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園藝印象
-
2 # 梅蘭竹菊張三丰
蘆薈原本是生長在非洲的乾旱缺水的地方,所以有一定的耐旱性,最怕的就是盆土積水,所以養植蘆薈對土壤的排水性要好,還有就是富含腐殖質並呈中性,過於酸或過於鹼的土壤都不適合蘆薈的生長。養好蘆薈除了要有好的盆土,還需要充足的散射光照射,合適的溫度以及水肥。
考慮到蘆薈對盆土的要求,一般我們都會用腐葉土、園土、河沙,按照1:1:1的比例混合作蘆薈的栽培土,這樣的土壤不僅疏鬆透氣肥沃,排水性也好,澆水時滲透快,不容易出現積水爛根。
花生殼可以用來栽種蘆薈,但有幾個條件,首先是不帶鹽的花生殼,如果是有鹽的花生殼是不能使用的,其次是需要發酵腐熟後使用,如果是沒有發酵腐熟的花生殼,可以鋪在盆底,離根系要遠些,作為增加盆土的排水性使用,也可將花生殼焚燒後,作為鉀肥使用。發酵花生殼首先要把花生殼搗爛,噴水後裝入塑膠袋內,放置於太陽底下暴曬,隔幾天開啟塑膠袋噴一次水,一般高溫季節一個月左右就發酵腐熟了,發酵好的花生殼呈黑色,輕輕捏一下就粉碎。發酵好的花生殼就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有機質,可以代替原來我們在配製蘆薈土壤時使用的腐葉土,用發酵的花生殼和園土再加入適量的河沙混合,比例最好還是按1:1:1,這樣的盆土不但有機質豐富肥沃,透水性也好,很適合蘆薈的生長。
蘆薈屬於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品種很豐富,不同的品種株型以及葉片斑紋不同,其中知名度比較高的主要有庫拉索蘆薈以及不夜城蘆薈,隨著多肉植物風靡全球,蘆薈女王以及珍珠蘆薈也炙手可熱,大家對它們的喜愛除了外表小清新、好養又易繁殖,還與一直被廣泛傳播的美容、去疤痕等生活小竅門密不可分。
蘆薈對土壤不挑剔,只要透氣性好、不易積水即可。蘆薈屬於多肉植物,喜Sunny充足、溫暖乾燥的環境,也可耐半陰,對土壤不挑剔,一般的中等肥效的腐殖土、沙壤土、園土、落葉土等就可以栽培,但既不能長時間積水也不耐嚴寒,上盆時要求土壤透氣性和排水性良好,花盆大小適宜並帶有底孔。為了避免積水也可以在上盆時適量新增一些瓦片、堅果殼、陶粒等墊底,起到疏水和增加透氣性的作用。所以栽培蘆薈是可以用帶有花生皮的土壤栽培的,只要不含鹽分即可,花生殼屬於粗纖維,充分與土壤混合均勻後,經過長時間的腐熟和發酵,是可以降解,最終被植物吸收的。
養蘆薈需要注意這些細節:蘆薈養不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積水爛根,所以日常打理一定要控制好澆水頻率,並根據盆土乾溼度進行澆水,以不幹不澆或見幹見溼為原則。蘆薈雖然喜Sunny,但夏季過強的日照會導致幹尖和葉片變紅、卷邊,所以夏季需要適當遮陽或散光養殖,避免過度暴曬才能安然度夏。蘆薈需要一定的空氣溼度,秋季氣候乾燥以及葉片沉積灰塵的情況下需要適當噴施一些葉面水,才能保持葉片脆綠飽滿。蘆薈不耐嚴寒,雖然在溫暖的南方地區可以陸地越冬,但無法抵禦北方的極寒天氣,環境溫度5℃左右即有可能發生凍傷,所以北方地區冬季除了減少澆水,還需要將盆栽蘆薈安置於溫暖通風處養護。蘆薈是容易群生長側芽的品種,繁殖以分株為主。所以日常養護盆栽蘆薈需要每間隔1-2年換盆換土一次,確保土質疏鬆肥沃更有利於側芽生長和分株繁殖。蘆薈除了酷暑和嚴寒時節生長停滯以外,其餘時間段都能正常生長,旺盛生長期可勤施薄肥,以有機肥、多元素複合肥或稀釋的水溶肥為主即可。蘆薈在中國被廣泛盆栽養殖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中國雲南、福建等地仍然有野生的蘆薈,所以蘆薈的養殖技術和繁殖能力都是非常強的,日常養護只要注意揚長避短,就不難養爆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