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昇、日升月恆、如日方升、日出三竿、日高三丈
一、旭日東昇
【解釋】:旭日:初升的太陽。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氣蓬勃的氣象。也比喻艱苦的歲月已過去,美好的日子剛剛來到。
【出自】:周·佚名《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旭日始旦。”
【譯文】:東方天明日初升。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方興未艾、旭日初昇、如日方升、生機勃勃、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反義詞】夕陽西下、不可收拾、氣息奄奄、日暮途窮、不可救藥、日薄西山
二、日升月恆
【解釋】:恆: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陽剛剛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候。舊時常用作祝頌語。
【出自】:周·佚名《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譯文】:像月亮一樣的永恆,就像太陽昇起。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補語;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期
【近義詞】如日方升
【反義詞】日落西山
三、如日方升
【解釋】:如:象;方:剛。象太陽剛剛升起來。比喻光明的前程剛剛開始。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事物的發展
四、日出三竿
【解釋】:太陽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形容太陽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自】: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硃色赤黃,日暈,虹抱珥直背。”
【譯文】:永明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日出三竿,朱赤黃顏色,太陽,彩虹抱珥直背。
五、日高三丈
【解釋】:猶日上三竿。形容太陽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自】:明·湯顯祖《南柯記·錄攝》:“日高三丈,還不見六房站班,可惡可惡!”
【譯文】:時間不早了,還沒看見六房站班,可厭可惡!
【近義詞】紅日三竿、日上三竿
旭日東昇、日升月恆、如日方升、日出三竿、日高三丈
一、旭日東昇
【解釋】:旭日:初升的太陽。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氣蓬勃的氣象。也比喻艱苦的歲月已過去,美好的日子剛剛來到。
【出自】:周·佚名《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旭日始旦。”
【譯文】:東方天明日初升。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方興未艾、旭日初昇、如日方升、生機勃勃、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反義詞】夕陽西下、不可收拾、氣息奄奄、日暮途窮、不可救藥、日薄西山
二、日升月恆
【解釋】:恆: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陽剛剛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候。舊時常用作祝頌語。
【出自】:周·佚名《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譯文】:像月亮一樣的永恆,就像太陽昇起。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補語;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期
【近義詞】如日方升
【反義詞】日落西山
三、如日方升
【解釋】:如:象;方:剛。象太陽剛剛升起來。比喻光明的前程剛剛開始。
【出自】:周·佚名《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譯文】:像月亮一樣的永恆,就像太陽昇起。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事物的發展
四、日出三竿
【解釋】:太陽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形容太陽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自】: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硃色赤黃,日暈,虹抱珥直背。”
【譯文】:永明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日出三竿,朱赤黃顏色,太陽,彩虹抱珥直背。
五、日高三丈
【解釋】:猶日上三竿。形容太陽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自】:明·湯顯祖《南柯記·錄攝》:“日高三丈,還不見六房站班,可惡可惡!”
【譯文】:時間不早了,還沒看見六房站班,可厭可惡!
【近義詞】紅日三竿、日上三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