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第七卷。
“二鬼戰荊軻”說的是羊角哀與左伯桃之間的故事。
春秋時期,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聽說楚王“招賢納士”,他就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於羊角哀家,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當夜,兩人抵足而眠,共談胸中學問,談得十分投機。
第二天,他們就結為兄弟,並決定結伴一同前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後風雪又來攔路,他們盤纏用盡,身上衣服單薄,所帶乾糧又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左伯桃想,如果兩個人都去楚國,那就都去不成,一個人單獨去,那還有希望。
於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脫給羊角哀,逼他獨自走。羊角哀堅決不肯,也要脫下衣服給左伯桃,讓左伯桃獨自去楚。兩人爭執不下,左伯桃以自殺來勸,最後羊角哀懷著無限悲痛,取了衣糧,悲傷哭泣著離去。
在楚國得官之後,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凍死之處,埋葬了左伯桃的屍體。左伯桃的陵墓臨近荊軻墓,夜夜受其侵擾。感於左伯桃的勢單力孤,想到“脫衣共糧”的真情往事,羊角哀決定自刎而死,葬於左伯桃的墓旁,並幫助他解除了荊軻陰魂的襲擾。
這就是人們所稱道的“羊左之交”,也稱“捨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喻世明言》是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後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
《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
由於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於同一個小說發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絡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
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捨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範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於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
《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作者簡介
馮夢龍(1574-1646),明文學家、戲曲家,少為諸生,晚年以貢生歷官丹徒縣訓導、壽寧知縣。倡導言情文學,抨擊偽道學。
馮夢龍雖工詩文,但主要致力小說、戲曲及其他通俗文學的研究、整理與創作。
小說方面,除編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外,還增補羅貫中的《平妖傳》為《新平妖傳》,改寫餘劭魚《列國志傳》為《新列國志》。
戲曲方面有《墨憨齋定本傳奇》,其中自撰《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湯顯祖、李玉、袁于令諸人之作十餘種。
另編有時調集《掛枝兒》、《山歌》,散曲選集《太霞新奏》,筆記小品《智囊》、《智囊補》、《笑府》、《古今談概》、《情史類略》等。
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第七卷。
“二鬼戰荊軻”說的是羊角哀與左伯桃之間的故事。
春秋時期,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聽說楚王“招賢納士”,他就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於羊角哀家,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當夜,兩人抵足而眠,共談胸中學問,談得十分投機。
第二天,他們就結為兄弟,並決定結伴一同前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後風雪又來攔路,他們盤纏用盡,身上衣服單薄,所帶乾糧又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左伯桃想,如果兩個人都去楚國,那就都去不成,一個人單獨去,那還有希望。
於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脫給羊角哀,逼他獨自走。羊角哀堅決不肯,也要脫下衣服給左伯桃,讓左伯桃獨自去楚。兩人爭執不下,左伯桃以自殺來勸,最後羊角哀懷著無限悲痛,取了衣糧,悲傷哭泣著離去。
在楚國得官之後,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凍死之處,埋葬了左伯桃的屍體。左伯桃的陵墓臨近荊軻墓,夜夜受其侵擾。感於左伯桃的勢單力孤,想到“脫衣共糧”的真情往事,羊角哀決定自刎而死,葬於左伯桃的墓旁,並幫助他解除了荊軻陰魂的襲擾。
這就是人們所稱道的“羊左之交”,也稱“捨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喻世明言》是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後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
《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
由於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於同一個小說發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絡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
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捨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範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於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
《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作者簡介
馮夢龍(1574-1646),明文學家、戲曲家,少為諸生,晚年以貢生歷官丹徒縣訓導、壽寧知縣。倡導言情文學,抨擊偽道學。
馮夢龍雖工詩文,但主要致力小說、戲曲及其他通俗文學的研究、整理與創作。
小說方面,除編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外,還增補羅貫中的《平妖傳》為《新平妖傳》,改寫餘劭魚《列國志傳》為《新列國志》。
戲曲方面有《墨憨齋定本傳奇》,其中自撰《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湯顯祖、李玉、袁于令諸人之作十餘種。
另編有時調集《掛枝兒》、《山歌》,散曲選集《太霞新奏》,筆記小品《智囊》、《智囊補》、《笑府》、《古今談概》、《情史類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