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出生地楚國丹陽今(今湖北宜昌市),又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有三個兒子,一個是嬴駟,一個是贏疾,一個是贏華。這三個兒子難得團結一致,最終都以嬴駟為首,甘心為臣,輔佐其成為天下霸主。嬴駟年少時犯錯,傷害到太傅太師之時,作為兩個親近的弟弟,卻沒有在其間表現出任何態度。有可能他們比嬴駟的年齡還要小,根本還很難在重大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從後來三位王子的人生軌跡看,誰在秦國成為君王,都絕對是中原諸侯列國的災難。嬴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在近日的海叔說春秋中,我們還會繼續抽絲剝繭,為大家還原一個更為真實的秦國霸主,本文就不再贅述。三位王子各有千秋,都是有大本事的人物,只是各有側重,嬴駟是霸王之相,嬴疾是輔佐君王之才,贏華則可算作戰場名將。贏華的本事,在秦孝公之時並未得到充分展現,到秦惠文王嬴駟繼位後,贏華的戰場殺器本事才開始體現。“五國合縱抗秦”,五國聯盟進攻秦國,這對於上任幾年的嬴駟來說,並不是好事情。秦國各項事業在蒸蒸日上,秦惠文王得張儀之策,圖謀軟硬兼施搞定魏國,繼而瓦解攻秦聯盟。那麼,來硬的就得選一位牛逼的將軍,他是誰呢?正是贏華。秦惠文王要徹底的擺平魏國,就要從心理上徹底征服對方,那麼戰爭就是最好的武器。此戰對於秦惠文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秦國已經不是當年的秦國,與魏國的戰爭中逐漸出現一邊倒的局面,可是五國聯盟,其兵鋒自不是當日之秦國可阻擋。魏國作為發起者,其耀武揚威之態,稱雄稱霸之心,絕不遜色於秦惠文王。如果秦惠文王不能一擊而中,打得魏國連連敗退,就不能激發魏國的怯懦之心,瓦解五國聯盟的計謀,就成為鏡中花水中月,不過是誇誇其談的牛皮而已。秦惠文王和張儀,必是對秦國戰將進行過梳理,最終選擇贏華作為主將,張儀隨軍征伐魏國。贏華不負眾望,直接將聯盟中最為積極的魏國打得崩潰。張儀也自對贏華之本事有所見識,便迴歸秦國向秦惠文王覆命,而贏華則將大軍駐紮在魏國土地上,震懾魏國大軍。秦惠文王見張儀之策第一步已經得逞,心中自是萬分滿意。佔盡先機的秦國,此時派出張儀前往魏國談和,還主動將魏國土地還給魏國。魏宣惠王開始還覺得得意洋洋,以為聯盟五國可以給秦國來個下馬威。哪裡知道便宜還沒佔到,就被秦國打進家門來了。如今對方以勝利之師,居高臨下,居然還能主動談和,要是不給面子,就顯得不近情理。但畢竟是失敗者,魏宣惠王還是懂得交易的,既然別人秦國懂禮,魏國也不能自以為是,便選了十五個郡縣,割讓給秦國,算是向秦國稱臣。贏華自此建立功勳,成為秦國大將。史記中沒有記載更多贏華的戰績,不過在許多小說故事中,對贏華的評價都比較高。但這位戰場將軍,由於生在了明星雲集的秦惠文王時代,其光芒也自被淹沒在眾星之下。在網上有種說法,說是贏華在秦國與楚國大戰之際,咸陽被圍,因回救咸陽,力戰而死,這倒可能是一種比較靠譜的猜測。畢竟作為秦惠文王如此雄主,身邊既有能征善戰的兄弟,還能支援自己的重大國策,重要的是居然還能和自己寵幸的名臣混跡成隊,怎麼能不重用呢?顯然,贏華的結局除了早死,似乎沒有更合理的解釋。再來說說贏疾,也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樗裡疾。在眾星雲集的大秦帝國史中,這位三代元老的地位非常顯赫。贏疾是秦孝公的庶子,如果秦惠文王沒有順利繼位,從名義上他是沒有辦法繼承王位的,但是從贏疾一生的卓著功勳看,其文武全才的本事,還是值得一說的。第一次五國聯盟被張儀所瓦解。第二次五國聯盟攻伐秦國之時,贏疾出征,其兵鋒則直指南韓。南韓這個國家在戰國時代比較悲催,雖然偶爾打過幾次勝仗,但因地處夾縫叢中,又少有雄霸天下之主,所以常常被列國所欺負。贏疾打南韓也打得很順利,在修魚交戰,俘虜了南韓將軍申差,打敗趙國公子渴和南韓太子奐,殺了八萬多人,可以說完全是消耗了南韓當時的有生力量。五國聯盟再次見證秦國力量。幾年後,贏疾又率兵攻打魏國、趙國,均以攻城略地全勝而終,甚至跨越三晉之地遠征齊國燕國,可謂是諸侯列國皆為之震驚。中原列國在贏疾的攻伐下可謂不堪一擊,這對秦惠文王而言當然是天大的好事,也就想教訓下幅員遼闊的楚國,在南方也展示下秦國的威風,贏疾當仁不讓成為主將,打下召陵等數座城池。當時周邊的戎族等部落,也再次來到秦國都城稱臣,顯然贏疾在周邊部落的心目中,都是絕對的戰將級人物,誰都不願意遭受贏疾的大軍侵伐。秦國的西方和北方是犬戎部族,南方是蜀國,皆為秦所折服,大秦之整個大後方,便在秦惠文王時期逐漸穩若磐石,秦國的目光,可以更加專注的,向著中原,贏疾功不可沒。對贏疾而言,在軍事上的能力,為世人所知。後來秦武王繼位,驅逐張儀,卻任命贏疾為右丞相,可見其在政治上,不僅得到朝中大臣們的認可,更是與諸多貴族融洽相處,其與左丞相甘茂相得益彰,配合得相當之好。就連司馬遷也對贏疾讚許不可,所謂”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裡、甘茂之策。”秦武王駕崩,秦昭襄王在位,贏疾依然為丞相。要知道,秦武王和秦昭襄王雖皆為秦惠文王之子,但兩人的性格,可謂天壤之別,卻依然都能認可贏疾。這種種事實,說明嬴疾玩政治也是高手,那麼當年秦惠文王若是在太子之時被施以重刑。秦孝公要選擇新的儲君,多半不會考慮受過重刑的惠文王,贏疾作為繼承人的肯定就比較大。當然,不過從贏疾的人生跨越四代君王看,秦孝公在世之時,恐怕嬴疾還是黃口小兒。當時秦國與韓魏之間關係極不穩定,嬴疾母親正好就是南韓人。幾十年前的秦出子母親重用外戚,被秦獻公奪權的宮廷政變,對於已經穩定的秦國政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舊貴族很難選擇嬴疾作為繼承人,就算其有雄霸天下的本事,畢竟嬴疾還是個外來人,而且是正當征伐之際。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嬴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用張儀。又不唯採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嬴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展現了嬴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王者風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老婆生日祝福語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