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阿姨北漂生活

    爸爸媽媽忙工作,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照料孫輩,這已經成為城市裡的普遍現象。有些老人還不遠千里從老家趕過來,離開故土和親朋好友,做起了“老漂一族”。雖然這其中有不少是兒女要求幫忙的,但是還有一部分老人,卻因此患上了“孫輩依賴症”。

    具體症狀是:對孫輩有強烈的依賴傾向,他們渴望孩子時時事事“黏”著自己,以“除了我誰也帶不好孩子”為榮,甚至認為自己在孫輩生命中扮演的角色遠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自己的生活中也是除了孫子之外,好像什麼都沒有了,一旦孫子不在身邊,就無所事事,心裡空落落的,人一下子就沒了精氣神。 如果你有上面的症狀之一或之幾,就需要注意了。

    老人對孫輩的“依賴症”,是隔代教養中祖輩寵溺孫輩的心理根源之一,老人一旦有了這種傾向,極易導致孩子的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 五歲的鬆鬆從小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與同齡人相比,他身形偏瘦小,每天吃得也很少,有點像小姑娘一樣。因為離不開奶奶,鬆鬆至今未上幼兒園。一見到生人,他就躲進奶奶懷裡,不願意與人接觸。離開奶奶,鬆鬆常常表現出手足無措的樣子,他的許多能力都弱於同齡人。 出現這樣的情況,跟奶奶有一定關係。

    據瞭解,有“孫輩依賴傾向”的老人常常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渴了,水送到嘴邊;還沒餓,吃的東西已經準備了一大堆;戶外活動,老人更是寸步不離地跟著,剛一摔倒,馬上扶起;孩子要什麼玩具,立即去買……因為老人照顧得過細、過多,孩子不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時都會感覺“不適應”,反而更依賴老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消極的迴圈:老人依賴孩子,孩子更離不開老人,老人也非常“享受”孩子對他們的依戀,好像除了他們誰也帶不好孩子。 像鬆鬆奶奶這樣有“孫輩依賴症”的老人並不在少數,這更多地體現出老年人無助的一面,溺愛的根源是老人自身價值感缺失。

    老人退休之後,身體逐漸衰老,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也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孤獨感日益加重。 這時子女請他們幫助照管孩子,不僅讓他們享受了天倫之樂,也讓他們看到了自身的價值,並且把這種價值的重要性放大,才會轉換成對孫輩事無鉅細的貼身照顧。這樣做還有一個後果就是讓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輕,有時還會與老人因為觀點的分歧而產生矛盾。

    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祖輩照顧孫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於下一代甚至隔代,中國的父母都喜歡包辦,“孫輩依賴症”就更加嚴重了。有份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半數以上的“獨二代”正受著隔代教育,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甚至達到七成以上。

    胡女士和丈夫平時忙於工作無暇照管三歲的女兒,把家在外地的父母、公婆分別接到北京,輪流照顧孩子。胡女士發現,每次到輪班時,老人對孩子的依戀不捨之情比孩子還要嚴重,兩家老人甚至會因為孩子更喜歡誰來照看的問題爭風吃醋。是孩子離不開老人,還是老人離不開孩子,已經很難說清楚。老人愛孩子固然讓他們很放心,但同時也多了擔心:孩子在這種溺愛的環境中會失去獨立性,老人們總這樣下去是不是也失去了自我?試想當孩子長大了上學以後,不再需要貼身照料時,老人再次失去“心理依賴”時,又將如何面對新的生活呢?

    所以,老人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生活重心完全寄託在孫輩上,多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不僅能引導孩子擁有廣泛、健康的興趣,同時也會讓自己生活得更充實、愉悅。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到時連他們的父母都要放飛他們,更何況老一輩人呢?

  • 2 # 三養堂韓老師

    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 孫輩依賴症是怎麼產生的。現代家庭由於現代城市文明的出現而出現,城市裡分工明確,成年人勞動強度大大增加,而中國由於社會福利制度的限制,家庭夫妻雙方一般都要出去工作,沒有那麼多精力照顧孩子,而且中國傳統大家庭理念,爺爺奶奶必然會代替父母照顧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老人照顧孫輩,父母忙於工作的家庭結構。

    中國傳統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管教兒女一般比較嚴厲,而寵溺孫輩的傳統,同時由於年輕的時候性格急躁,事務繁雜,只有到了一定年齡和人生閱歷、以及經濟條件的改善以後,性格逐漸的沉穩和有耐心,所以管教孩子一般都是對老小也是最小的孩子比較嬌慣,自然而然對孫輩就更寵溺。

    現在社會物質條件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和生命質量越來越高,六十歲退休的時候其實身體還很好,剛好兒女正是人生壓力最大的時候,給她們帶孩子成了必然的選擇,時間長了以後老人形成了一定 的生活習慣,看別人帶孩子總是不放心,感覺都沒有自己帶得好。所以現在城市裡孫輩依賴症越來越多。

    孫輩依賴症的三個特徵,一是老人很享受這種被孫輩依賴的感覺,二是老人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三是老人按照自己的模式照顧孩子到了寵溺的程度。

    很明顯,雖然老人都有自己幾十年的人生閱歷,但是現代社會跟幾十年前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果老人還是沿著過去的教育模式和帶孩子經驗,不然會出現家庭矛盾和孩子童年教育的缺憾。

    我們身邊太多這樣 的例子,小區裡面上班以後出來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去小學門口接送孩子更是老人居多,這個肯定應該是鼓勵的,有利於家庭的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建設。但是孫輩依賴症是一定要克服的。

    一、一定要界定清楚父母的責任和爺爺奶奶的責任,在教育問題上一定要以父母為主,適當的參與但不要大包大攬。這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他們的權利。

    二、家務勞動上也要劃分清楚,老人身體會一天天衰老,帶孩子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父母也一定要體諒爺爺奶奶,不管工作多麼辛苦,回家一定要參與家務,讓老人有休息的時間。老人要尊重城市裡的生活習慣,不要什麼事情都看不慣。

    三、老人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帶孩子畢竟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生活,孩子大了,讓他們自己學著生活,自己要尋找自己的樂趣,這樣晚年生活才會更有質量。

    總之,孫輩依賴症不同程度上都會存在,這是客觀事實,記著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家庭會和諧,生活會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成為遊戲黨有哪些「神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