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小時最能體味的年味是一、帖春聯,二、穿新衣服,三、吃團年飯,四、發壓歲錢!
一、帖春聯,我們還是小娃兒,那時能寫春聯的人很少,我的堂叔是我們生產隊毛筆字寫得最好的一個,一般隊上有紅事、白事都是請他寫禮簿,每當臘月二十六、七,他家就開始寫春聯,在街上買十多張紅紙,我們也是在村小讀三年級,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到他家看他寫對年,他有一本厚厚的草紙抄寫的對聯大全,他根據大門、灶房門、寢室門、神臺邊等選用不同的對聯,我們看他寫對聯,腦殼處得很近,堂叔說莫處近看,會傷眼睛,此時我們幾個小娃兒最特別甜,那嘴巴喊叔叔特別親,因為我們都想要幾副對聯拿回家貼上,這才有喜氣有年味!
然而堂叔早已知道我們的心思,今嘴巴甜又要對聯?我們說叔叔你曉得的,於是堂叔給我們每人四副對聯,我們幾個小娃兒高興得不得了,堂叔說:你們幾個自己練習毛筆字,字練好,自己寫,那種年味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對聯拿回家,找些麥面,燒幾碗開水開和漿糊,按照堂叔說的左聯右聯不要貼反了……。
對聯貼好後,站在遠處看看貼正沒有,還要大聲念兩遍,當然也要父母幫忙貼才行!
父母笑了,我也笑了,看著門框的大紅對聯真的是一種過年的記憶……。
二、穿新衣服,在川東北的農村,兒時家裡很窮,好在我家餵了一頭母豬,年年下幾窩豬崽子,賣了豬崽的錢,父母就積攢著錢給我們過年做新衣服。
那時的布料為白棉布,還要布票,買了白布以後還要到鎮上的染布房染成蘭色的,臘月初幾,就把裁縫師傅請到家,給我家四弟兄、父母、婆婆現場量尺寸,然後裁剪縫製,我的一個厶公就是一個裁縫,到臘月間他的生意好得很,這家還沒有做完,那家又在喊,沒辦法他只能按喊他的先後順序排班,我的一個堂姐就跟著他學打衣服,幾乎每天熬到半夜才把頭天裁剪完的衣服打完,因為第二天還有活兒等著……。
我家兩天就把七個人衣服縫製完了,下一家早已等候幫到搬縫紉機等工具……。
衣服縫好後,父母還不能馬上讓你穿,要等到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才穿新衣服,小娃兒穿上新衣服還去鄰居家串門,我喜歡別人讚美我的衣服好看,因為在縫製衣服時我特別給厶公套近乎,他特地在我的衣服上面左右增加了兩個小包,而且挖包即包口露在衣服外面,包體藏在衣服裡面,這樣看起來美觀些,我的衣服二小二大都是挖包包,當然與眾不同,這樣裁縫要多幾道活兒費工些,其他的兄弟包包都巴包包即向補補巴一樣直接縫在衣服外面,只不過朝上的有開口……。
三、最具年味的是大年三十中午團年飯,平常沒有的菜肉,此時此地都有,無論大小老少都可以上飯桌上吃飯,這個吃飯有講究,按照父母要求我們小娃兒只能坐側邊,上頭位置(上席)為最高長輩婆婆坐,然後才是父母坐,等一切坐好後,母親就抬上一個早已炭火很旺的爐子放在桌子的中間,上面支一口鍋,有點象現在吃火鍋的架勢,先前燉好的雞肉就放在這個鍋裡,下面有炭火不會冷,對上好多人都羨慕這種方式過年,其過程更能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俗——過年的節日氛圍……。
第二年過年,生產隊好多家人都買起爐子,還仿效得很快的!
那時吃飯,大人動筷子挑菜,小娃兒才能跟著挑菜吃,大人挑那個碗的菜,小娃兒你只能跟著挑,即使你不喜歡吃這個菜,也不能亂挑其他的菜,小娃兒大點的用筷子,小點的娃用勺子,由大人幫你挑到你的小碗裡,這些都是父輩講的上桌吃飯的規矩,不過三十天也可例外,小娃兒去挑喜歡吃的菜,大人也不會說什麼,因為過年怕小娃兒哭,節日需要喜氣,這在小年時大人就打了招呼的,聽話不許哭鬧……。
團年是過年的主題,小娃兒最體驗得到的年味就吃團年飯!
