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淡的真好

    李俊是《 水滸傳 》中的人物,綽號混江龍,廬州人氏,原為揚子江艄公,兼販私鹽,是揭陽嶺一霸。後參與營救宋江,大鬧江州,是白龍廟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二十六位,上應“天壽星”,擔任水軍頭領。徵四寇時統領水軍,屢立戰功。平定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等人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

  • 2 # 契茶書舍

    一場繁華一場夢,一場歡喜一場空,古今多少英雄事,人散茶涼曲也終。

    混江龍——李俊。梁山排位26。平定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童猛、費保遠赴海外,最終在海外創立基業,成為暹羅國主。

    撲天雕——李應。梁山排位11。平定方臘後,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後辭官返回獨龍岡,與杜興同作富豪,最終得以善終。

    神醫——安道全。梁山排位56。因其醫術高明,征討方臘時,皇帝詔其進宮治病,趁機脫離梁山,授太醫院金紫醫官,成為高層核心身邊的紅人。

    浪子——燕青。梁山排位36。促成梁山招安,徵方臘後,退隱江湖。手頭上有錢,還有特赦文書,具體去處不得而知。

    玉臂匠——金大堅。梁山排位66。征討方臘之前,與皇甫端一起,被皇帝召回京城,“駕前聽用”。

    行者——武松。梁山排位14。徵方臘過時,痛失左臂,最後出家,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花和尚——魯智深。梁山排位13。平定方臘後,不願入朝為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入龍雲——公孫勝。梁山排位4。徵方臘前,返回薊州二仙山,潛心修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神行太保——戴宗。梁山排位20。平定方臘後,授兗州府都統制,後辭官到岳廟出家,最終大笑而終。

    活閻羅——阮小七。梁山排位31。平定方臘後,授封蓋天軍都統制,因“戲耍龍袍”,被貶為平民,回梁山泊石碣村,與母親打魚為生,60歲壽終。

    神運算元——蔣敬。兩三排位53。平定方臘後,授武奕郎,後辭官返回潭州為民,最終得以善終。

    神機軍師——朱武。梁山排名37。平定方臘後,授封武奕郎都統領,後和樊瑞一起,去公孫勝處學道。

    小遮攔——穆春。梁山排位80。平定方臘後,授武奕郎,後辭官返鄉為民。。

    一枝花——蔡慶。梁山排位95。平定方臘後,返鄉為民。

    聖手書生——蕭讓。梁山排位46。徵方臘前,被蔡京留住,受職太師府,作門館先生。

  • 3 # 星空下的夜31411526

    個人覺得魯智深和武松都算是比較好,雖然燕青的結局也比較好,抱得美人歸,但是燕青出場比較晚,事蹟比較少,燕青救主,燕青打擂,魯智深算是比較早出場的,後期的故事也比較多,雖然最後圓寂了,但是在當時社會,那個時代背景下,雖然肉體不在了,但是心靈得到昇華,靈魂還在,可能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看別人怎麼看他

  • 4 # 大連的雜家

    我個人覺得《水滸傳》裡結局最好的應該是混江龍李俊了。他本人在徵完方臘後倖存,且全身而退。在宋江的軍隊要班師回朝時他詐成風疾,不隨大部隊回朝,留了童威,童猛二兄弟照顧自己。後來,幾個人出海遠征,到了現在的泰國當了國王,本人認為,108將中,這位的結局應該算是最好的了。

    除此之外,有幾位結局也很不錯。像魯智深,燕青,阮小七,朱仝,柴進,李應,戴宗等英雄的結局也很不錯。

  • 5 # 心安理得君

    《水滸傳》裡結局最好的英雄是誰?

    一部水滸傳也是一部人生路,要問我水滸傳裡哪位英雄結局最好,我一個一個進行分析,看看有沒有道理!

    第一部分:各種各樣原因死去的英雄不再此列:

    無論是戰死的、病死的、被毒死的、自殺的英雄好漢都有許許多多的遺憾,因此這群英雄在我看來都是悲劇,結局都不好。

    第二部分:我們在還健在的英雄裡面去看一看各自的結局:

    第一組:雲遊三人組(3人)

    入雲龍公孫勝、神機軍師朱武、混世魔王樊瑞

    以入雲龍為典型,曾是個出世的道人,但有了入世的念想,最後看破紅塵終是夢,人間再無有緣人,了無牽掛!結局好嗎?我個人認為較好,也許從此悟透了,也不枉風裡雨裡走一遭,朱武與樊瑞亦是如此,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有沒有遺憾?肯定有,但對於修身養性之人來說這種遺憾也許更是營養是歷練。

    第二組:朝廷當差的專業技術人員(5人)

    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紫髯伯皇甫端、鐵叫子樂和、轟天雷凌振

    以蕭讓為代表,曾是個擅長書法的書生,最終能御前聽用也算是實現了自我的價值,此5人對梁山談不上有多深的感情,算是了無遺憾,結局很好,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歸宿!

