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媽媽育兒

    這個問題由我家寶貝來回答最適合。寶貝兩歲多,九月上的幼兒園。他現在處於從簡單語言到複雜語言的過度階段。簡短的句子或少數幾個單詞我們都能聽懂,稍長的句子或連續幾句,對我們來說就是鳥語了,往往要仔細追問辨認才能聽懂些許,加上發音不夠準,我們認為他可能還不會人際間交流。

    上幼兒園才一週多時間,除了第一天沒反應過來,後幾天都會哭鬧著不上幼兒園,一般是哭著去,到了幼兒園也沒什麼了,我們在手機監控影片裡看他,除了偶爾會去小沙發(教室裡專門處理情緒的地方)大部分課堂活動都很正常。

    最近老師才告訴我,他那幾天動不動會哭,中午睡覺的時候,會跟臨床的小朋友說話聊天,有時候是邊哭邊說,說什麼呢,聊天內容大致都是"回家"。

    聽了老師的話,我笑慘了,原來孩子們之間都有交流,還能聽懂。我一直以為他的話,連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都不容易懂,剛處於學語階段的孩子更不懂了。結果不是我們想象那樣,他們交流溝通比我們自然容易多了。

  • 2 #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們家就有一個剛學說話不久,已經上了半年幼兒園的2歲5個月大的孩子,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低齡的幼兒,關注的主要是自我

    孩子在2-3歲的年齡段,是自我意識成長的重要時期,除了喜歡說“不”、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外,在孩子的眼裡,只會關注屬於他的東西,玩自己手上的玩具,吃自己拿的食物,很少會去跟別的小朋友溝通說我跟你交換玩具好嗎?跟你一起玩好嗎?

    這種時候,你會看到,即便是一群小朋友在一起,也基本上都是各玩各的,不管是在幼兒園、小區的空地上、遊樂場波波池裡面,絕大多數低齡的孩子,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低齡幼兒的社交意識還很少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智力、情商等發育都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還沒有表現出強烈的社交訴求,絕大多數孩子不會主動的表現出要跟別的孩子交流、交朋友的意願,最多隻是有好奇心罷了。

    孩子的社交意識和社交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相互關係的熟悉和適應,慢慢的培養起來,這個過程中,不用著急,給予適度的關懷、指引就好了。

    低齡幼兒的活動,交集很小

    正因為低齡孩子的社交意識很弱的特性,在幼兒園裡面,老師往往會給每個孩子單獨提供活動的安排,讓孩子各自玩遊戲或玩具,即便是團體活動,也大多是以老師為中心、模仿老師言行動作的教學內容,孩子需要關注互動的物件是老師,而不是身邊的同學,因此,孩子之間的交集實際上是很少的。

    孩子其實更關注的是老師

    年幼的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情感是很強烈,初入幼兒園,跟父母之間的聯結被隔斷了,這種時候,老師起到了重要他人(情感依賴替代者)的作用,因為老師在孩子入園期間,為孩子提供了生活上的幫助、情感的關懷、遊戲的指導,有充分的語言溝通,孩子在情感上會更依戀和關注老師的一舉一動,視線和焦點總會放在老師身上,溝通的物件也會以老師為主。

    所以,這個階段,更需要關注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情況如何。

    孩子之間有自己的磨合方式,語言溝通不是問題

    孩子在剛入園的時候,總會有一段謹慎、熟悉的時間,在逐漸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跟老師、周圍的同學都磨合了之後,自然而然會玩到一起去的。

    我兒子在剛進入幼兒園的前兩個月也是這樣的情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逐漸熟悉了老師、同學之後,在言談中會越來越多的提及熟識的同學的名字,在遊戲的過程中,會開始和幾個熟悉的同學之間有互動,比如牽手、一起搬玩具、互相說話叫名字等等,這類社交行為慢慢的豐富了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葉紫檀對人有啥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