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運動

    一、小班幼兒的主要心理特點有哪些?1.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小班時期是指3~4歲兒童的心理。這個階段的兒童心理主要表現出這幾個特點:第一個是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小班兒童的行動常常情緒性強,不受理智支配這是整個幼兒期兒童的特點,年齡越小表現得越突出,而情緒性特點最明顯的是表現在對人和對事方面。例如在對人方面,剛開始入園的幼兒,他對父母有很強的依戀性,這時候因為突然間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環境,兒童會有一種焦慮緊張,甚至恐懼等情緒,他就要哭鬧。如果在這時期,我們老師對待孩子哭鬧的行為不耐煩,有時候說話粗魯一些,那麼孩子對外界的刺激就會很敏感,他會很快地想到,老師不喜歡他。兒童認識事物具有直觀形象性特點。他感覺到老師對待他的態度不耐煩,他就會認為老師不喜歡他,這時候兒童的情緒,就會左右他的行動,他就不喜歡來幼兒園了。當他的爸爸媽媽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他就哭著鬧著不去。如果我們老師在接待孩子入園的時候,表現出關愛、慈祥的一面,引導孩子時和孩子有一種肢體的接觸,比如拍拍他的頭,扶扶他的身體,或者是抱一抱他,兒童感到溫暖,就能減少恐懼感,經過幾日和老師的接觸,他又會慢慢消除不安,也會漸漸地願意來到幼兒園。所以當孩子剛剛來園的時候,他有一種恐懼和不安,如果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對孩子表現出熱情關愛,就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不安,可以使孩子產生安全感,可以使他能夠在短時間內,儘快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剛來園的孩子情緒波動大,只要我們老師注意耐心、細心愛護幫助他們能有效減少他們情緒的大波動。2.愛模仿小班兒童的第二個特點是愛模仿。愛模仿是小班兒童最大的特點。因為在這時期,兒童獨立性差,所以就表現出愛模仿來,愛模仿可以表現在兒童對玩具的選擇上。比如幼兒園組織孩子玩兒,給孩子提供玩具。你往往會看到,一個孩子看到一個玩具要玩兒的話,其他孩子也要玩兒這個玩具。你給那個玩具讓他玩兒,他不要,他就非得要這個。這就說明兒童的模仿性很強。3. 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第三個特點就是在小班時期,兒童在認識事物的時候,也就是在思維方面,會表現出直覺行動思維這個特點來。這時期兒童認識事物、思考事物時最主要的特點是:他憑著感知覺,憑著動作去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積累知識。思維帶有直覺行動性還表現在兒童的思維過程中,是邊做邊想,或者是先做後想。比如兒童在遊戲的時候,搭積木,或者畫畫,當你問他,你要搭一個什麼東西呀?或者你要畫一個什麼東西呀?兒童往往說不出來。他畫到什麼地方,他會跟你說我想畫什麼,他搭到什麼地方,他就說我搭什麼,我搭一個房子,或者我搭一個門等。他就是邊做邊想,而不是先想好再做。知道了兒童這些心理特點,我們今後在教育兒童的時候,就可以避免走彎路,儘快找到有效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了。二、你如何理解幼兒社會化問題?人是具有各種生物屬性的自然實體,同時,又是生活在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社會實體。在人的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中,社會屬性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事社會關係的總和”強調的就是處於社會關係網路中的個體的社會性。但人的社會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那麼什麼是社會性呢?社會性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也就是人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會傳統習俗的行為方式,如對傳統價值觀的接受,對社會倫理道德的遵從,對文化習俗的尊重以及對各種社會關係的處理。社會性與個性相比,個性強調的是獨特,是個人的行為方式;社會性強調的是人們在社會組織中符合社會傳統習俗的共性的行為方式。幼兒的社會化是指幼兒從一個生物人,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規範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它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兒童集體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社會性可以說是一種靜態形式,而幼兒社會化則是動態的過程,一種逐漸建構的過程。很多人用“不識不知”來形容自己剛剛來到人世的心理狀態,這是對新生兒狀態的一種確切描述。新生兒只是一個具有人類生理結構的生物人,不具備社會屬性。客觀世界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他們不認得生活中的任何東西和任何人。幼兒社會化的發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的。出生幾個月後,孩子就會對人反應,看到有人來就高興得手舞足蹈,開始找人,身邊沒有人就開始哭叫。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他們逐漸熟悉媽媽的聲音、媽媽的臉,產生“認生”現象,見到媽媽就高興,陌生人要抱一抱時就哭。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教給孩子各種行為規則,孩子一天天地變得“懂事”,並逐漸能夠“管住”自己。上幼兒園、小學、中學以後,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們逐漸接受社會的各種道德行為規範,並將這些道德規範作為自己行為的標準加以自覺地遵守,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就是一個生物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亦即兒童社會化的過程。學前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內容:親子關係、同伴關係、性別關係、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即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人際關係),又是影響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影響因素;性別角色是作為一個有特定性別的人在社會中的適當行為的總和,是社會性的主要方面;而親社會行為和攻擊行為則屬於兒童道德發展的範疇。幼兒社會化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幼兒社會化更是必須予以充分重視的問題。培養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標。社會化是兒童身心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格發展、認知發展共同構成兒童發展的三大方面。從現代教育觀念看,讓兒童“學會做人”的教育遠較知識和智慧教育重要。重視社會性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觀念轉變的一個主要標誌。完美的人格對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的發展及事業的成功具有促進作用。也就是情商高的人更容易達到事業的成功。而所謂的情商就是人的社會性,既然情商可以培養,那麼教育者有責任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來。幼兒時期的社會化在人的一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幼兒社會化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其未來人格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幼兒期應該注重發展兒童的社會性,為孩子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尿沉渣主要是查什麼啊尿道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