    第三組:出家或出走(4人)

    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浪子燕青、神行太保戴宗

    以魯智深為代表,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最終壽終正寢,我認為結局尚可,梁山對於他們就是一場修行,對於梁山肯定有遺憾,畢竟有很深的感情。

    第四組:中途離散去海外(3人)

    混江龍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

    以混江龍李俊為代表,中途出走海外在泰國又建立一番功業,也算是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但梁山的遺憾實在太多,死了多少親近的故人,梁山對於他們來說終究是場難忘的一段旅程,去海外建功立業也是為了繼續未盡的一些念想也算大團圓結局,結局較好。

    第五組:登州返鄉團(3人)

    病尉遲孫立、小尉遲孫新、母大蟲顧大嫂

    以病尉遲孫立為代表也曾想建功揚名,但終歸是把這世道看清,從哪裡來回哪裡去,有一些遺憾,梁山註定是一場傷痛的回憶,結局一般。

    第六組:其它返鄉團(11人)

    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鬼臉兒杜興、活閻王阮小七、錦豹子楊林、小遮攔穆春、獨角龍鄒潤、一枝花蔡慶、鐵面孔目裴宣、神運算元蔣敬、鐵扇子宋清

    以柴進為代表,原本也沒想建什麼功業揚什麼威名,最終從哪裡來回哪裡去,死去的故人太多,太多遺憾,結局一般。

    第七組:朝廷當差的一方長官(5位)

    美髯公朱仝

    原本就是被迫上的梁山,最終能夠在朝廷當差並且一路建功立業榮升節度使,最終壽終正寢,除了梁山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與回憶,結局堪稱完美!

    鎮三山黃信

    原本就是被迫上的梁山,最終又回朝廷當差並且官升幾級,雖然未能長壽,但結局尚可,

    大刀關勝

    原本就是被迫上的梁山,最終又回朝廷當差並且官升幾級,也算沒有為關氏丟臉,但是無奈意外身亡未能壽終正寢,略有遺憾。

    雙鞭呼延灼

    原本就是被迫上的梁山,最終又回朝廷繼續建功立業,也算沒有為呼延氏丟臉,但是死在沙場之上,壯志未酬身先死,也算是略有遺憾,結局總體尚可。

    第三:梁山好漢結局排名我怎麼看?

    我個人認為結局排名如下:

    第一名:朱仝(壽終正寢,了無遺憾)

    第二名:朝廷當差的專業技術人員,如蕭讓等(也算是最好的結局,壽終正寢)

    第三名:魯智深、武松、燕青、公孫勝、朱武、樊瑞、戴宗、黃信、李俊、童威、童猛

    雖然略有遺憾,但終究尋到適合自己的路,也算壽終正寢

    第四名:呼延灼(死在沙場之上也是一種福氣,但有遺憾)

    第五名:各路返鄉團(例如柴進、李應、孫立、阮小七等)

    梁山是抹不去的回憶,有遺憾!

  • 6 # 程老師的小課堂

    暑假最多放映的是什麼?是西遊記 水滸為什麼不放映 因為水滸的原著施耐庵是以黑社會的視角(梁山)看白社會(北宋政府)沒有抹去黑社會的黑和白社會的黑 很多所謂的好漢是被梁山逼上梁山的 比如盧俊義 比如秦明 都說少不讀水滸 是有道題的 我們的影視作品把梁山的黑都抹掉了 動不動就反社會 反人類 梁山最後比較好的結局可能是武松

  • 7 # 老厲害虎

    魯智深,首先殺了人,沒被判刑,刺字發配,順利逃脫;其次,出家也未受委屈;三,佔山為王,也很自在;四,上了梁山,東征西戰也未失手,也未受傷被擒;五,徵方臘,擒方臘立頭功;六,圓寂時眾兄弟都在旁

  • 8 # 一點點歷史

    水滸傳梁山好漢在征討方臘過程中陣亡五十九人,分別是:秦明 徐寧 董平 張清 劉唐 史進 索超 張順 阮小二 阮小五 雷橫 石秀 解珍 解寶 宋萬 焦挺 陶宗旺 韓滔 彭祀 鄭天壽 曹正 王定六 宣贊 孔亮 施恩 郝思文 鄧飛 周通 龔旺 鮑旭 段景住 侯健 孟康 王英 扈三娘 項充 李袞 燕順 馬麟 單廷 魏定國 呂方 郭盛 歐鵬 陳達 楊春 鬱保四 李忠 薛永 李雲 石勇 杜遷 丁得孫 鄒淵 李立 湯隆 蔡福 張青 孫二孃。

