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宋人歐陽修謂:“五代禮壞,寒食野祭而焚紙錢。”(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換句話講就是寒食掃墓的習俗是從五代才開始的,而且這是禮制廢弛的結果。《管子·輕重己》說:“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以夏日至始,數四十六日,夏盡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於太祖,其盛以黍。……數九十二日,謂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太郊,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才白,措玉惚,帶錫監,吹壎淡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犧牲以彘。……以秋日至始,數九十二日,天子北出九十二里而壇,服黑而*黑,朝諸侯卿大夫列士,號曰祭辰。”《禮記·祭法》雲:“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古代制定祭禮的原則是,只有為國為民作出了貢獻的人才能享祀。《史記·周本紀》:“漢興九十有餘載,天子將封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漢王充《論衡·解除》:“祭祀無鬼神,故通人不務焉。”唐柳宗元《監祭使壁記》:“聖人之於祭祀,非必神之也,蓋亦附之教也。”《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以上卿之禮,葬要離於閶門城下,曰:‘藉子之勇,為吾守門。’追贈其妻子。與專諸同立廟,歲時祭祀。”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禮記·禮運》稱:“夫禮,必本於天,餚於地,列於鬼神”。《周禮·春官》記載,周代最高神職“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史記·禮書》也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為了銘記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天定為“寒食節”,每年這一天嚴禁煙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節,晉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發現那株枯柳死而復活,便給那株柳樹賜名“清明柳”,規定從寒食到清明,人們都要祭,奠介子推。以後漸將寒食節與清明相混淆,將寒食掃墓混為清明掃,墓,清明逐漸代替了寒食節。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贈,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寒食掃,墓的習俗至少在中唐時已經流行,根據是憲宗元和七年詔:“常參官寒食拜,墓,在畿內者聽假日往還,他州府奏取進止。”再往後,又有人注意到《舊唐書·玄宗本紀》裡“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恆式”的記載,便以寒食掃,墓始於盛唐玄宗時作為定論,如《湖廣志書》稱:“墓祭,士庶不令廟祭,宜許上墓,自唐明皇始。”這一結論影響很大,不少介紹清明掃墓的著述都予沿襲。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後朝廷卻沒有為之蓋廟,於是百姓在寒食期間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後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於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並演變為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於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還有人認為,寒食掃墓來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禖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為祀祖節。後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後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為清明掃,墓了。清明節與除、盂、九三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在古代,清明還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寒食節主要節俗為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名。冬至亦是個別地域的祭祖佳辰。中國最早的春祭在寒食節,後來改為在清明節,現在北方部分地區仍然在寒食節祭祖,部份地區亦有在春分和秋分掃,墓,者。除夕、清明節、中元節與重陽節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攜家春遊。”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郊遊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至半個月左右。

  • 2 # 藍風24

    1913年冬至,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在天壇舉行祭天儀式,這是最後一次祭天儀式。此後隨著袁世凱稱帝失敗,祭天被視為“封建帝制”的產物而被終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分之1螺紋大小直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