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我我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何為三國時期?
三國是指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建魏開始算起,到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兵滅亡蜀漢,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廢魏建晉,至公元280年,司馬炎滅亡東吳,至此天下歸晉。
三國之前稱為東漢末年,因為漢獻帝名義還在。三國之後歸晉朝,是大一統的王朝。
五胡主要是指匈奴、羯、鮮卑、氐、等五個少數民族,五胡主要來自西北及北方。三國初期,也就是曹丕稱帝的220年,三國鼎立,曹魏統一北方及西部涼州,蜀漢佔據益州,平定南方諸多蠻夷,東吳佔據半個荊州、揚州,剿滅山越蠻夷,平定交州,此時的三國實力強大,三國各自平定境內及邊境的胡族,胡人根本不敢進入中原,只有被吊打的份。而且三國發生戰爭多是在邊境地區,並且三國並不是華夏最孱弱的時侯,雖未統一,但實力並不低,三國各自的境內並未發生大規模戰亂。
如果指的是東漢末年,此時的東漢由軍閥割據,與五胡接壤的邊境地區,西北涼州是韓遂與馬騰,長安是董卓,幽州是公孫瓚,這些軍閥實力都不弱,雖然彼此征戰,但都沒有讓胡人進入中原,況且此時的五胡實力還很弱。
所以整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西晉初期漢族政權實力尚存,沒有讓五胡有機可乘。
-
3 # 方山中人
三國時期可不是華夏最孱弱的時候,不過也是亂世,東漢末年,群雄並立,後來三國鼎立,相互攻伐,戰爭不止,那麼這時候北方胡族為什麼不趁機南下呢?這是因為中國北方的牛人太多了,先來看一張圖:
這是東漢末年中國北方各地軍閥,胡人多聚北地,公孫瓚,攜白馬義從威震塞北,西邊韓遂馬騰,不需多言,這些人使得當時的胡族不敢大舉南下,更關鍵的是曹操逐一將北方豪強擊破,完成統一,為徹底擊破袁氏一族,遠征烏桓,以張遼為先鋒,斬烏桓首領,徹底肅清袁氏,胡漢降者達二十萬眾。又降伏匈奴鮮卑,使得北地胡人無法對中華做出大的進攻。所以三國時期,胡人就算有南侵之心,也沒那個能力,早被打服了,反觀五胡亂華時期,是在西晉經歷了八王之亂後,要知道西晉皇室可沒有一個像曹操一樣的能人,一堆庸人亂打一通,使得西晉徹底敗落,北方及西南胡族才能趁機崛起。
-
4 # 高宗1986
我們知道五胡大多都是從北方南下的,我冒昧的問一句,當年中國北方是誰在坐鎮?是曹公,曹公當年北征烏桓,把烏桓打殘了。當年鮮卑和匈奴都為曹公馬首是瞻,雖然當時中國是三分天下,但是曹操是三分有其二。再加上曹操也是一個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雄主。
當時的北方少數民族好像沒有那個不知天高地厚敢碰曹操的,烏桓碰了,結果已經明擺著,被狠狠修理了一頓。你說三國孱弱,我告訴你三國不孱弱,孱弱的是所謂的東漢王朝。所以在三國時期,曹操不去找五胡麻煩就已經很不錯了,誰還敢主動來找茬?
回覆列表
可能我們會有疑問,為什麼在三國亂戰時沒有出現五胡亂華,而在幾十年的大一統王朝晉朝出現了呢?
三國時期雖然中原大地一片亂戰,但這是一個將星雲集的時代,魏國有張遼,夏侯源,夏侯霸,蜀國有關羽,張飛,馬超,趙雲,東吳有周瑜,陸遜,呂蒙,這些人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可以獨擋一面的大將軍,現在全都集中在三國時代,外族敢來嗎,更何況歷來中華民族就是如果外敵來了,一致對外,就像一家兄弟幾個有矛盾,但是外人來了,就會團結在一起。
從三國國力來看,魏國在曹操時期已經頒佈法令,興修水利,邊境屯田,魏國國力什麼強盛,外族幾乎沒有機會。蜀國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地的財政,人口都有提高,更兼蜀地都是大山,易守難攻。東吳在江南推行屯田制,大力開發農業資源,吳地百姓十分富足。
當時的外族可能會感覺中國不打他們就是幸運的,魏國在白狼山打敗烏桓族,降服鮮卑。曹魏建國後,更是將北方的少數民族打個遍。吳國和少數民族山越打了一仗。結果山越的年輕人都被吳國充軍,年老的都去開發土地了。蜀國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南蠻再也不敢打蜀國的主意。
可以說如果此後沒有司馬懿,沒有司馬懿發動政變將魏國的武將們殺死,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