    病故十人,分別是:林沖 楊志 張橫 穆弘 楊雄 孔明 朱貴 朱富 白勝 時遷,外加魯智深坐化。

    班師回朝之後,宋江和盧俊義被毒死,李逵被宋江毒死,吳用花榮自盡。

    如果說命運比較好的,只能從剩下活著的好漢中選擇。

    武松,不願接受封賞,在六合寺出家,雖然斷了一臂,但是八十善終,也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李俊:平定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等人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這算是最有成就的。

    但是我個人還是喜歡燕青,有金銀財寶,美女相伴,從此浪跡天涯是多麼逍遙快活。

  • 9 # 書林外傳

    水滸傳裡結局最好的英雄是燕青,他為人真誠,多才多藝,思想縝密愛動腦子,凡是多為自己找退路。就是這樣的性格,宋江放手讓他辦理招安事宜。他不負眾望,取信於李師師,並在她的幫助下讓宋徽宗給自己寫下特赦狀。在大家忙著招安時,他看透形勢,急流勇退隱居江湖,逍遙自在度過餘生。

  • 10 # 王事情

    做個推銷吧,噴者輕噴。

    只有他達到了我理想的英雄狀態:

    一、梁山泊從白衣秀士王倫時期便被迫入夥,當了小嘍羅。期間經歷了水泊一切大事,包括白龍廟小聚義、忠義堂大聚義、招安、徵遼、徵方臘等。以一介小嘍羅之身拼殺到戰事結束,隨混江龍李俊出海時拼死留在了中國大地。

    這一點可概括為:見證了整個水滸故事。

    二、長壽:戰場拼殺,施五僥倖逃得性命。後獨自一人,在江南活到九十八歲壽終。

    三、無遺憾:生前受朋友所託,給他一卷筆記,叫他讓後世子孫把梁山好漢的故事寫出來。

    因此我的設定是他姓施,而後世子孫終究也出了一個施耐庵,參照那捲筆記,寫出了千古流傳的《水滸傳》,使其庶幾乎無愧於友人、無愧於己身、無愧於天地。

    這個設定受到九十年代初武俠電視連續劇《梁山奇情》的影響,向《梁山奇情》致以崇高的敬意!

  • 11 # 燭影斧聲

    結局的好壞就像生活一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多數人覺得李俊的結局好,因為他遠征海外,做了一國之君。然而燕青遠走江湖,快意恩仇,逍遙天地之間;公孫勝道心清明,無慾無求,修仙以得長生;呼延灼保家衛國,大破兀朮,最終馬革裹屍,重振祖上榮耀……

    所以,在某種程度或者按照各自的三觀和追求來說,他們的結局並不比李俊差。

    而若是以個人的角度和感受來看,他們的結局都不是最好的。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關西魯達,意氣風發。

    官至提轄,人人贊誇。

    為民做主,拳打惡霸。

    若說義氣,還得屬他。

    沒錯,我心中結局最好的就是這位原老種經略相公麾下關西五路廉訪使,後來的梁山好漢——花和尚魯智深。

    不得不說,作為和尚,魯智深確實不合格,除了不近女色,所有的清規戒律他無一不破,同時又有些恃勇欺人,而不殺生什麼的更是不存在。

    但若說魯智深是蠅營狗苟的梁山群賊中少有的真英雄、大丈夫,甚至第一好漢,我想大多數人是認同的。

    他俠肝義膽,看不得百姓受欺,因此為金翠蓮出頭,失手三拳打死“鎮關西”;為救好友林沖大鬧野豬林,不惜得罪高太尉,弄丟了清白身世;明知山有虎,卻義無反顧入城救史進……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這兩句確實表現出了魯智深身上的一些特點,但並不全面,這也是魯智深境界提升的一種體現,換了過去,他不會如此自黑,而是張嘴閉嘴灑家如何如何了得。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索

    魯智深本是好好的政府公務員,因為抱打不平失手打死了鄭屠,他的初衷只是金翠蓮父女能夠出逃,順帶著教訓一下鄭屠這個殺豬的,沒想到將人打死,於是畏罪而走。

    之後入五臺山出家為僧,也非他所願,但迫於形勢,也別無他法。但他收殮不了自己的脾氣秉性和生活習慣,於是屢屢醉酒惹事,於是被調往東京相國寺。

    到了相國寺,收服了一眾潑皮,消停了沒兩天,林沖出事,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得罪了高俅,不得已流落江湖,後來夥同楊志、曹正搶佔了二龍山。

    在二龍山當老大本來好好的,結果被梁山擊敗的呼延灼為了減罪來青州借兵,條件就是平定青州匪患,一番大戰之後三山聚義。

    魯智深雖然曾是國家官員,卻極力反對招安,可惜事與願違,梁山還是受了招安,魯智深也隨大軍四處征戰,最終親手生擒方臘。

    從魯智深的人生軌跡來看,他走的每一步似乎都和他的初衷背道而馳,無形中彷彿有一種神秘的束縛力量在牽引著他,像一條繩索,而人生的最後時刻,魯智深參透了一切,無形的枷鎖斷裂了,所以就有了“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索”。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奇觀,潮來時如戰鼓擂動,又如千軍萬馬廝殺,由於從不誤期,故而當時被人們稱作“潮信”。

