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眼中的大清第一開國功臣,戰功卓著卻風流成性!
今天是公元2018年的4月29日,在369年前的今天,即公元1649年的四月二十九日,死了一個人,這個人對於大清朝來說功勞極大、影響極大、名氣也極大。此人是努爾哈赤的第15個王子,他天生是一員傑出的將帥之才,通兵略,善統兵,能夠攻堅克難克敵制勝,亦能攻城拔寨決戰千里。有人說,大清的一半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所謂百戰定天下,也正是因為他這極大功勞,被乾隆皇帝稱之為大清開國過程中功勞最大的一位功臣。
此人叫愛新覺羅·多鐸,關於這位王爺,有2種說法,或者2個形象,第1種是他的歷史形象,這個一般都出自史載,主要以《清史稿·列傳五·諸王四·太祖諸子三》為主。第2種是他的民間形象或演繹形象,主要是透過電視劇展現,比如《武俠董小宛》《滿清十三皇朝》《孝莊秘史》《明末風雲》《大清風雲》《美人無淚》《大玉兒傳奇》《江山風雨情》《傳國密詔》等,這位多鐸王爺都在其中有所展現,或以英俊瀟灑,或以風流成性,或以桀驁不馴,或以特立獨行。
在後世或民間一直深受熱議的大概有兩處,第一處是多鐸的風流生活,多鐸生於1614年的二月份,死於1649年的4月29日,他的壽命長度為35歲或36歲。但是他卻有8子8女。關於這個多鐸的風流成性到底有多嚴重,有一件事就能說明,大清開國功臣文臣之首的范文程幾乎可以說無人不知道,但是范文程曾經是多鐸的謀臣,據說范文程有個老婆格外漂亮,被多鐸惦記上後,這個多鐸王爺竟然要打他老婆的主意。那范文程哪能受此侮辱,就到皇太極那裡告狀。結果皇太極早就對多鐸心存芥蒂,正愁找不到藉口,所以結果可想而知,這位風流過火的王爺不僅沒有得到美人還損失了數萬兩錢財,更有失去范文程。
當然多鐸這個人身上的刺比較多,除了生活作風不好外,他還特別喜歡惡搞。在《清太宗實錄》中記載,說清太宗喜歡誰,多鐸就找誰的麻煩,反正總是與清太宗對著幹。據說有一年,大家都給皇太極送新年禮物,但多鐸卻給皇太極送來了一匹瘸腿馬,搞得皇太極面子上很難看,但他卻說不過是跟皇太極開個玩笑而已。
多鐸雖然在生活等方面很受爭議,但他的軍事才能和軍功成績卻是受到了歷史的承認的,甚至被譽為百戰平天下,大清功臣之最。在軍功上,多鐸的主要戰績有三件:第一件是多鐸的成名之戰,即擒獲洪承疇。在公元1642年的春天,多鐸率兵圍攻松山城,當時松山城的守城主帥是洪承疇,此人按說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曾多次獻良策,官拜兵部尚書。在上一年,即公元1641年,洪承疇被圍困後,曾帶兵突圍,但被清軍強大的火力阻截。突圍失敗後,洪承疇就只好一邊堅守一邊等待明廷的援軍,但是他並沒有等來援軍。不過卻因聽聞援軍到又一次率兵進行夜間突圍,但依然失敗。被圍困半年之久,雖然洪承疇有心守城,但卻兵糧已盡,軍心離散,副將投降。多鐸大軍猛攻之下,松山城很快告破,洪承疇也被生擒。接著多鐸組織參與錦州圍攻之戰,又獲大勝。
第二件是多鐸的揚名之戰。李自成領兵反攻河南等地,清軍連戰連敗,軍報傳到京師,多爾袞大為吃驚,忙令多鐸帶兵前往援救懷慶。之後在潼關,多鐸擊敗李自成的主力部隊。李自成只好放棄長安,向南邊逃走,最後在通城縣九宮山被殺。李自成勢力的滅亡掃清了大清在中原的最大障礙。
第三件是多鐸的最大功業之戰,此為平定南方之戰,因為李自成兵敗後,北方基本已定,接著是南方,多鐸受命攻南,南方一路攻破之後,大清的統一大業基本就算告一段落。但是在攻南方的這個過程中,雖然多鐸用兵如神,也一路凱歌,取得的戰績自然不必戲說,不過多鐸卻在攻打南方的戰役中留下了一個在史冊上永遠無法抹去的印記,即揚州之戰。
揚州是南方的重城,更是南京的門戶之城,其軍事重要性顯而易見。當時鎮守揚州的守城之帥是大名鼎鼎的史可法。史可法這個人很厲害,在歷史上被譽為明末的抗清名將。此人的才能和名氣都很大,但他的人生並非沒有缺點,他在前期曾經因為一個失誤導致了清軍對中原的長驅直入。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影響力很大,明軍不是對手,所以在1645年初的時候,史可法想借助清軍之力,聯合消滅李自成勢力。但是史可法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因為相對於李自成而言,清軍才是真正的大敵。所以“睢州之變”之後,史可法後悔不迭大呼中原收復無望。這應該算是他一生最大的失策。
