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資本新視角
-
2 # 財經資訊推薦
重新認識MA指標均線的滯後性是均線系統的致弱點使得均線統系只有在大牛市中成立,從這點來講均線系統對股市研究並無大益。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情況下的K線圖上都有MA均線指標,並且MA的引數大多為5、10、20,其意思也非常明顯,5日代表一週,10日代表半月,20日代表一個月,如果所有的人都用MA(5、10、20)為標準來看股市的話,只有在MA(5、10、20)正確地反應股市執行的,是股市運作的客觀規律的情況下才可取,否則就是緣木求魚越使用越壞事。我反對這種隨大流的不加思索的治股態度。我們來看MA的計算原理就知道MA的值與其一定時期內歷史交易收盤價有關。假設股價處於高位或低位並開始出現橫盤時,每天新的收盤價與上一交易日收盤價變動不大,但MA計算中卻要減去前期一個很低或很高的歷史收盤價,這樣就出現股價沒發生多大的波動而MA指標卻出現了不小的變化,也就是講MA受到了歷史收盤價的強烈干擾。這種干擾我們稱之為系統干擾。這種系統干擾能否儘可能地避免呢?應當怎樣去避免?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了,不然就沒有必要在這提出問題來。避免的方法就是把這個引數調整到和為股價的波動週期相吻合,按股價的短、中、長期波浪的交易週期為標準。這樣一來不管什麼時候的MA均線都相應地包會了一個完整的波動週期,MA就能儘可能地避免相鄰週期內的系統干擾。從目前的股市分析和股市研究來看。所謂均線的壓力和支撐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並被廣大機構及股民所認可。但許多時候都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其壓力和支撐作用。均線指標在指示上因其演算法而存在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它的指示滯後於股價的波動。當看到所謂的金叉、託、井、死叉和壓時股價已經上漲或下跌了一大節。MA的引數值越大它的滯後性越強。MA指示就是用損失其實時性換得穩定性。這樣在大牛和大熊時才可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事先又怎樣瞭解這一次是大牛、大熊還是反彈或回撥?這樣一來MA指標就從整體上失去了指導意義。再者大家試想哪一次牛市起動不是衝破重重均線壓力而昂頭向上,又有哪一次熊市不是起源於打破層層支撐而一瀉千里的?因此我們就要了解為什麼均線有壓力和支撐?所謂壓力和支撐不是隨意作一根線就行的而且即使相鄰兩個交易日的壓力和支撐也不一樣。均線MA的本質就是代表了本週期前N個週期內的交易平均價格(如大致地認為這幾個交易日內的成交量是均勻的),那麼均線就代表了這N個交易日的參與買入者的持倉成本。也就因此而產生了壓力與支撐的效應。好了,我們再回到前面的問題,既然牛市和熊市都要衝破這個壓力與支撐,那麼什麼情況下地才能更容易引發行情的改變呢?也就是什麼情況下壓力與支撐最薄弱,易被重重衝破?使我不由地想起兵法上兩軍對壘時只有在對方兵力分散時才有利於各個擊破。這就是講各條均線和股價均勻分佈時最易轉勢、反彈或回撥。例如:用MA(5、10、20)的話,當5日、10日、20日均線之間及收盤價與5日均線之間等距離時,壓力和支撐作用較為薄弱易從此展開新行情。利用這一特點也可以彌補均線的滯後性。這樣做的弱點就是在大牛,大熊中途易出現一定的誤判斷。
回覆列表
均線的滯後性是均線系統的致弱點使得均線統系只有在大牛市中成立,從這點來講均線系統對股市研究並無大益。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情況下的K線圖上都有MA均線指標,並且MA的引數大多為5、10、20,其意思也非常明顯,5日代表一週,10日代表半月,20日代表一個月,如果所有的人都用MA(5、10、20)為標準來看股市的話,只有在MA(5、10、20)正確地反應股市執行的,是股市運作的客觀規律的情況下才可取,否則就是緣木求魚越使用越壞事。我反對這種隨大流的不加思索的治股態度。我們來看MA的計算原理就知道MA的值與其一定時期內歷史交易收盤價有關。假設股價處於高位或低位並開始出現橫盤時,每天新的收盤價與上一交易日收盤價變動不大,但MA計算中卻要減去前期一個很低或很高的歷史收盤價,這樣就出現股價沒發生多大的波動而MA指標卻出現了不小的變化,也就是講MA受到了歷史收盤價的強烈干擾。這種干擾我們稱之為系統干擾。這種系統干擾能否儘可能地避免呢?應當怎樣去避免?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了,不然就沒有必要在這提出問題來。避免的方法就是把這個引數調整到和為股價的波動週期相吻合,按股價的短、中、長期波浪的交易週期為標準。這樣一來不管什麼時候的MA均線都相應地包會了一個完整的波動週期,MA就能儘可能地避免相鄰週期內的系統干擾。從目前的股市分析和股市研究來看。所謂均線的壓力和支撐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並被廣大機構及股民所認可。但許多時候都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其壓力和支撐作用。均線指標在指示上因其演算法而存在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它的指示滯後於股價的波動。當看到所謂的金叉、託、井、死叉和壓時股價已經上漲或下跌了一大節。MA的引數值越大它的滯後性越強。MA指示就是用損失其實時性換得穩定性。這樣在大牛和大熊時才可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事先又怎樣瞭解這一次是大牛、大熊還是反彈或回撥?這樣一來MA指標就從整體上失去了指導意義。再者大家試想哪一次牛市起動不是衝破重重均線壓力而昂頭向上,又有哪一次熊市不是起源於打破層層支撐而一瀉千里的?因此我們就要了解為什麼均線有壓力和支撐?所謂壓力和支撐不是隨意作一根線就行的而且即使相鄰兩個交易日的壓力和支撐也不一樣。均線MA的本質就是代表了本週期前N個週期內的交易平均價格(如大致地認為這幾個交易日內的成交量是均勻的),那麼均線就代表了這N個交易日的參與買入者的持倉成本。也就因此而產生了壓力與支撐的效應。好了,我們再回到前面的問題,既然牛市和熊市都要衝破這個壓力與支撐,那麼什麼情況下地才能更容易引發行情的改變呢?也就是什麼情況下壓力與支撐最薄弱,易被重重衝破?使我不由地想起兵法上兩軍對壘時只有在對方兵力分散時才有利於各個擊破。這就是講各條均線和股價均勻分佈時最易轉勢、反彈或回撥。例如:用MA(5、10、20)的話,當5日、10日、20日均線之間及收盤價與5日均線之間等距離時,壓力和支撐作用較為薄弱易從此展開新行情。利用這一特點也可以彌補均線的滯後性。這樣做的弱點就是在大牛,大熊中途易出現一定的誤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