    魯智深聽聞潮信,想起了智真長老所贈的四字箴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而在明白了“圓寂”的含義後,一瞬間,魯智深大徹大悟。

    他沐浴更衣,讓人去請宋公明,等宋江眾人到時,他坐在那裡,已不動了。

    拼殺了一世,命不由己,最後時刻悟出了一切,所以大字不識幾個的魯智深寫下了那篇頗有禪意的頌子,而最後這句“今日方知我是我”或許也是給自己一生最好的交代了,正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魯智深坐化了,這樣的結局怎麼會好呢?呵呵,人的一生有幾個能活的通透明白?死前能毫無遺憾,這本就是一種完美。

    同時,我不覺得魯智深死了,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我願意相信他是摒棄了肉身,得成正果。

    這樣的結局,難道不好嗎?

  • 12 # 早晨的太陽122

    探討一下。《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等小說,可以說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對中華歷史進行思考、解析、總結。正因為是講故事,所以思考的範圍就會是全民族參與。這是中華民族探索的又一個階段。這些思考的“指向”是什麼呢?就是民族未來的發展的理念、發展的道路。這是民族生存、延續的“法寶”。“理念”、“道路”確定“準確”了,發展就有了“保證”。國家、民族的“大環境”好了,未來就有保證了。所說的“性格”、“關係”也都會成為民族民族事業發展的積極因素。謹參與。

  • 13 # 文史文哥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講的是宋江為代表的英雄好漢在梁山發生的故事。故事的後面是宋江帶著梁山好漢一起被朝廷詔安,詔安之後一起打遼國、打方臘。特別是打方臘一戰,梁山好漢損失慘重,他們的死和宋江脫不了干係。不過也有近20多位倖存的好漢,那麼這20多位倖存的好漢中,誰的結局最好呢?我認為有三個人的結局是最好的!

    一: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是梁山好漢中非常特殊的一位,他原來是跟著晁蓋混的。當年晁蓋帶著7人一起智取生辰綱的時候,公孫勝是非常樂意幫助晁蓋,壯大梁山。後來宋江上梁山之後,公孫勝曾經以探望老母為由,離開過樑山。但還是被宋江召回來了!最後參加了打方臘之戰,因為一身的道術加成,所以能夠全身而退。最後的結局是雲遊四方,非常快活。這樣的結局無疑是最好的。

    二:神醫安道全

    安道全只是一名大夫,大夫的職責是救死扶傷。他是半路才加入梁山的,在梁山治好了宋江的重病。後來在打方臘的時候,安道全被朝廷收為御醫,沒有參加征討方臘之戰,對於這個結局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

    三:浪子燕青

    燕青本來是盧俊義的手下,為人豪爽,並且忠誠。他隨著盧俊義一起上了梁山,途中幫助盧俊義做了很多事情。後來打方臘的,燕青和盧俊義也出了很多力。方臘之後,盧俊義被奸臣害死,燕青則帶著李師師浪跡天涯,非常快活。這樣的結局無疑是非常好的。

    當然,除了入雲龍公孫勝、神醫安道全、浪子燕青之外,還有很多人的結局算是比較好的。比如混江龍李俊,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等等。

    參考文獻:《水滸傳》

  • 14 # 大蝦風輕揚

    在我看來,梁山結局最好的好漢有四人,分別是魯智深、朱仝、燕青和李俊。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經歷了自自的一段或曲折或離奇的人生經歷後,最終聚義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透過和朝廷的幾番爭鬥,證明了自已的價值後,最終如宋江所願,成功被招安。經歷了北伐遼國,攻打田虎、王慶,南征方臘後,眾多好漢也各自有了不同的結局,或好或壞,不一而足。

    要說結局最好,通俗的看法中途戰死的肯定不算在內,招安封官後又被陷害身亡的肯定也不算在內,這樣就可以排除掉一大部分好漢。但在我看來,結局最好的好漢卻是以下四人。

    第一位:魯智深。

    魯智深可以說是梁山好漢中真正為人所稱頌的真好漢,他為了至情至性,講義氣,正義感強,一生的所做所為極少有為自已考慮的,三拳打死鎮關西、大鬧野豬林、火燒瓦罐寺,千里護送林沖,這些舉動哪個是為自已?

    在出家五臺山時,寺中長老就說過魯智深有佛性。魯智深一生快意恩仇,在西軍當過提轄,出家當過和尚,上梁山當過賊寇,招安後當過打過遼國,一生活得精彩萬分。最終在打完方臘後不願受封賞,在六合寺出家。

    八月十五中秋夜,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潮聲大作,如雷鳴戰鼓鋪天蓋地而來,寺中僧人告訴他那是潮信。智深忽然想起師父智真送他的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聞信而寂。”前兩句全部都應驗了。智深問明圓寂之意,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夜必當圓寂。”

    於是,魯智深沐浴更衣,寫了頌語,焚一爐好香,盤腿打坐,圓寂涅槃。留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肆意一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魯智深可謂活得通透,雖然是以死為結局,但誰敢說這結局不好?

