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門不帶刀
-
2 # 滄海拾遺錄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崇尚軍功,獎勵耕戰,最終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始皇登基為帝后,建章立制,繼續開疆拓土,並論功行賞,大肆封賞文臣武將。但是,有24個兒子的秦始皇至始至終沒有確立太子人選,也沒有冊立皇后。按照“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繼承禮法,作為長子,公子扶蘇具有天然的優先繼承權。但從性格上看,雖然秦始皇性格剛毅,殺伐決斷,雄才大略,但公子扶蘇卻性格寬厚文弱,崇尚以文治國,在政見方面與秦始皇頗有衝突,與其父截然相關。這一點與明朝懿文太子朱標與明太祖朱元璋頗為類似。
在這種情況下,在秦始皇在其在位的最後幾年,並沒有確立扶蘇的太子身份,反而將其派往北部邊疆統率30萬大軍的蒙恬處擔任監軍一職,關於這一舉措,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首先談一談秦始皇為何沒有早立扶蘇為太子。這個原因比較複雜。一是秦始皇認為自己身體健康,還沒有到必須要確定太子的時候。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去世時50歲,加上身體並沒有什麼嚴重舊疾,因此不想立刻立太子。二是秦始皇晚年追求長生不老,對方士很是信任,還曾派遣徐福到海外尋求長生不老之術,早早立扶蘇為太子,暗自裡就被人覺得長生不老之術不可靠,這也是秦始皇很忌諱的地方。三是扶蘇性格寬厚仁和,加上執政觀點與秦始皇頗有衝突之處,秦始皇擔心他難以應對帝國初定後的複雜局面,因此對馬上立扶蘇為太子難以倉促之下下決心。秦朝建立後,國內局勢並未一帆風順,雖然秦始皇大力推行郡縣制,鞏固了各地的政治軍事局勢,但秦帝國立國未久,原來的六國舊族復國之心不死,暗地裡仍然在活動,秦始皇自己有把握有信心掌控局面,但對扶蘇能夠有效應對一旦自己去世後,帝國即將面臨的複雜局面信心不足,因此暫時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四是秦始皇建立秦朝後,沒有冊立皇后,也間接地影響了太子的冊立。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設立三公九卿輔佐自己執政,掌握了整個帝國的命運,從史料記載來看,秦始皇勤於政務,對權力的掌控欲很強。因此對以往後戚干政很是反感,因此沒有冊立皇后,沒有冊立皇后,自然也就沒有嫡子,也就沒有必須冊立太子的緊迫性。
接下來談一談秦始皇為何將公子扶蘇送往北方邊疆蒙恬處擔任監軍,與蒙恬共同掌握30萬軍隊的原因。個人認為,這一決定表面看是對公子扶蘇的不滿和懲罰,實質上看卻是秦始皇對長子寄予厚望,希望他有所長進的表現。由於秦帝國崇尚軍功,能夠在軍隊中獲得將軍們的有力支援,對執政大有裨益。蒙恬是深得秦始皇信任的心腹愛將,因此得以執掌30萬軍隊。要知道,秦帝國在秦地附近最重要的軍隊就是駐守在北方邊疆抵禦匈奴的蒙恬軍隊,可見蒙恬忠誠可靠。秦始皇將繼承大統呼聲最高的公子扶蘇交與蒙恬,大有深意。其一是希望通過蒙恬的調教,能夠開闊扶蘇的眼界,使得扶蘇多加歷練,用現在的話講,這是把年輕幹部下放到基層掛職鍛鍊。其二是使得扶蘇獲得從軍經驗,儘早建立起與重要將領之間的友誼和隸屬關係,一旦扶蘇有朝一日繼位,可以獲得重要的軍事力量支援,有利於鞏固皇權。
秦始皇在東巡歸途病逝前,手書詔書命扶蘇將軍隊交付於蒙恬會葬於咸陽,這表明秦始皇在感覺自己大限將至之時,還是最終決定把皇位交與扶蘇,並將蒙恬30萬大軍作為支援扶蘇繼位的堅實後盾。事實上,雖然秦二世胡亥矯詔賜死扶蘇,扶蘇也完全有機會拒絕詔書,率領蒙恬30萬大軍南下武力奪回皇位。可惜的是,扶蘇生性文弱,奉命自盡,也揭開了秦朝走向毀滅的序幕。
回覆列表
秦始皇和長公子扶蘇的關係,就像明太祖朱元璋與皇太子朱標一樣:父輩都屬於開國皇帝,心智堅韌,剛愎自用,暴虐嗜殺;子輩寬厚善良,仁德有方;不過朱元璋比秦始皇強的地方是他早早地把朱標立為太子。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太子,但將30萬大軍交給他?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三層意思來說:
第一層含義:秦始皇為什麼不早立太子?有三個原因:1.秦始皇還年輕,秦始皇49歲去世,49歲正是一個人壯年的時候,歷史上也並沒有記住秦始皇身體不好或有什麼隱疾,所以秦始皇在死之前的身體是非常好的。他自己沒想到死得這麼快。
2.秦始皇沒有立皇后(這是受他母親趙姬與人私通產子,並叛亂的影響)。而古代立太子的順序先後為:立嫡,立長,立賢,沒有皇后就沒有嫡子。沒有嫡子就預示著沒有第一順位繼承人。
3.始皇帝怕死,他一直在尋求長生不老藥。派徐福等方式多次出海去尋求不老藥。一旦成功,那是皇帝就可以永遠統治大秦。而如果早立太子,就預示著他早晚會死(這一點從秦始皇在沙丘得病後,忌言死,可以看出來)
第二層含義,秦始皇為什麼不明確表示立扶蘇為太子?原因也有三個:1.扶蘇與秦始皇的執政觀點不同。對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嚴刑峻法,扶蘇多次向秦始皇勸諫。執政觀點的不同導致秦始皇對扶蘇能否管理好這麼大一個國家心存疑慮。
2.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比三皇五帝,但他發現,管理一個大帝國遠遠的難於建立一個大帝國,包含扶蘇在內的20多個兒子中,還沒有一個兒子能讓他下定決心,將江山交付於他。他還要再多看看。
3.扶蘇性格上的寬和,導致秦始皇對扶蘇將來執政能力有很大懷疑(畢竟六國剛被滅掉,人心不穩,需要一個強力君主去鎮壓),
第3層含義,秦始皇為什麼要將30萬大軍交給扶蘇?秦始皇剛統一六國,秦軍的主要組成部分還是老秦人,而老秦人的成軍人口不過百萬。其中50萬秦軍分散在嶺南地區(地域很大,包含今天的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越南等地),30萬在北地長城抵禦匈奴,剩下的20萬秦軍分散在全國各郡。
也就是說,秦始皇將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支軍隊的領導權交給了扶蘇(監軍)。扶蘇在蒙恬軍中待了至少三年(公元前213年到公元前210年),與大將蒙恬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扶蘇假如不接詔命而強行繼位後,這30萬主力秦軍(精銳邊軍),也將是他手中的一張王牌。他完全可以推翻遺詔所立的二世胡亥。
可扶蘇成也仁義,敗也仁義,最後自刎,含冤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