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捕魚小分隊
-
2 # 娛扒府
成為大師一級的人物首先是觀眾認可,其次是同行服氣。
這樣一對比
郭德綱需要走的路還有很遠
且努力著吧,當不成大師那就多開機場相聲專場,也算是提祖師爺傳道了。
郭德綱的相聲水平
相聲有自己的從業標準,就如戲曲一樣。戲曲裡面有生旦淨末醜,用的是唱唸做打。相聲裡面也有基本功這一說。有人說是說學逗唱,有人說是相和聲分開來看。總的來說,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不然的話也適應不了千變萬化的舞臺狀態。
既如此,郭德綱的相聲水平如何呢?
就現階段來說,和郭德綱同齡人來比較無出其右者,應該算是對郭德綱最公正的評價
那麼為什麼要加上現階段和其同齡人兩個定語呢?
原因就在於如果拋開時間和年齡限制,郭德綱的水平不是頂配的但是也不是最低的,所以才加以定語做限制。
在他這個年齡段,郭德綱是第一人無可厚非。
(主流相聲演員會不會背地裡啐兩口呢?)
再來說一下郭德綱算不算是一代大師
大師這樣的事情不是小老百姓能夠定義的,也不是小老百姓能夠參與的
明白這句話也就知道郭德綱的地位了。
1973年的郭德綱已經到了快知天命的年紀,至今還徘徊在主流相聲界之外
你覺得他還有可能被定義為相聲大師麼?
還有人會說,如果不是郭德綱誰還聽相聲呢?這句話原本就是在肯定郭德綱的價值所在。
至於大師
還不如談談下半年在哪裡舉辦專場來得實在!
-
3 # 使用者11905157991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相聲演員。我沒有那麼偉大崇高,沒想過用一己之力拯救整個頹廢的相聲行業。我不是藝術家,我振興不了相聲,那是全世界說相聲者共同的事業,我充其量就是震動,還是手機擱桌子上那種。
當然,我也沒有那麼低階下流,無非是憑良心做事、吃飯。我不欺負人,只想努力謀求一個生存空間,說好相聲。我憎恨空話大話,比如前些天聽到一些人探討誰是相聲大師,覺得很厭煩,我勸他們要是閒的慌趕緊找工作去,要是家裡不開心就趕緊離婚去。多幹正經事,別有空淨瞎折騰。”
——《過得剛好》郭德綱
上面這段話有部分郭德綱曾在舞臺上說過,甚至在接受採訪時也有提到部分,所以我認為比較能代表郭德綱自己的態度。
“大師”這頭銜不能濫用,一旦多了就不值錢,甚至有可能變成諷刺的貶義詞,就像“專家”會變成“磚家”一樣。
在中國相聲界沽名釣譽的閒人很多,這批人日常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做些不知所謂的事,比如討論:“從藝多少年可以冠名為相聲藝術家”、“高壽多少可以稱為大師或者泰斗”……。人為的設定一些行業標籤,然後再按圖索驥,大家排排坐分果果。什麼都有人爭,但就是沒人爭著去提高業務能力,開始只是騙觀眾蒙領導,後來連自己都信了,真以為自己就該是相聲藝術家、該是相聲大師。
於是相聲也就沒落了,藝術家們為了吃飯也紛紛改行別業。郭德綱的出現給相聲行業帶來了衝擊,在屢次打壓德雲社未果之後,一部分人開始打起了郭德綱的主意。
(我的業務不行,自稱相聲藝術家觀眾不認可,那麼我就捧郭德綱,我和郭德綱是同輩師兄弟,他是相聲大師那麼我也是,他是藝術家那麼我也是…)。最明顯的例項就是宋德全,當年反三俗事件中的急先鋒,《我要反三俗》作品裡宋大德的生活原型。這樣一個人,他的百度百科介紹里居然還有一句:“他與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是同輩師兄弟。”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如果你真的喜歡郭德綱,喜歡他的相聲,請不要用大師、藝術家這種封號來要求他,他不會甘之若飴,相反會如坐針氈。畢竟他比不了同行,他沒有那麼卑鄙。
-
4 # 李威66
一代大師? 相聲泰斗馬三立,相聲宗師張壽臣 ,語言大師侯寶林,相聲大師郭榮起,文哏大師蘇文茂,蔫哏大師楊少華,單口大王劉寶瑞,貫口大師李伯祥。郭德綱只是趕上了時代!我並沒有詆譭他人,我只是綜合相聲史,現在是相聲最好的發展時代,有了更好網路推廣,正好出現郭德綱,如果把那些大師生活在現在,也肯定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實相聲演員只要給我們帶來歡樂,他們都是藝術家!我們不要去詆譭誰維護誰,真正的藝術是無私奉獻的精神!就像常寶堃先生為了給前線的志願軍帶去歡樂,最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回覆列表
這個真的要看怎麼比了,如果和老前輩們比,郭德綱的相聲水平也能就算做中上等吧,但是要跟現在健在的這些相聲演員比,水平絕對是高人一頭的,特別是比那些披上官衣以後就不知道相聲是什麼的人強太多了。說是一代大師稍有些誇張,但是說他是當代相聲名家應該沒有任何爭議。
早在清末民國時期,天津就是相聲重鎮,想當年侯寶林初到天津與師叔郭啟儒首次登臺便獲得滿堂彩,但是天津觀眾和媒體不僅看到了侯先生的優點,而且公開指出了他的不足之處,同時還提醒他成名之後也不要染上不良嗜好以致迅速隕落,在這種氛圍中侯先生得到迅速成長,以至於回憶往事之時侯先生還說我是天津培養起來的,由此可見天津人的藝術欣賞水平。
想得到天津觀眾認可相當不容易,想被天津觀眾稱為大師更是難上加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聲還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消遣形式,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應用給大家帶了眾多歡樂,眾多相聲演員就此為觀眾所熟知,但是除了馬志明、蘇文茂、田立禾、李伯祥、杜國志、高英培、範振鈺這些相聲名家外,真正在天津打出市場號召力的演員並不多,可見觀眾對演員要求之高,如果放在當時,郭德綱想要成名非常困難。
上世紀九十年代相聲走上下坡路,老先生逐漸退隱,新生代難以跟進導致相聲青黃不接,正在此時郭德綱堅持將相聲帶離大舞臺迴歸小劇場和茶館,更加貼近觀眾的演出再加上比同代相聲演員更加紮實的基本功使郭德綱得到觀眾認可,這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相聲能夠迴歸復興的關鍵,就此來說郭德綱可以算得上是當代相聲界的名家,但是想被稱為一代大師除了活兒好之外還要對相聲界有更多的貢獻,如果他能夠在有生之年為相聲界培養出一兩個頂樑柱,那麼大師這個稱號就跑不掉了。
(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