    第二位:朱仝

    朱仝在《水滸傳》中場景描寫他的事蹟雖然不說,但絕對是一個老好人,只是老好人前半生的遭遇卻稱不上完美,只因他認識了宋江這個損友。

    說朱仝是老好人的證據,就在於他第一次被坑後,他的頂頭上司甘願承擔風險迴護於他。被髮酵後,發配地的知府見他後就對他信任有加,甚至將自已的兒子交給他來帶著,完全沒有受到一點苦頭。

    可惜宋江為了強化自已一方的勢力,施展絕戶計逼迫朱仝上山,將朱仝帶著的小衙內殺死,將朱仝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徹底斷了他的後路。朱仝這樣的老好人都被逼得說出了“有李逵沒我,有我沒李逵”的話來。

    朱仝這樣讓人信任的特質在打完方臘,梁山好漢接受封賞後也徹底體現了出來。最終梁山好漢中,也就只有朱仝等少數幾人手中掌握了兵權,朝廷也不起疑心。朱仝最後甚至還做到了節度使的高位,可以說是梁山好漢中職位最高的。

    第三位:李俊和燕青

    混江龍李俊和浪子燕青可以說出走一派中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但同樣可以算是結局好的人之一。

    混江龍李俊也是梁山好漢中少有的明白人,對梁山好漢的結局,也許在招安的那一刻起他就看明白了。在打完方臘倖存了下來後,李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朝廷的封賞。童猛和童威這兩位李俊的鐵桿心腹出於對他的信任,也選擇了追隨。三人遠走海外,書中提到李俊最終成為了暹羅國的國王,可以說是梁山好漢中成就最高的。

    而浪子燕青則是走得最為灑脫的人。燕青也是梁山好漢中真正的明白人。他的聰穎程度要遠遠勝於他的主人盧俊義。可惜燕青屢次出於好心的勸說盧俊義皆是不聽,最終落得被害身亡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在代表梁山前往京城運作招安時,燕青就透過自已的努力接觸到了皇帝,並提前做好了準備,請求皇帝給他寫了一個赦免罪過的文書。在打完方臘勸說盧俊義不要接受封賞未果後,燕青就毅然選擇了遠走,他挑了一擔金銀飄然遠去,重新迴歸了自已想要的生活。在電視劇中,甚至給了燕青一個最為美好的結局,那就是帶著李師師遠走,過上了嚮往的生活。

    當然像早在梁山還未招安時就飄然遠走,入山修道的公孫勝,也可以算是結局比較好的好漢。五虎將之一的大刀關勝和雙鞭呼延灼,雖然經歷了兵敗被迫上山落草,但最終還是迴歸了朝廷,也未嘗不算是結局良好,只是個人看法各異,在我看來還是魯智深、朱仝、李俊和燕青的結局最讓人羨慕。

  • 15 # 磊落故人

    感覺題主的問題有些問題,梁山上盡是一些流氓地痞強盜殺人犯,哪裡來的英雄?

    盧俊義、朱仝等被宋江用計賺上梁山的,若能寧死不屈,也算得上一條好漢,可惜的是:一個也沒有。

    所謂英雄,要要有英雄行徑,至少也要做到懲惡揚善,救危濟困。

    本來魯智深也算得上一個,他拳打鎮關西、野豬林救林沖、火燒瓦罐寺,都是人人稱道的義舉。

    但是汝本英雄,奈何從賊?他畢竟上了梁山,與眾賊雖未“合汙”,但“同流”了。

    所以魯智深只算得上半個英雄。

    魯智深在最終領悟了師父批給他的禪語,含笑坐化。

    所謂求仁得仁,修佛成佛。他的結局也算是比較好的。

    就這樣。

  • 16 # 李柒夜

    宋江徵完方臘後,梁山可謂是十去七八,損傷大半。在回去的路上和進京分封后更是四散,每個人都有了各自的結局。

    這些人的結局誰最好?和性格有關係嗎?

