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大暴炸

    首先,這個問題是很有意思的。

    當然,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理想情況下,不被砍伐,不受雷擊、地震、蟲噬等災害。

    對於動物來說,由於器官功能的衰退,必然難逃一死,這理解起來很容易,在不克隆的情況下,器官細胞雖然可以透過有絲分裂來補充,但終有機能消退的那一天,都敏俊ㄨi那樣的只是文藝作品罷了。不過,既然說到了動物的壽命,燈塔水母就不得不提,這貨竟然可以在性成熟之後,重新返回到幼蟲形態,也就是幾千年來皇帝國王們一心渴求的--返老還童!百科上說:如果把一個燈塔水母切開,它能在24小時內變成兩條水螅蟲,72小時後長出觸角。

    好吧,前面說的動物必有一死,就當我沒說過吧,或者請允許我改下口徑:除燈塔水母外,動物必有一死。

    不過話也說回來,一個無性繁殖的傢伙,長生不死有什麼樂趣!

    達爾文說:“為了種族的延續!”好吧。我認輸了。

    簡單說過了動物,現在來返回主題。

    我們平時見過年齡最大的樹也不過是百年的棗槐,千年的松柏而已。這就說到了科學實驗跟家電廣告上經常用到的詞語了:理想情況下,實驗室條件下。人連猛瑪象、大海牛都吃絕種了,不會動不會跑的樹又怎麼可能逃過人類的一斧。說到底,人類社會要進步,總得蓋房子、燒火做飯,後來又伐樹來造紙,光頭強們根本就不會給大樹一直活下去的機會,多則二三十年,少則十年,楊樹、柳樹這類生長週期短的樹就被伐了。即便逃過了光頭強的大斧,也難逃大自然的追殺,今天打個雷、明天刮場風,殘枝斷葉,攔腰而斷,連根拔起。

    因此,在現實情況下,不可能會有永生的樹!這是毫無疑問的,就算有一兩個幸運兒,也逃不過地殼的變遷。想想山西大同的煤就知道了。

    曾經見過一句話: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歇歇工。具體意思不太清楚,不過貌似是說松柏長壽,但槐樹也不遑多讓,歲數大了,歇上一年半載的,第二年又生機勃發了。

    比較有名的槐樹,首推保定冉莊的那棵了,老村長就是敲的掛在那棵老槐樹上的鐘向村民們報信的。據老人們說,冉莊的槐樹確實歲數不小了,可惜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的炮火將它炸傷,再也沒有復元。這是題外話了。

    說回樹是否永生的話題,我認為它要永生,無非是兩種辦法:

    1、一直長下去,開枝散葉,越來越壯;

    2、在老枝老杈實在不能供應機體需求時,透過根來長出新苗。

    先來說第二種吧。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樹,來自瑞典,是一株歐洲雲杉(又名挪威雲杉)被稱為Old Tjikko,是科學家於2004年在瑞典Fulufjallets國家公園進行樹木普查時發現的,用碳14測定法,發現其根系已有9500高齡了,但是小苗木相對來說就是嬰兒了。

    這就是典型的第二種辦法,老枝老幹或者被雷劈了,或者被人伐了,但根還在,再從旁邊生出新苗就行了。就是上面圖片上的那棵年輕的老妖精。這跟燈塔水母還不一樣,它並沒有返老還童的過程,只不過,相當於老樹發新芽而已。

    有人說,即使苗是新木,根總是老根吧,也總有老死的那天吧。說到這,就不得不再介紹另一棵樹了-----潘多樹。

    “潘多樹”,位於美國猶他州,是一片無性系顫楊林。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講什麼是無性系顫楊林,只說這個介紹裡的另一個詞語”一片“,明白了吧,介紹一棵樹,而用到了一片這個詞,我想也不用再多解釋了,植物根系的發達,註定了地壤裡的盤根錯節,據說“潘多”至少8萬年前就開始萌發了,漸漸的由一棵蔓延了105英畝。我是河北人,家裡管樹的這種生長方式叫做“渡(dù)”,我 並不確定是不是這個字,不過常說:“這棵樹旁邊又渡(dù)出來一棵小樹苗”,挖開看,就是直接從大樹的一條根上冒出來的。下面是潘多樹的圖片。

    這種永生,好像有點投機取巧的意思,跟燈塔水母的直接由本體返老還童有著很明顯的區別,所以,為了嚴格起見,將之等同於克隆分裂,就不算是永生了吧。

    現在說回第一種辦法:本體不滅式的永生。

    由於地球引力,溫、溼度的限制,一棵樹不可能無限制的向上生長,太高了,水分、養分沒辦法運輸到頂端,而只能在達到一定高度以後,轉向橫向生長,榕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寬大的樹冠,是鳥們和知了們的天堂。

    不管樹要怎麼長吧,現在只說樹要想永生的話,必不可少的東西:水分、無機鹽、有機化合物。

    先說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我們都知道水都是由根毛的滲透吸收來的,而根毛壽命有限,2周左右吧,會自行脫落,然後從原來的位置長出新的根毛。所以,對於水和無機鹽的吸收便不成問題,可以說是能永遠進行的。

    然後再說運輸。植物的運輸系統由導管和篩管組成,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先說導管,它位於木質部,是由許多的已經死亡的連通的細胞組成的,類似於PP管,既然是死細胞,那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就與細胞的生死無關了,可以說是能長久進行的。再說篩管,它位於韌皮部,是由篩管分子細胞構成的,這種細胞的生命週期從數月到數年不等,失去活力之後就會被新的篩管分子細胞取代,而老的,就變成樹皮的一部分了。所以,有機物與光合產物的運輸也是能長久進行的。

    能吸收,能運輸,熱了有葉子的蒸騰作用散熱,餓了能透過光合作用合成糖分,對於一棵樹來說,還有什麼別的需求呢?落葉歸根,變成N、P、K肥再次被吸收。這是一個很棒的能自給自足的系統。

    所以,基於上述分析,若無外力干預,多年生的樹當然能永生!

    即便是真的活的年頭長了,累了,還是可以歇歇的,老樹發新芽真的很常見。而且,不發新芽也行,2015年,湘陰縣青山島就有一棵樹,出現了一半樹葉青翠欲滴,另一邊枯黃凋零的情況,成為當地一大奇景。

    這或許就是大樹的自我調節,生活節奏太快了,那就歇一歇。樹彷彿是想告訴人們:我並不只是傻傻的站在那兒,我也是在生存,活得累了,你們去旅遊、去遊戲,我只要歇一歇就行了,睡一覺,明年春來再相會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權,呂蒙,魯肅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