此年的4月,多鐸率兵大軍圍攻揚州的時候,明朝的很多將領已經在之前陸續投降,可以說明朝的滅亡只是早晚的問題了。所以史可法死守的那個揚州已經從軍事要地南京門戶變成了一座可憐的孤城。向四方求救,得到的結果是石沉大海沒有一個救兵。所以史可法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也投降,要麼死守。
多爾袞大概是欣賞史可法,所以還給他寫了一封客氣的勸降書,但是史可法很有禮貌也很有骨氣地回了多爾袞一封拒絕投降書。就這樣,大戰在所難免。而史可法雖然有死守孤城的決心和骨氣,但是卻沒有守住此城的兵力和實力了。因為在此年的4月18日,多鐸大軍圍攻揚州的時候,史可法期盼的援軍竟然一個也沒到。這麼一來,兵敗是必然,死守倒顯得愚蠢。因為到了4月19日的時候,高傑、劉良佐向多鐸投降,4月21日張天祿、張天福率領所部向多鐸投降,而且還參加了攻破揚州之戰。此後,多鐸也多次勸降史可法,但是都遭到言辭拒絕。不過三天後,即24日,揚州就被多鐸攻破。然而揚州城破之日,得到的結果令人慘不忍睹:揚州被屠殺了10天,80餘萬無辜生命慘遭喪命。
這個可怕的惡果一方面是多鐸的殘暴,但另一方面史可法應該也有責任。史可法為了自己的個人忠臣名聲,不惜把揚州近百萬百姓的生命綁在自己的名聲金腰帶上,不能不說他也很殘忍。當時如果史可法看到守城無望,選擇投降,至少可以讓城中百姓留一條活路,而他如果想留美名,他完全可以選擇拒絕投降,以自殺就行了。
結語:多鐸作為清初之王子,但也是一員傑出之將才,一生大小戰上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清朝的統一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被乾隆譽為大清第一功臣。但他的一生也是充滿爭議的一生,尤其是他的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和揚州屠城問題。
他是乾隆眼中的大清第一開國功臣,戰功卓著卻風流成性!
今天是公元2018年的4月29日,在369年前的今天,即公元1649年的四月二十九日,死了一個人,這個人對於大清朝來說功勞極大、影響極大、名氣也極大。此人是努爾哈赤的第15個王子,他天生是一員傑出的將帥之才,通兵略,善統兵,能夠攻堅克難克敵制勝,亦能攻城拔寨決戰千里。有人說,大清的一半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所謂百戰定天下,也正是因為他這極大功勞,被乾隆皇帝稱之為大清開國過程中功勞最大的一位功臣。
此人叫愛新覺羅·多鐸,關於這位王爺,有2種說法,或者2個形象,第1種是他的歷史形象,這個一般都出自史載,主要以《清史稿·列傳五·諸王四·太祖諸子三》為主。第2種是他的民間形象或演繹形象,主要是透過電視劇展現,比如《武俠董小宛》《滿清十三皇朝》《孝莊秘史》《明末風雲》《大清風雲》《美人無淚》《大玉兒傳奇》《江山風雨情》《傳國密詔》等,這位多鐸王爺都在其中有所展現,或以英俊瀟灑,或以風流成性,或以桀驁不馴,或以特立獨行。
在後世或民間一直深受熱議的大概有兩處,第一處是多鐸的風流生活,多鐸生於1614年的二月份,死於1649年的4月29日,他的壽命長度為35歲或36歲。但是他卻有8子8女。關於這個多鐸的風流成性到底有多嚴重,有一件事就能說明,大清開國功臣文臣之首的范文程幾乎可以說無人不知道,但是范文程曾經是多鐸的謀臣,據說范文程有個老婆格外漂亮,被多鐸惦記上後,這個多鐸王爺竟然要打他老婆的主意。那范文程哪能受此侮辱,就到皇太極那裡告狀。結果皇太極早就對多鐸心存芥蒂,正愁找不到藉口,所以結果可想而知,這位風流過火的王爺不僅沒有得到美人還損失了數萬兩錢財,更有失去范文程。
當然多鐸這個人身上的刺比較多,除了生活作風不好外,他還特別喜歡惡搞。在《清太宗實錄》中記載,說清太宗喜歡誰,多鐸就找誰的麻煩,反正總是與清太宗對著幹。據說有一年,大家都給皇太極送新年禮物,但多鐸卻給皇太極送來了一匹瘸腿馬,搞得皇太極面子上很難看,但他卻說不過是跟皇太極開個玩笑而已。