    悲慘結局

    宋江,作為梁山老大,一心招安。宋江忠君愛國沒有錯,卻看不清朝廷奸臣當道,皇帝也不是明君,根本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招安後帶著兄弟們四處征戰,最後用兄弟們的血染紅了自己的一身官袍。官沒當多久,奸臣就眼紅他的功勞,下毒酒毒死了他。死前宋江還依然保持忠心,拉上了小弟李逵,讓李逵也喝了毒酒陪自己一起死。李逵這人沒腦子,就是對宋江忠誠,死了還要和宋江埋在一起。宋江又給吳用、花榮託了個夢,這兩個也上吊死了。花榮雖然武藝高強,卻是宋江的鐵桿粉絲,家人也不顧就上吊了。吳用有點小智謀,按說不至於愚忠宋江,不知道怎麼想的也上吊去了。宋江自己死還帶走三個。

    盧俊義,梁山的二把手,卻沒有幾個是自己一邊的。盧俊義棍棒天下無雙,卻是目光短淺,所以一生悲慘。被騙上梁山好好的員外做不成了,到最後被燕青勸還執迷不悟一心想當官。憑他的武藝奸臣也不能容他,被奸臣用水銀害了,摔水裡淹死。馬步天下天下無敵,最後做了個水中鬼。

    林沖,一生也是比較悲慘。先是被高俅迫害上梁山,高俅被捉上梁山也不能報仇,最後還得了風癱不能動。這還不算,林沖是在六和寺半年後去世,宋江回去的報表記錄的是半路病故。在宋江眼裡不能動估計和死差不多吧,太不仗義了,像報上去的受傷的武松也是有封賞,林沖竟然是病故。

    關勝,憑著祖宗關羽的忠義名聲排名位於梁山元老林沖之上,結局封官後,因為喝醉摔下馬之後死了,這對武將也不是什麼好結局。

    美好結局

    魯智深,梁山真正的好漢,一生殺人放火,卻沒有一次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看不慣世間的醜惡,也從不會屈服,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打碎那個吃人的世界。魯智深不曾修禪,但實際上他一生都在修行,禪杖開啟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魯智深看的也比較透徹,朝廷一片黑暗,招安不會有好下場。功成名就後,在錢塘江大潮來臨時,他終於成就非凡正果在寺內圓寂。最後的魯智深還是最初的魯智深,魯智深到死,都還是那個當初拳打鎮關西的魯智深,他一生沒有變過。這是人生的大圓滿,這才是真好漢!

    李俊的一生可以說是風光,在揭陽鎮就是老大式的人物,雖然是揭陽三霸,其他人都是無比尊敬他的。三次救宋江,上梁山上是水軍老大,帶領水軍多次擊敗朝廷也是風光一時。招安後,南征北戰,全了梁山的結義之情。最後不想招安當官,卻一時沒有好的出路,又遇到了貴人費保,指明瞭一條光明大道。在回去的路上,李俊就裝病,帶著兩個好兄弟童威、童猛去太湖,然後去海外當了國王。李俊的一生可以說是無限風光,又享到了人間的極致富貴。童威、童猛結局也不錯,跟著大哥李俊,去海外當了大官。

    武松的故事比較多,因為哥哥被毒殺官府卻無人問津,只能自己動手殺仇人,又被張都監陷害。現實的殘酷徹底打碎了武松的夢想,武松成了手拿戒刀的行者。到最後,武松斷了一臂,意冷心灰,真正成為了一個出家人,雖然不如魯智深的大圓滿,但是他看到至交好友魯智深圓寂,也大徹大悟,留下來出家,遠離世俗的紛爭,在杭州年八十而善終。

    戴宗,原來是一個江州小吏還比較貪財,當面就給牢裡的囚犯要錢,不給就打。上梁山後,成為宋江親信,主要技能就是跑得快,不用上戰場,所以活下來了。最後戴宗也看透紅塵了,去岳廟出家,大笑而終。死後還屢次顯靈,廟裡有塑真身,享受香火。

    公孫勝為生辰綱出山送晁蓋一場富貴,晁蓋死後卻屢次跑回家,可以說最早看清宋江的人。征戰方臘公孫勝都沒去,專心修道,不問世事,最後也是善終。另外,樊瑞、朱武兩個人也是不願作官,去找公孫勝學道,也是善終。

    燕青也是個有見識的人,比他的主人盧俊義強多了,“小乙此去,正有結果,只恐主人此去無結果耳。”臨走時還用韓信、彭越、英布的故事勸說了盧俊義一番,盧俊義卻執迷不悟。燕青就自己走了,走時還挑走一擔金珠寶貝,去哪裡也能當個大富豪。

    孫立、孫新、顧大嫂,雖然在梁山不受重用,最後兄弟都活下來了,一家還是回到登州,結局也是很好的了。相比阮小七、蔡慶、穆春兄弟去世好多了。

    呼延灼後來領軍大破金兀朮,陣亡,對於武將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是一種好的結局,比關勝這種騎馬摔死好多了。朱仝後來隨劉光世破了大金,做到節度使,也是很好的結局。

    阮小七因為穿過方臘的龍袍被貪官彈劾去掉官職,阮小七也很開心回老家打魚自在逍遙,後來善終。柴進一看阮小七被彈劾,自己罪更大還當過方臘駙馬,就自動辭職回老家了,也是善終。李應看到柴進也辭職了,就跟著辭職回老家了,跟杜興一起當了富豪,最後也是善終。

