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欲戲之

    孟子小時候,父親就不在了,孟子的母親靠紡紗織布來維持生活,母子兩過著清貧的生活。可是孟母從來沒有放棄過要將孟子撫養成才,但是孟軻(孟子小時候的名字)十分的淘氣貪玩。經常和村子裡的孩子們一起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蝦,經常玩的忘記了回家。孟母看著孟軻老是和這些淘氣的孩子玩耍而耽誤學業,就決定要搬家了。

    孟母想找一個清靜的環境讓孟軻安心學習,可是新搬的地方,隔壁有一個鐵匠鋪,孟軻又跑去學著鐵匠玩起打鐵起來。

    然後,孟母覺得不行,在第二次搬家的時候選到了郊外的荒野之處,沒想到,清明節一到,荒野裡一下子來了許多上墳掃墓的人。孟軻又經不誘惑,偷偷地溜了出家門去觀看,並且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小樹枝掛紙錢、燒香、磕頭。

    倔強的孟母決定了第三次搬家。這次她將家搬到了一所學校邊上,將兒子送進學校拜師讀書。可是枯燥乏味的學習環境使孟軻忍耐不住,逃學了。

    孟母知道以後,將兒子拖到織布機旁,拿剪刀“咔嚓”以下將自己織的布剪斷了,然後說:“不肯讀書的人將來長大了就和這剪斷的布一樣,是無用的東西!”孟軻這才領悟到母親多次搬家的良苦用心,至此幡然悔悟,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學問家,被世人尊稱為孟子。

  • 2 # 深圳股哥

    穿越到戰國,看孟母如何3次搬家尋找學位房!

    現在小學生都要會背《三字經》,裡面有一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得就是古代孟母三次搬家,為孟子找學位房的故事。

    1、孟母購買史上最早的學位房。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鄒華人。孟子的父親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了求得更大的發展,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卻不幸得病早死了。從此,孟子和母親成了孤兒寡母。但孟母下定決心,無論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把獨生兒子孟子教育成對社會有用的讀書人。孟母對孟子期望值很高,但這時候孟子還是個孩子,對外界新事物比較好奇,喜歡去模仿。剛開始,孟母只能租別人家的房子。第一次孟子住在墳地附近,孟子就經常學著別人做喪事的樣子。孟母很擔憂這樣下去的結果,很可能孟子長大後成為專門搞婚喪嫁娶的禮儀先生。這可不行,得換一個環境,孟母趕快搬了家。接下來,孟子與一個屠戶為鄰,孟子又學著屠夫的樣子。這次孟母更著急了。孟母不希望孟子將來成為殺豬宰羊的屠夫,這離她對孟子知識分子的目標太遠了。孟母見勢不妙,趕緊再次搬家。第三次住在一個私塾旁邊。私塾就是古代的學校。這次孟母終於給孟子找到了合適的家,從此孟子走上了學習知識的正軌。孟子這回住的房子,可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學位房了。在這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孟子不負母親期望成為古代聖賢。

    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真是煞費苦心。好在戰國時期的學位房雖然貴一些,但還不是天價,孟母辛苦一些還能承受得起。古代戰國時期也存在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的現象。當然,學校旁邊的房子,不論是房價還是房租,肯定要比其他地方的更貴。貴就貴一點吧!為了孟子的將來,孟母願意為孩子多付出一點銀子。不就是多納幾雙鞋底嗎?幾經周折,孟母終於為孟子找到了合適的學位房。孟子也沒有辜負母親的用心,經過努力成為中國古代一代聖賢。

    3、孟母三遷說明環境是孩子成長重要的外在要素。

    雖然環境只是孩子成長和學習的外因,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外在要素。孟母三次搬家尋找學位房,就是想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一個有利於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透過她豐富的人生閱歷知道這個道理。住在私塾旁邊的孩子即使沒有考中狀元,但是他的言行舉止絕對會比從小混跡在魚龍混雜社會環境的孩子要好得多。一個有良好風氣的社會環境,可以對孩子形成約束和規範,為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

    4、學位房價太高,恐怕現代寒門難出貴子。

    不過,孟母如果生活在現在,依孟母的收入情況,恐怕她已經買不起天價學位房了。她也只能望房興嘆了。這樣孟軻就很難成為“孟子”了。當代的寒門孟母,很難承擔得起高高在上的高價學位房了。孟子這樣的人才,也已經很難誕生於普通人家了。這是“古代孟子”的幸運還是“現代孟子”的悲哀嗎?

    你認為天價學位房下,現代寒門還會誕生古代孟子這樣的人才嗎?

  • 3 # 村姑說村事

    “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話你應該不陌生!孟子,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孔子一道,都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都是華人尊崇多年的學者聖賢。

    孟母是孟子的母親,有其母必有其子,有其子必有其母!孟子之所以成為一代聖賢,與其母親獨特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著名的“孟母三遷”說的就是孟母善於利用環境來 教育自己的孩子。

    孟母為什麼要三遷呢?

    他們母子最初是居住在一塊墳地的旁邊,孟子耳濡目染學會了祭拜亡靈,總是玩一些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小孩子的成長,便克服重重困難搬了家,結果搬到了一個做買賣的地方,與買賣人在一起,孟子又耳濡目染學會了商人的那一套,學會了算計和做買賣,孟母又覺得不妥,趕快又選擇離開,第三次終於選到了一個與學校比鄰而居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學區房,在這裡孟子能夠耳濡目染,開動腦筋,學習文化,終究成就了一代聖賢。

    也許你現在覺得孟母三遷的道理並不深奧,現在大傢伙誰不懂得學區房的珍貴呢?!可是,那個時代不同啊,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可是孟母意識到了!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那是相當重要的,孟母首先意識到了這一點,這就是最大的了不起!

    時代跨過了幾千年,如今人們對於孟母三遷的故事已經濫記於心,啟示著人們親子教育一定要注重環境,什麼樣的環境就會造就什麼樣的人才,民間有句老話叫“學好人道好人,跟著和尚會念經”,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成材,那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成才的環境!

    五月12日就是今年的母親節了,讓我們在學習和回味孟母三遷故事的同時,一起為我們自己的母親祝福吧!也讓自己努力成為一位能令人尊敬的父母親吧。

  • 4 # 楚狂人63

    提起孟母三遷的典故,讓我先介紹一下孟子是何許人。孟子:名軻,戰果時期鄒華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繼孔子之後,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史稱亞聖。著有儒家經典《孟子》。

    孟子幼年喪父,他的家距離墳地很近。孟子每天看到到墳地祭奠的人們,就也學他們燒紙、磕頭、哀嚎。孟母看到這種狀況,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看到集市上的商販吆喝叫賣,孟子也學他們的行為。孟母看到這種情況,還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就把家搬到學堂附近。孟子每天聽到從學堂傳來的讀書聲,他也跟著讀起書來。看見學堂的人們見面,都是作揖行禮,他也跟著學。孟母覺得在學堂附近居住,很利於孩子的成長,就在這裡定居了。

    孟子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大的示範作用。正如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孟母把孟子培養成一個了不起的大學問家,孟子的學說對當時和後來的儒學發展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

    孟母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教育孩子的典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大利亞公開賽,於子洋連續擊敗張宇鎮、奧恰洛夫和吉村真晴進入八強,他能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