多鐸雖然在生活等方面很受爭議,但他的軍事才能和軍功成績卻是受到了歷史的承認的,甚至被譽為百戰平天下,大清功臣之最。在軍功上,多鐸的主要戰績有三件:第一件是多鐸的成名之戰,即擒獲洪承疇。在公元1642年的春天,多鐸率兵圍攻松山城,當時松山城的守城主帥是洪承疇,此人按說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曾多次獻良策,官拜兵部尚書。在上一年,即公元1641年,洪承疇被圍困後,曾帶兵突圍,但被清軍強大的火力阻截。突圍失敗後,洪承疇就只好一邊堅守一邊等待明廷的援軍,但是他並沒有等來援軍。不過卻因聽聞援軍到又一次率兵進行夜間突圍,但依然失敗。被圍困半年之久,雖然洪承疇有心守城,但卻兵糧已盡,軍心離散,副將投降。多鐸大軍猛攻之下,松山城很快告破,洪承疇也被生擒。接著多鐸組織參與錦州圍攻之戰,又獲大勝。
第二件是多鐸的揚名之戰。李自成領兵反攻河南等地,清軍連戰連敗,軍報傳到京師,多爾袞大為吃驚,忙令多鐸帶兵前往援救懷慶。之後在潼關,多鐸擊敗李自成的主力部隊。李自成只好放棄長安,向南邊逃走,最後在通城縣九宮山被殺。李自成勢力的滅亡掃清了大清在中原的最大障礙。
第三件是多鐸的最大功業之戰,此為平定南方之戰,因為李自成兵敗後,北方基本已定,接著是南方,多鐸受命攻南,南方一路攻破之後,大清的統一大業基本就算告一段落。但是在攻南方的這個過程中,雖然多鐸用兵如神,也一路凱歌,取得的戰績自然不必戲說,不過多鐸卻在攻打南方的戰役中留下了一個在史冊上永遠無法抹去的印記,即揚州之戰。
揚州是南方的重城,更是南京的門戶之城,其軍事重要性顯而易見。當時鎮守揚州的守城之帥是大名鼎鼎的史可法。史可法這個人很厲害,在歷史上被譽為明末的抗清名將。此人的才能和名氣都很大,但他的人生並非沒有缺點,他在前期曾經因為一個失誤導致了清軍對中原的長驅直入。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影響力很大,明軍不是對手,所以在1645年初的時候,史可法想借助清軍之力,聯合消滅李自成勢力。但是史可法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因為相對於李自成而言,清軍才是真正的大敵。所以“睢州之變”之後,史可法後悔不迭大呼中原收復無望。這應該算是他一生最大的失策。
此年的4月,多鐸率兵大軍圍攻揚州的時候,明朝的很多將領已經在之前陸續投降,可以說明朝的滅亡只是早晚的問題了。所以史可法死守的那個揚州已經從軍事要地南京門戶變成了一座可憐的孤城。向四方求救,得到的結果是石沉大海沒有一個救兵。所以史可法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也投降,要麼死守。
多爾袞大概是欣賞史可法,所以還給他寫了一封客氣的勸降書,但是史可法很有禮貌也很有骨氣地回了多爾袞一封拒絕投降書。就這樣,大戰在所難免。而史可法雖然有死守孤城的決心和骨氣,但是卻沒有守住此城的兵力和實力了。因為在此年的4月18日,多鐸大軍圍攻揚州的時候,史可法期盼的援軍竟然一個也沒到。這麼一來,兵敗是必然,死守倒顯得愚蠢。因為到了4月19日的時候,高傑、劉良佐向多鐸投降,4月21日張天祿、張天福率領所部向多鐸投降,而且還參加了攻破揚州之戰。此後,多鐸也多次勸降史可法,但是都遭到言辭拒絕。不過三天後,即24日,揚州就被多鐸攻破。然而揚州城破之日,得到的結果令人慘不忍睹:揚州被屠殺了10天,80餘萬無辜生命慘遭喪命。
這個可怕的惡果一方面是多鐸的殘暴,但另一方面史可法應該也有責任。史可法為了自己的個人忠臣名聲,不惜把揚州近百萬百姓的生命綁在自己的名聲金腰帶上,不能不說他也很殘忍。當時如果史可法看到守城無望,選擇投降,至少可以讓城中百姓留一條活路,而他如果想留美名,他完全可以選擇拒絕投降,以自殺就行了。
結語:多鐸作為清初之王子,但也是一員傑出之將才,一生大小戰上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清朝的統一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被乾隆譽為大清第一功臣。但他的一生也是充滿爭議的一生,尤其是他的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和揚州屠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