    宋清雖然是宋江的弟弟,卻堅決不當官就要回家當農民。宋江死後,皇帝對宋清賞賜很豐厚,後來兒子還做了官,不過做官也不算好事。

    黃信這人本事不大,名號挺大,在梁山排名不錯,最後師父都死了他竟然活下來了,還是回青州當官了。

    鄒潤,蔡慶,裴宣,楊林,蔣敬,穆春這幾個活下來的人都不願意當官,都是回到原先的老地方逍遙快活,也是不錯的結局。

    凌振,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堅,蕭讓,樂和這幾個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有的在朝廷當官,有的在奸臣府中當職。雖然因為自己的技術有不錯的職位,但是這是宋徽宗時期,馬上就是“靖康之恥”,皇帝都要去坐井觀天了,在宮中當差未必是什麼好事。

    性格決定命運

    這些人的結局與性格和為人處世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宋江是愚忠的典型,一條路走到黑,縱使朝廷虐他千百遍,依然對朝廷忠心不二,不能變通,這樣的性格終究只能赴死。到最後一刻,宋江想的還是忠義,也是令人欽佩了。花榮是愚忠宋江一人,到最後還為他去死,盲目跟隨一個人這樣的性格也不好。

    盧俊義就是典型的目光短淺,在奸臣當道的朝廷還想著封妻廕子。

    魯智深、公孫勝目光長遠,早早就看清了世道,武松、燕青這些人在屢次征戰損失中也看清了朝廷容不下他們,燕青把以後的路都想好了,帶著後半生的財富去瀟灑了。

    李俊為人處世就很好了,在揭陽鎮,在梁山與周圍兄弟關係都很好。在後期朝廷拒絕他們進京城反感要去劫掠京城,宋江肯定不會同意,不過他是個講義氣的人,還是全了梁山兄弟的結義之情後離去,到最後他成為一條出海的蛟龍。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17 # 天香雲外飄

    從傳統觀念來看,結局最好的是混江龍李俊。因為李俊後來成為暹羅國的國主了。

    但是從各個人的角度來看,下列人物也算得上是結局最好的:

    1,宋江。宋江一心一意都是想著如何“忠心報答趙官家(趙宋皇帝)”的。因此宋江在梁山扛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之後帶領梁山兄弟全夥接受詔安,再之後心安理得地被賜毒酒逼死……宋江算得上是“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了。

    2,公孫勝。公孫勝的人生目標就是“修身養性,明道悟真”。因此,急流勇退雲遊四海以及參禪悟道就是公孫勝最好的歸宿了。

    3,朱仝。美髯公朱仝是梁山108將當中,唯一一個沒有什麼汙點的好漢。後來,朱仝成為了南宋抗金隊伍的一員,而且還立了大功當了大官了。

    4,武松。被包道乙飛劍砍斷一隻胳膊的武松,出家在杭州六和寺中。後來壽至80而終。

    5,燕青。燕青衲還官誥離開盧俊義之後,小說裡賦詩讚之曰:“……兩耳怕聞金紫貴,一身離卻是非朝……灑脫風塵過此生……”

    此外,聖手書生蕭讓、鐵叫子樂和、紫髯伯皇甫端、神醫安道全、轟天LEVIN振都被留在京城皇帝身邊聽用了,從此之後也都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變。所以也算得上是最好的結局了。

  • 18 # 檻內書吏

    我認為,梁山泊眾英雄結局最好的是混江龍李俊和入雲龍公孫勝。一個入世,一個出世;一個檻內,一個檻外。不管檻內、檻外,還是入世、出世,兩人都做到了極致。啥叫“極致”,簡單的說,就是最大限度的自由,想幹啥就幹啥,想不幹啥就不幹啥。不論是像呼延灼、朱仝等做官做宰的,還是如李應、杜興般富貴終老的,或如武松、燕青浪跡天涯的,哪怕是小旋風柴進的鐵帽子王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自在,而做了海外天子的李俊和“神仙”的公孫勝就相對其他梁山兄弟就自由、自在的多了。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啊!

  • 19 # 鄭非夢妙文

    《水滸傳》大結局可以稱得上幾家歡喜幾家愁,大部分梁山好漢都被宋江帶到溝裡葬送了性命。宋江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應該向朝廷獻媚接受招安來滿足自己所謂的忠君美名。也可以說宋江的忠君名號是用梁山好漢們的命換來的,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損失的弟兄大部分是在征討方臘的歷次戰鬥中戰死的。雖然最終有少部分梁山好漢活了下來但接著又遭到了朝廷四大奸臣的迫害,包括宋江、盧俊義等梁山核心頭領都被高俅等奸臣用毒酒毒死。

    當然也不是所有梁山好漢結局都那麼悽慘,有極少部分的梁山好漢堪稱幸運兒,不但能夠得以善終而且過得有滋有味,跟那些死去的好漢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不得不感嘆時也運也命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些幸運兒獲得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入雲龍公孫勝

