1659年正月,明朝降將吳三桂擊破永曆朝李定國大軍,攻佔昆明。永曆帝逃入緬甸境內,起初緬甸國王還能以禮相待,後來迫於清朝的軍事壓力,假借“咒水之盟”誘捕了永曆帝朱由榔,執送清軍。1662年正月,永曆帝被吳三桂殺害於昆明篦子坡,南明諸政權就此全部覆滅。
至於南明政權為什麼不去日本或臺灣避禍,上述的史實已經完全可以說明。明朝向來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統氣節觀念,君主是不屑於依附蠻夷之邦的。另外,南明諸帝基本上都是被滿清軍隊俘虜殺害,根本沒有機會出逃國外。並且當時的日本處於幕府時期,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可能接納流亡的皇帝;而臺灣此時還在荷蘭殖民者手中,更是不能前往的虎狼之地。
(注:文中南明紹武帝的名字在字型檔中找不到,只能用同音形近字代替,望諒解。)
回覆列表
1、王朝的尊嚴。大明王朝是天朝上國,日本是藩國,帝國皇族怎麼能忍受臣藩的保護。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大明的君主是最剛的。
2、復興的需要。清軍攻入雲貴之前,南明還有一定的實力,李定國曾一度收復廣西、湖南部分地區,大明覆興有望。如果朝廷遷到日本或臺灣會嚴重影響失地的收復工作。同時,日本地小國狹,臺灣尚未有效開發並且在荷蘭人手裡,兩地能提供的資源太少了,不足以支撐復興大業。
3、王朝的正統性。南明一定程度上仍具有中原王朝的正統性。如果朝廷都遷到日本或臺灣去了,也就是把國家拱手讓給了滿清。
4、國家關係。明朝與日本的關係並不怎麼好,“爭貢之役”後明朝開始對日本進行海禁,這引發倭寇入侵。倭寇平定後明朝仍實行海禁,但中日經貿發生了變化。總之,明日之間關係並不正常。雖然日本有尊華之心,但對於流亡政府並不會真心對待。
5、出海口被封死。到1656年,南明仍佔有西南大部,復興還是有希望的,這種情況下,朝廷是不會遷徙海外的。但1656年時,南明實際已經無法正常掌控廣西。1658年,清軍攻入雲貴,這也使南明徹底喪失了出海口,這時,南明朝廷想去日本都走不了。
6、時間不對,臺灣是1662年收復的,但此時永曆政權已經崩潰,同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朝廷大陸勢力宣佈滅亡。當然,鄭氏迎接寧靖王入臺彰顯明朝正統,但也只是遙尊已經死掉的永曆帝,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並沒有擁立朱姓皇帝,南明朝廷實際滅亡。其實南明朝廷還存在,只是作為南明繼承者,興朗朝廷實力過於弱小,幾乎不可能到達海邊,更別說遷往日本和臺灣了。
個人觀點,僅供諸君參考,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