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漫談

    因為惡性通貨膨脹,使得錢不值錢,跟廢紙一樣。舉個直觀的例子:1937年能買兩頭牛的錢,而到了1947年連粒米都買不到!

    從袁大頭到法幣

    1912年,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同年下令鑄發國幣,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袁大頭”

    “袁大頭”成色很好,也很堅挺,在中國流通了數十年。

    “袁大頭”是用銀子鑄造的,但是在清末民初,中華大地已是千瘡百孔,此時的中國唯一能夠出口的商品就只剩下白銀了。

    所以隨著大量白銀外流,市場上貨幣流通數量也越來越少,金融枯竭,這樣一來企業無法週轉,經濟一時之間陷入了泥潭。

    當時的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放棄銀本位,採用紙質貨幣當做流通手段。

    所以在1935年,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種貨幣誕生了——法幣。

    法幣一開始與英鎊掛鉤,匯價為1元等於英鎊1先令2.5便士,可以在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無限制買賣外匯。

    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了《中美白銀協定》,法幣改為與美元掛鉤,1元法幣兌換0.2975美元。國民政府將存入英國銀庫的準備金取出,折加為1.2億美元存入了美國紐約的銀行之中。

    貨幣改革之後,國民政府財政困局得到了改善,國家經濟也漸漸復甦。這時候的一百元能買兩頭牛。

    可是好景不長,1937年,日本侵華開始了。

    法幣的崩潰

    戰爭歷來都是燒錢機器。龐大的軍費開支給國民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財政赤字無可避免。只要戰爭繼續,這個問題就無法從根源上解決。所以國民政府只能增加法幣的發行量。

    這當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貨幣發行超過市場允許範圍,於是開始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當時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採取了不少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然而並沒有什麼用。

    另外孔祥熙雖然是財政部長,但是他也是一個官僚資本家。戰爭開始後,他並沒有及時嚴格的統制措施,反用無限制照牌價供給外匯,來維持法幣對英鎊、美元的匯率,致使大量外匯資金得以逃避或被敵偽套購而去,外匯管理一塌糊塗。

    抗戰中後期,惡性通脹已經完全失控,曾經可以買兩頭牛的一百年,堪勘可以買一袋麵粉。

    從民國31年(1942)法幣發行進入惡性通脹階段,到抗戰結束的民國34年(1945)8月法幣發行額度達到5569億元,較民國30年(1941)增加了近三十六倍,相比於全面抗戰爆發時則增加了三百九十七倍之巨!

    1945年,抗戰勝利,是時候重整舊山河,恢復國民經濟了。

    然而國民政府卻出了一系列渾招。

    一是宣佈規定,法幣與淪陷區汪偽發行的中儲券的兌換比例為1∶200,並且規定淪陷區人民每人只能兌換5萬法幣。

    此令一出,人們瘋狂湧向上海,大肆搶購。一塊錢法幣能買二百塊中儲券的商品?這跟搶劫有啥區別?

    違背了經濟規律,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果然,物價開始飛漲。

    1946年,國民政府又將法幣與美元的匯價強制鎖定為2020∶1,使法幣價值被高估60%以上,造成進口暴增出口暴減,國際收支迅速惡化。

    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

    1948年,法幣崩潰了。一萬元法幣,連一粒米都買不到。

    總結

    民國的通貨膨脹主要原因就是大規模戰爭導致實體經濟崩潰,農田荒蕪糧食減產,稅收不上來,貸款杯水車薪,政府為了繼續打仗就只好開動印鈔機印鈔票。

    鈔票變多了而糧食卻越來越少,所以最後發現吃一碗麵竟然要用兩麻袋錢。

  • 2 # 薩沙

    通貨膨脹的本質是經濟的崩潰。

    對於國民政府來說,抗戰14年軍費過大,財政收入太低,只能透過印刷鈔票來應急。

    這樣一來,法幣就出現大面積的貶值。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本來中國只有10億元面值的法幣,現在有了1000億元,貨幣當然要貶值。

    1937年抗戰爆發前,法幣發行總額只有14億。

    結果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法幣發現總額已經超過5000億元,比戰前增加約四百倍。

    也就是說,抗戰前的100元錢,抗戰後僅僅相當於2角5分錢。

    然而,只要國內和平,經濟逐步恢復,法幣貶值就會停止。

    但是,1946年內戰又爆發。

    此時國民政府開銷更是巨大,而財政收入還不如抗戰,尤其還失去了英美的經濟援助和物資支援,雪上加霜。

    到了國軍慘敗的三大戰役前,1948年8月,法幣發行已經高達604兆元,三年間增加超過一千倍

    其實,在1948年之前國軍還在獲勝時期,法幣尚且算是穩定。

    隨著1948年國軍敗局已定,法幣貶值也更為厲害。因為民眾開始不相信法幣,寧可使用大洋和金條,或者乾脆以物換物。

    因為國民政府一旦垮臺,這些法幣也就一錢不值,成為廢紙。

    可以說,法幣貶值幾乎是當時的必然現象。

    實際上,大家也不用一味取笑國民政府的法幣貶值,大家都差不多。

    大家知道什麼叫做舊人民幣嗎?

    1955年,中共執行了取消舊人民幣的計劃,同新人民幣兌換比是1:1萬元。

    而人民幣是從1948年開始發行的,到1950年就已經嚴重通貨膨脹。

    1948年華北銀行第一印刷局生產的第一套人民幣,面值僅為10元、20元、50元3種。

    到1953年,人民幣已經被迫出現了5萬元的面值。

    官方資料說得很好:從1948年12月起,到1950年1月,僅僅過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最大面額就從50元猛漲到10000元,之後在1953年又發行了50000元。可見,第一套人民幣通脹情況比較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7歲的孫穎莎在韓國公開賽作為場外指導指揮李佳燚4:0擊敗林佳慧,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