    我最羨慕的梁山好漢就是公孫勝,作為修道之人畢生致力於成仙得道修成正果。由於他身懷高深的道術所以在戰場上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來面對對手的,感覺公孫勝跟著梁山南征北戰如同旅遊一樣毫無壓力。一方面公孫勝實力強大沒有誰能夠對其構成威脅,另一方面公孫勝沒有凡夫俗子的那些功利心。最終公孫勝在人間遊戲一番之後重歸山林修行去了。公孫勝是真正灑脫逍遙自在的人,他的結局非其他梁山好漢所能比。

    混江龍李俊

    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最應該感謝宋江感謝梁山的應該就是混江龍李俊了。李逵原為揚子江的艄公,後來販賣私鹽成為揭陽嶺的一霸。如果不是入夥梁山李俊這輩子也就是當鹽販子這點出息了,是宋江給了李俊機會讓他有機會走南闖北開闊了眼界,最後李俊竟然帶著童威童猛等人出海成了暹羅國的國王。李俊的結局簡直就是帶有濃郁的夢幻色彩,是草根逆襲、草雞變鳳凰的典範。

    ‬浪子燕青

    燕青是最有長遠目光的好漢,他早就知道跟著宋江混沒有出路,遲早得完蛋。他之所以混跡梁山就是為了待在主人盧俊義身邊報恩,要不是盧俊義在梁山,燕青早就走了。當然燕青在梁山並沒閒著一直忙活著攢錢為將來出走梁山做準備。

    果然在梁山大軍征討完方臘即將班師回朝的時候,燕青預感到回到京師必將受到朝廷四大奸臣的陷害,於是悄悄地挑著一擔金銀財寶不辭而別不知所終。有這一擔金銀想必燕青的後半生應該是衣食無憂,找一塊風水寶地安頓下來,隱姓埋名當個土財主悠哉悠哉勝似在朝廷做官。

    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

    柴進和李應共同的特點都是富豪,落草梁山也是主管錢糧。跟著宋江南征北戰打了一圈仗倆人不但毫髮無損而且也沒受到朝廷奸臣的迫害,又各自回到老家繼續當他們的地主老財。兩人的命還真是夠好的,自始至終都是一帆風順的。

    ‬梁山一群二線成員

    所謂二線人員就是指不用上戰場上玩命,只需要待在後方就可以。這群人數量很多而且結局都很不錯。比如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一個書法家一個篆刻家。兩人在征討方臘前就被留在了京師,蕭讓在蔡京府中受職作門館先生;金大堅更是被皇上留在身邊御前聽用。

    再比如神醫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兩人都是醫生,只不過皇甫端是獸醫罷了。在征討方臘前安道全被調回京師給皇帝看病從此擺脫了梁山成了一名御醫;皇甫端則被朝廷留用,封為御馬監太使;鐵叫子樂和是梁山第一歌唱家,在征討方臘前被王都尉點名要走從此留在了京師。

    ‬美髯公朱仝、鎮三山黃信、病尉遲孫立

    如果說二線文官不上戰場更容易得以善終的話,那麼朱仝、黃信、孫立三人是正兒八經的武將,他們能夠在戰場上經過一場場廝殺活下來本就不易了,班師回朝後非但沒有受到奸臣迫害反而都順順利利當上了官兒就更是非常不易且難得了。朱仝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官至太平軍節度使,官兒是越做越大;黃信和孫立都被封為武奕郎。

  • 20 # 使用者藍胖笑笑

    水滸傳從108人草莽聚義到各奔東西,後來命運各自不同。我認為,結局較好的是這些人。

    混江龍——李俊。梁山排位26。平定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童猛、費保遠赴海外,最終在海外創立基業,成為暹羅國主。

    撲天雕——李應。梁山排位11。平定方臘後,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後辭官返回獨龍岡,與杜興同作富豪,最終得以善終。

    神醫——安道全。梁山排位56。因其醫術高明,征討方臘時,皇帝詔其進宮治病,趁機脫離梁山,授太醫院金紫醫官,成為高層核心身邊的紅人。

    浪子——燕青。梁山排位36。促成梁山招安,徵方臘後,退隱江湖。手頭上有錢,還有特赦文書,具體去處不得而知。

    玉臂匠——金大堅。梁山排位66。征討方臘之前,與皇甫端一起,被皇帝召回京城,“駕前聽用”。

    行者——武松。梁山排位14。徵方臘過時,痛失左臂,最後出家,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花和尚——魯智深。梁山排位13。平定方臘後,不願入朝為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入龍雲——公孫勝。梁山排位4。徵方臘前,返回薊州二仙山,潛心修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神行太保——戴宗。梁山排位20。平定方臘後,授兗州府都統制,後辭官到岳廟出家,最終大笑而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充電寶什麼牌子好,如何選擇合適的充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