四、發壓歲錢,我們童年時,家裡很窮,吃飯的人多,掙工分的人少,年年都是倒補戶,過年時壓歲錢是要發的,大一點伍角,小一點貳角……。
大年三十團年後,大人準備深夜吃的湯丸,小娃兒這時可以找同伴去串門耍去了,剛剛天黑的時候,加熱中午團年剩下的菜肉湯等,這是在堂屋中間放了一口漏水無法再補的中號鐵鍋,鍋內放木炭或柴,等一陣煙過了,這時鍋裡面的火慢慢燃起,一大家人圍著火烤火,旁邊的小桌子有瓜子、爆米花和水果糖,小娃兒最喜歡吃糖,趁著大人不注意多抓幾顆放在包包裡第二天正月初一上街在路上吃,同時還將糖果與小夥伴換著吃,當然是小換大吃虧,沒辦法誰叫是最好的小夥伴呢?
圍著炭火暖和,父母或更高一點的長輩開始講他們童年時過年的故事,婆婆講解放前的事兒,這些有聽起感興趣的,也有小娃兒不感興趣的,但都必須圍坐在炭火邊,否則大人陰臉,秋後會算帳捱揍。
然而小娃兒對上述稱之為“守歲”的事兒不是很感興趣,那麼最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
感興趣的是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鐘以後要發壓歲錢,其實壓歲錢父母早以準備好了的,他們硬是要等到深夜十二點鐘後才發給你,大的娃兒五角,小的貳角,我的弟弟半躺在大人的旁邊,迷迷糊糊的,只要聽說發壓歲錢,馬上抬頭沒睡意了,我們大的哥經常開玩笑——發~錢~囉,可真正到發壓歲錢時,弟弟們早已跑到床上睡覺了,當天還沒亮醒來時,給我發的錢呢?
父母沒辦法,將貳角錢拿給他,他放在自己新衣服的包包裡又倒頭大睡……!
然而六十年初出生的人,感覺年味最濃的貼春聯、穿新衣服、吃團年飯、發壓歲錢……。
童年過年的記憶,你一輩都不會忘記,年味隨著時代的變遷,現漸漸的年味淡了,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習俗——過年,讓濃濃的年味重回當今,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依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主題,優秀傳統習俗——過年的傳承,永不過失!
在我們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小時最能體味的年味是一、帖春聯,二、穿新衣服,三、吃團年飯,四、發壓歲錢!
一、帖春聯,我們還是小娃兒,那時能寫春聯的人很少,我的堂叔是我們生產隊毛筆字寫得最好的一個,一般隊上有紅事、白事都是請他寫禮簿,每當臘月二十六、七,他家就開始寫春聯,在街上買十多張紅紙,我們也是在村小讀三年級,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到他家看他寫對年,他有一本厚厚的草紙抄寫的對聯大全,他根據大門、灶房門、寢室門、神臺邊等選用不同的對聯,我們看他寫對聯,腦殼處得很近,堂叔說莫處近看,會傷眼睛,此時我們幾個小娃兒最特別甜,那嘴巴喊叔叔特別親,因為我們都想要幾副對聯拿回家貼上,這才有喜氣有年味!
然而堂叔早已知道我們的心思,今嘴巴甜又要對聯?我們說叔叔你曉得的,於是堂叔給我們每人四副對聯,我們幾個小娃兒高興得不得了,堂叔說:你們幾個自己練習毛筆字,字練好,自己寫,那種年味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對聯拿回家,找些麥面,燒幾碗開水開和漿糊,按照堂叔說的左聯右聯不要貼反了……。
對聯貼好後,站在遠處看看貼正沒有,還要大聲念兩遍,當然也要父母幫忙貼才行!
