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其實就是突厥人的後裔,沒錯就是在唐朝被唐太宗摁在地上摩擦了很多遍的突厥人。由於競爭對手太強大,突厥人在中亞地區實在是混不下去了,所以一部分就來到了小亞細亞地區。
到了這兒突厥人的自信心立刻上來了,為什麼?因為他們在這裡所向披靡,居然連拜占庭帝國都被他們給滅了。此後他們定都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後來的伊斯坦布林。
因為在東方總是吃癟,所以他們不好意思承認自己來自東方,只好說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已經逐漸吸納了伊斯蘭文化,使得東西方的文化在這裡得到了融合。
16世紀,在蘇萊曼大帝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走向巔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掌控了地中海地區。可惜到了19世紀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突然就衰敗了,這是為什麼呢?
奧斯曼帝國原本是非常強盛的一個國家,他們努力想要進入歐洲大陸,可是始終被排擠在邊緣地區。
尤其是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過後,奧斯曼帝國再也沒有能力,向歐洲擴張一步了。為此奧斯曼帝國開始進入停滯不前的時期。
一個帝國如果沒有擴張或者發展的夢想,那麼勢必是要導致內亂更迭的。對付不了外人,那麼就窩裡鬥,這是最簡單粗暴的生存方式。
除了穆拉德四世和穆斯塔法二世稍微有點權威性以外,其他時期的奧斯曼帝國中央政權,已經逐漸失去了對帝國的控制。
在此期間,奧斯曼帝國的土地,逐漸落入了奧地利人的手裡,甚至連過去管轄的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等地,也逐漸獲得了獨立。
就算是奧斯曼帝國內部,其實也是分歧不斷。最終奧斯曼帝國中央不得不宣佈,給予地方統治者不同程度的區域自治權。
17世紀到19世紀,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互相廝殺,只為爭奪領土。大多數時候是奧斯曼帝國吃虧。
1878年,在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戰爭過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相繼獨立,波斯尼亞又被奧匈帝國給控制了。
接二連三的敗績,使得奧斯曼帝國根本就沒有信心繼續往前走,所以大量改革的機會都被他們給錯過了。
任何一個衰敗的帝國,其實都應該反思,為什麼自己的帝國會衰敗?無非就是制度上出了一些問題,必須要進行改革罷了。
為此奧斯曼帝國其實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說曾經靜心宮教育改革,建立了伊斯坦布林科技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
此後又開始進行財務上的改革,降低了商業稅率,鼓勵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在短時間內,逐漸有了繁榮的傾向。
可惜這些改革並沒有堅持下去,因為很多宗教領袖和新派人員,對中央的無能表示強烈譴責,並且發動過叛亂。
塞利姆三世是改革派的君主,曾經嘗試過按照歐洲國家的方法對軍事進行改革。可惜遭到了強烈反對,就連他自己都被叛軍趕下了臺。
繼任者馬哈茂德二世雖然平息了這場叛亂,可是也意識到了改革對統治帶來的危機。為此奧斯曼帝國的改革,也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到了19世紀,君主立憲制的風潮逐漸颳了起來。過去皇帝沒有實權,這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可是偏偏像英國這樣的強大國家,皇帝就是沒有實權。
所以在19世紀,帝國統治期間,出現了不少革命政黨,這些人要麼訴求民主,要麼訴求獨立民主,因為他們大多數代表的,是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各地方勢力。
終於在1908年土耳其革命中,蘇丹宣佈恢復議會,再次進入君主立憲時期。國家事務基本被聯合進步委員會控制,皇權被徹底架空。
此後奧匈帝國趁著奧斯曼帝國內亂的時候,奪取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還沒完,意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又失去了的黎波里、昔蘭尼加。
顯然這個所謂的聯合進步委員會,根本就沒有能力將奧斯曼帝國帶向強盛,反倒是接二連三地喪失國土。
當然了,民眾們只會將矛頭指向君主體制的問題,所以在1922年,再次做出了改革。蘇丹被徹底廢除,第二年土耳其共和國這才成立,奧斯曼皇室全部被驅逐出境。
奧斯曼帝國其實一直想要進入歐洲市場,似乎只有跟歐洲連成一體,才代表著自身的強盛。為此他們多次嘗試過入侵歐洲。
雖然也小有勝利,可是自從維也納之戰過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實力這麼幹了。為此奧斯曼帝國想要回來管管小亞細亞的地盤,可是人家也有覺醒的一天,相繼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這麼一來奧斯曼帝國可就是裡外不是人的狀態了,加上改革上的失敗,帝國大廈終於還是倒下了。
參考資料:
《奧斯曼帝國》
《全球通史》
奧斯曼帝國其實就是突厥人的後裔,沒錯就是在唐朝被唐太宗摁在地上摩擦了很多遍的突厥人。由於競爭對手太強大,突厥人在中亞地區實在是混不下去了,所以一部分就來到了小亞細亞地區。
到了這兒突厥人的自信心立刻上來了,為什麼?因為他們在這裡所向披靡,居然連拜占庭帝國都被他們給滅了。此後他們定都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後來的伊斯坦布林。
