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騎腳踏車的問題知乎上也有幾個。
學騎腳踏車有竅門,而且竅門很簡單,特別是對於成人來說更簡單。
就一句話,也很好落實到行動中。學騎腳踏車最好的方法就是剛開始學時,車座不要太高,騎上去後,雙腳能夠蹬到地上,用腳蹬地向前滑行,學習如何保持平衡,滑行的過程中慢慢的雙腳可離地,直到學會如何保持平衡。在學會保持騎車平衡後,再蹬腳踏板。
按照這個方法,基本一上午就能夠學會騎腳踏車,由於雙腳可以蹬地,完全可以避免學車過程中摔跤。
這個方法也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其實自從我學會騎腳踏車的那天起,心中也有一個解不開的困惑。困惑於發明腳踏車的人最初怎麼知道騎上車後能夠不倒!心裡是一萬個佩服。
當我瞭解腳踏車的發明及發展歷史後,這個困惑也迎刃而解。在此,藉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腳踏車的發展歷史趣,感受發明者們的創意和智慧。
1791年,法華人西夫拉克發明了木製的腳踏車,但是該車既沒有類似腳踏板的驅動裝置,也沒有類似車把手的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交替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由此可見,西夫拉克在發明腳踏車時根本不用考慮騎上去後會不會倒的問題。因為腳踏車靠雙腳間歇性用力蹬地行前,腳蹬地能夠很好的控制車子的平衡性。西夫拉克也是在騎車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即使在雙腳離地的時候,車也能夠靠慣性繼續前行而不倒。西夫拉克的腳踏車並沒有廣泛的流行開來,不過該車給了後人啟示,經過不斷改進完善而有了今天的腳踏車。
1816年,德華人德萊斯在發明的腳踏車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手,增強了車的方向操控性。儘管德萊斯的腳踏車仍然需要用腳蹬地前行,但還是受到人們的喜愛而推廣開來。因為騎上車確實比走路速度快,而且還能駝東西。這一點我深有感受,在一次下班騎車回家途中,車鏈子斷裂而無法騎行。最開始,我也是推著車走,走累了就坐車上,沿著馬路邊沿用腳蹬著馬路牙子往前騎,速度確實比走路快很多,而且也不是很累。正是由於腳踏車的方便性,1830年時,法國政府為郵差配備了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
德萊斯發明的腳踏車,沒有腳踏板,靠腳蹬地前行
1839年,英華人麥克米倫在腳踏車前輪處加上了腳踏板,透過連桿驅動後輪為腳踏車提供驅動力。騎車時雙腳離地蹬腳踏板,而不用腳蹬地提供驅動動力。從加上腳踏板以後,騎腳踏車就需要先學會保持平衡而使車不倒了。麥克米倫的連桿設計應該是受到火車連桿推動的啟示,不過由於兩個腳踏板分離於兩邊,實際踩踏起來協調性不夠好。麥克米倫的腳踏車為了提高車速,採用後輪大前輪小的設計。
麥克米倫改進的腳踏車,感受一下這種奇特的腳踏板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改進麥克米倫的腳踏車,直接在前輪上裝曲柄和能轉動的踏板,透過踏動腳踏板旋轉驅動前輪。該車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曾一度掀起腳踏車熱。由於兩邊腳踏板的整體性,米肖父子的腳踏車騎起來較麥克米倫腳踏車容易。
米肖父子改進的腳踏車,現在兒童小腳踏車的腳踏板也在前輪
高輪車,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車是怎麼騎上去的?這車不是高手不能騎,太容易摔。
1879年,英華人勞森在腳踏車上裝上鍊條和鏈輪,透過鏈條驅動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用鏈條驅動後輪,能夠解放出前輪,顯著提高轉彎時前輪的靈活性。勞森改進的腳踏車還是前輪大,後輪小。由於協調性不夠好,勞森的腳踏車在市場上也還是不受歡迎。此時高輪車也得到了改進。高輪車出於提高車速的目的,增大前車輪,但是車輪不能無限大,因為人腿長度有限。發明家的思路確實比較開闊,與鏈條驅動後輪發明的同一時期,高輪車也在前輪上加鏈條驅動。這樣可以透過控制鏈輪大小提高車速,這種車被稱為袋鼠車。袋鼠車發明者思路是正確的,但是方向錯了,鏈條驅動後輪明顯要優於前輪。正是鏈條驅動的引入,轉變了透過增大車輪提高車速的思路,對腳踏車車型改進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勞森改進的腳踏車