父母笑了,我也笑了,看著門框的大紅對聯真的是一種過年的記憶……。
二、穿新衣服,在川東北的農村,兒時家裡很窮,好在我家餵了一頭母豬,年年下幾窩豬崽子,賣了豬崽的錢,父母就積攢著錢給我們過年做新衣服。
那時的布料為白棉布,還要布票,買了白布以後還要到鎮上的染布房染成蘭色的,臘月初幾,就把裁縫師傅請到家,給我家四弟兄、父母、婆婆現場量尺寸,然後裁剪縫製,我的一個厶公就是一個裁縫,到臘月間他的生意好得很,這家還沒有做完,那家又在喊,沒辦法他只能按喊他的先後順序排班,我的一個堂姐就跟著他學打衣服,幾乎每天熬到半夜才把頭天裁剪完的衣服打完,因為第二天還有活兒等著……。
我家兩天就把七個人衣服縫製完了,下一家早已等候幫到搬縫紉機等工具……。
衣服縫好後,父母還不能馬上讓你穿,要等到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才穿新衣服,小娃兒穿上新衣服還去鄰居家串門,我喜歡別人讚美我的衣服好看,因為在縫製衣服時我特別給厶公套近乎,他特地在我的衣服上面左右增加了兩個小包,而且挖包即包口露在衣服外面,包體藏在衣服裡面,這樣看起來美觀些,我的衣服二小二大都是挖包包,當然與眾不同,這樣裁縫要多幾道活兒費工些,其他的兄弟包包都巴包包即向補補巴一樣直接縫在衣服外面,只不過朝上的有開口……。
三、最具年味的是大年三十中午團年飯,平常沒有的菜肉,此時此地都有,無論大小老少都可以上飯桌上吃飯,這個吃飯有講究,按照父母要求我們小娃兒只能坐側邊,上頭位置(上席)為最高長輩婆婆坐,然後才是父母坐,等一切坐好後,母親就抬上一個早已炭火很旺的爐子放在桌子的中間,上面支一口鍋,有點象現在吃火鍋的架勢,先前燉好的雞肉就放在這個鍋裡,下面有炭火不會冷,對上好多人都羨慕這種方式過年,其過程更能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俗——過年的節日氛圍……。
第二年過年,生產隊好多家人都買起爐子,還仿效得很快的!
那時吃飯,大人動筷子挑菜,小娃兒才能跟著挑菜吃,大人挑那個碗的菜,小娃兒你只能跟著挑,即使你不喜歡吃這個菜,也不能亂挑其他的菜,小娃兒大點的用筷子,小點的娃用勺子,由大人幫你挑到你的小碗裡,這些都是父輩講的上桌吃飯的規矩,不過三十天也可例外,小娃兒去挑喜歡吃的菜,大人也不會說什麼,因為過年怕小娃兒哭,節日需要喜氣,這在小年時大人就打了招呼的,聽話不許哭鬧……。
團年是過年的主題,小娃兒最體驗得到的年味就吃團年飯!
四、發壓歲錢,我們童年時,家裡很窮,吃飯的人多,掙工分的人少,年年都是倒補戶,過年時壓歲錢是要發的,大一點伍角,小一點貳角……。
大年三十團年後,大人準備深夜吃的湯丸,小娃兒這時可以找同伴去串門耍去了,剛剛天黑的時候,加熱中午團年剩下的菜肉湯等,這是在堂屋中間放了一口漏水無法再補的中號鐵鍋,鍋內放木炭或柴,等一陣煙過了,這時鍋裡面的火慢慢燃起,一大家人圍著火烤火,旁邊的小桌子有瓜子、爆米花和水果糖,小娃兒最喜歡吃糖,趁著大人不注意多抓幾顆放在包包裡第二天正月初一上街在路上吃,同時還將糖果與小夥伴換著吃,當然是小換大吃虧,沒辦法誰叫是最好的小夥伴呢?
圍著炭火暖和,父母或更高一點的長輩開始講他們童年時過年的故事,婆婆講解放前的事兒,這些有聽起感興趣的,也有小娃兒不感興趣的,但都必須圍坐在炭火邊,否則大人陰臉,秋後會算帳捱揍。
然而小娃兒對上述稱之為“守歲”的事兒不是很感興趣,那麼最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
感興趣的是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鐘以後要發壓歲錢,其實壓歲錢父母早以準備好了的,他們硬是要等到深夜十二點鐘後才發給你,大的娃兒五角,小的貳角,我的弟弟半躺在大人的旁邊,迷迷糊糊的,只要聽說發壓歲錢,馬上抬頭沒睡意了,我們大的哥經常開玩笑——發~錢~囉,可真正到發壓歲錢時,弟弟們早已跑到床上睡覺了,當天還沒亮醒來時,給我發的錢呢?
父母沒辦法,將貳角錢拿給他,他放在自己新衣服的包包裡又倒頭大睡……!
然而六十年初出生的人,感覺年味最濃的貼春聯、穿新衣服、吃團年飯、發壓歲錢……。
童年過年的記憶,你一輩都不會忘記,年味隨著時代的變遷,現漸漸的年味淡了,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習俗——過年,讓濃濃的年味重回當今,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依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主題,優秀傳統習俗——過年的傳承,永不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