因為在東方總是吃癟,所以他們不好意思承認自己來自東方,只好說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已經逐漸吸納了伊斯蘭文化,使得東西方的文化在這裡得到了融合。
16世紀,在蘇萊曼大帝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走向巔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掌控了地中海地區。可惜到了19世紀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突然就衰敗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戰場上的失意,使得奧斯曼帝國中央失去了權威。奧斯曼帝國原本是非常強盛的一個國家,他們努力想要進入歐洲大陸,可是始終被排擠在邊緣地區。
尤其是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過後,奧斯曼帝國再也沒有能力,向歐洲擴張一步了。為此奧斯曼帝國開始進入停滯不前的時期。
一個帝國如果沒有擴張或者發展的夢想,那麼勢必是要導致內亂更迭的。對付不了外人,那麼就窩裡鬥,這是最簡單粗暴的生存方式。
除了穆拉德四世和穆斯塔法二世稍微有點權威性以外,其他時期的奧斯曼帝國中央政權,已經逐漸失去了對帝國的控制。
在此期間,奧斯曼帝國的土地,逐漸落入了奧地利人的手裡,甚至連過去管轄的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等地,也逐漸獲得了獨立。
就算是奧斯曼帝國內部,其實也是分歧不斷。最終奧斯曼帝國中央不得不宣佈,給予地方統治者不同程度的區域自治權。
17世紀到19世紀,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互相廝殺,只為爭奪領土。大多數時候是奧斯曼帝國吃虧。
1878年,在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戰爭過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相繼獨立,波斯尼亞又被奧匈帝國給控制了。
接二連三的敗績,使得奧斯曼帝國根本就沒有信心繼續往前走,所以大量改革的機會都被他們給錯過了。
二、改革失敗,使得帝國徹底沉淪。任何一個衰敗的帝國,其實都應該反思,為什麼自己的帝國會衰敗?無非就是制度上出了一些問題,必須要進行改革罷了。
為此奧斯曼帝國其實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說曾經靜心宮教育改革,建立了伊斯坦布林科技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
此後又開始進行財務上的改革,降低了商業稅率,鼓勵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在短時間內,逐漸有了繁榮的傾向。
可惜這些改革並沒有堅持下去,因為很多宗教領袖和新派人員,對中央的無能表示強烈譴責,並且發動過叛亂。
塞利姆三世是改革派的君主,曾經嘗試過按照歐洲國家的方法對軍事進行改革。可惜遭到了強烈反對,就連他自己都被叛軍趕下了臺。
繼任者馬哈茂德二世雖然平息了這場叛亂,可是也意識到了改革對統治帶來的危機。為此奧斯曼帝國的改革,也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三、新思想的風潮,使得帝國這艘巨輪逐漸淹沒。到了19世紀,君主立憲制的風潮逐漸颳了起來。過去皇帝沒有實權,這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可是偏偏像英國這樣的強大國家,皇帝就是沒有實權。
為此奧斯曼帝國內部,也出現了一系列支援君主立憲的聲音。當然了這些聲音之所以想起,那是因為奧斯曼帝國的皇帝總是出問題。比如說1876年的軍事政變中,阿布杜勒阿齊茲國王被廢了。穆拉德五世即位後,因為腦子有問題,又被廢了。再次上臺的新國王哈米德二世,終於宣佈實行君主立憲制。既然君主立憲能夠得到認可,那麼民主風潮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地颳了進來。奧斯曼帝國的公民們逐漸意識到了民主的重要性。所以在19世紀,帝國統治期間,出現了不少革命政黨,這些人要麼訴求民主,要麼訴求獨立民主,因為他們大多數代表的,是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各地方勢力。
終於在1908年土耳其革命中,蘇丹宣佈恢復議會,再次進入君主立憲時期。國家事務基本被聯合進步委員會控制,皇權被徹底架空。
此後奧匈帝國趁著奧斯曼帝國內亂的時候,奪取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還沒完,意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又失去了的黎波里、昔蘭尼加。
顯然這個所謂的聯合進步委員會,根本就沒有能力將奧斯曼帝國帶向強盛,反倒是接二連三地喪失國土。
當然了,民眾們只會將矛頭指向君主體制的問題,所以在1922年,再次做出了改革。蘇丹被徹底廢除,第二年土耳其共和國這才成立,奧斯曼皇室全部被驅逐出境。
總結:融不進歐洲,沾不上亞洲,十分尷尬。奧斯曼帝國其實一直想要進入歐洲市場,似乎只有跟歐洲連成一體,才代表著自身的強盛。為此他們多次嘗試過入侵歐洲。
雖然也小有勝利,可是自從維也納之戰過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實力這麼幹了。為此奧斯曼帝國想要回來管管小亞細亞的地盤,可是人家也有覺醒的一天,相繼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這麼一來奧斯曼帝國可就是裡外不是人的狀態了,加上改革上的失敗,帝國大廈終於還是倒下了。
參考資料:
《奧斯曼帝國》
《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