袋鼠車,設計師也是腦洞大開,在前輪上裝鏈盤,為了速度也是蠻拼的。
1885年,英華人斯塔利在腳踏車中使用前後大小相同的輪子,並用鋼管制成了菱形車架,採用鏈條和鏈輪驅動後輪。斯塔利改進的腳踏車具備了與現代腳踏車基本相同的車型。
斯塔利改進的腳踏車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將充氣輪胎用於腳踏車。充氣輪胎增加了腳踏車的彈性,減輕了路面的震動,騎車舒適性大大提高。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並放棄了獸醫職業,於1890年成立鄧洛普橡膠公司,經營腳踏車輪胎。
從1791年到1888年,用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經過眾多發明人的努力,終於形成了效能完善的腳踏車,它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腳踏車三百餘年曆史中,腳踏車的改進從來沒有停止,效能也越來越好。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被用於腳踏車,比如現在碳纖維車架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腳踏車的輕便性、剛性和對沖擊的吸收性。
從腳踏車發展史中最開始用腳蹬地前行可以給我們啟示,學騎腳踏車最好的方法就是剛開始時車座不要太高,用腳蹬地前行學習如何保持平衡。在學會保持騎車平衡後,再蹬腳踏板。腳踏車的發明也告訴我們,一件發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不斷改進而完善的。生活中的我們,應該學習腳踏車發明者們大膽創新和不斷改進的精神。
關於學騎腳踏車的問題知乎上也有幾個。
學騎腳踏車有竅門,而且竅門很簡單,特別是對於成人來說更簡單。
就一句話,也很好落實到行動中。學騎腳踏車最好的方法就是剛開始學時,車座不要太高,騎上去後,雙腳能夠蹬到地上,用腳蹬地向前滑行,學習如何保持平衡,滑行的過程中慢慢的雙腳可離地,直到學會如何保持平衡。在學會保持騎車平衡後,再蹬腳踏板。
按照這個方法,基本一上午就能夠學會騎腳踏車,由於雙腳可以蹬地,完全可以避免學車過程中摔跤。
這個方法也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其實自從我學會騎腳踏車的那天起,心中也有一個解不開的困惑。困惑於發明腳踏車的人最初怎麼知道騎上車後能夠不倒!心裡是一萬個佩服。
當我瞭解腳踏車的發明及發展歷史後,這個困惑也迎刃而解。在此,藉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腳踏車的發展歷史趣,感受發明者們的創意和智慧。
1791年,法華人西夫拉克發明了木製的腳踏車,但是該車既沒有類似腳踏板的驅動裝置,也沒有類似車把手的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交替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由此可見,西夫拉克在發明腳踏車時根本不用考慮騎上去後會不會倒的問題。因為腳踏車靠雙腳間歇性用力蹬地行前,腳蹬地能夠很好的控制車子的平衡性。西夫拉克也是在騎車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即使在雙腳離地的時候,車也能夠靠慣性繼續前行而不倒。西夫拉克的腳踏車並沒有廣泛的流行開來,不過該車給了後人啟示,經過不斷改進完善而有了今天的腳踏車。
1816年,德華人德萊斯在發明的腳踏車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手,增強了車的方向操控性。儘管德萊斯的腳踏車仍然需要用腳蹬地前行,但還是受到人們的喜愛而推廣開來。因為騎上車確實比走路速度快,而且還能駝東西。這一點我深有感受,在一次下班騎車回家途中,車鏈子斷裂而無法騎行。最開始,我也是推著車走,走累了就坐車上,沿著馬路邊沿用腳蹬著馬路牙子往前騎,速度確實比走路快很多,而且也不是很累。正是由於腳踏車的方便性,1830年時,法國政府為郵差配備了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
德萊斯發明的腳踏車,沒有腳踏板,靠腳蹬地前行
1839年,英華人麥克米倫在腳踏車前輪處加上了腳踏板,透過連桿驅動後輪為腳踏車提供驅動力。騎車時雙腳離地蹬腳踏板,而不用腳蹬地提供驅動動力。從加上腳踏板以後,騎腳踏車就需要先學會保持平衡而使車不倒了。麥克米倫的連桿設計應該是受到火車連桿推動的啟示,不過由於兩個腳踏板分離於兩邊,實際踩踏起來協調性不夠好。麥克米倫的腳踏車為了提高車速,採用後輪大前輪小的設計。
麥克米倫改進的腳踏車,感受一下這種奇特的腳踏板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改進麥克米倫的腳踏車,直接在前輪上裝曲柄和能轉動的踏板,透過踏動腳踏板旋轉驅動前輪。該車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曾一度掀起腳踏車熱。由於兩邊腳踏板的整體性,米肖父子的腳踏車騎起來較麥克米倫腳踏車容易。
米肖父子改進的腳踏車,現在兒童小腳踏車的腳踏板也在前輪
1869年,英華人雷諾,將腳踏車車架改由鋼管制作,車輪採用鋼圈和輻條支撐,使用實心輪胎,從而使腳踏車變的輕便。同樣是為了提高車速,出現了前輪巨大的高輪車。腳踏板直接驅動前輪轉一圈,輪子越大,前行距離越遠,速度也越快。也正是因為高輪車的前輪太高了,騎車時上車起步和停車下車都比較費勁,有點像中國踩高蹺的感覺,安全性較差。因為安全性問題,高輪車侷限於運動愛好者和不怕摔的人去騎,被人們認為是危險的玩具。雜劇中常看到的獨輪腳踏車算是高輪車的特例,高輪車去掉後面的小輪子就成獨輪車了。高輪車,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車是怎麼騎上去的?這車不是高手不能騎,太容易摔。
1879年,英華人勞森在腳踏車上裝上鍊條和鏈輪,透過鏈條驅動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用鏈條驅動後輪,能夠解放出前輪,顯著提高轉彎時前輪的靈活性。勞森改進的腳踏車還是前輪大,後輪小。由於協調性不夠好,勞森的腳踏車在市場上也還是不受歡迎。此時高輪車也得到了改進。高輪車出於提高車速的目的,增大前車輪,但是車輪不能無限大,因為人腿長度有限。發明家的思路確實比較開闊,與鏈條驅動後輪發明的同一時期,高輪車也在前輪上加鏈條驅動。這樣可以透過控制鏈輪大小提高車速,這種車被稱為袋鼠車。袋鼠車發明者思路是正確的,但是方向錯了,鏈條驅動後輪明顯要優於前輪。正是鏈條驅動的引入,轉變了透過增大車輪提高車速的思路,對腳踏車車型改進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勞森改進的腳踏車
袋鼠車,設計師也是腦洞大開,在前輪上裝鏈盤,為了速度也是蠻拼的。
1885年,英華人斯塔利在腳踏車中使用前後大小相同的輪子,並用鋼管制成了菱形車架,採用鏈條和鏈輪驅動後輪。斯塔利改進的腳踏車具備了與現代腳踏車基本相同的車型。
斯塔利改進的腳踏車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將充氣輪胎用於腳踏車。充氣輪胎增加了腳踏車的彈性,減輕了路面的震動,騎車舒適性大大提高。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並放棄了獸醫職業,於1890年成立鄧洛普橡膠公司,經營腳踏車輪胎。
從1791年到1888年,用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經過眾多發明人的努力,終於形成了效能完善的腳踏車,它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腳踏車三百餘年曆史中,腳踏車的改進從來沒有停止,效能也越來越好。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被用於腳踏車,比如現在碳纖維車架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腳踏車的輕便性、剛性和對沖擊的吸收性。
從腳踏車發展史中最開始用腳蹬地前行可以給我們啟示,學騎腳踏車最好的方法就是剛開始時車座不要太高,用腳蹬地前行學習如何保持平衡。在學會保持騎車平衡後,再蹬腳踏板。腳踏車的發明也告訴我們,一件發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不斷改進而完善的。生活中的我們,應該學習腳踏車發明者們大膽創新和不斷改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