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運,我童年時代的文學啟蒙自《悲慘世界》開始。
小時候,大約是小學四年級,家裡有兩本《悲慘世界》的藏書,雖然無法看懂這本書,我還是堅持著讀了其中一卷的開頭,《悲慘世界》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1815年,冉阿讓從被關押了十九年的苦役中釋放。
冉阿讓從小失去父母,從前是個修樹枝的工人,有年冬季找不到工作,家裡有七個外甥挨著餓,他為了救活那些孩子而偷了一塊麵包,從此被關進了監獄。因為幾次越獄逃跑,又被抓了回來,他總共在監獄裡蹲了十九年。但監獄並沒有讓他往好的一面改變,反而讓他變得仇恨一切,不再相信任何人,成為一個兇狠孤獨的男人。
他來到狄涅城中,卻發現沒人願收留他過夜——“好多個人家都不要我。我又到了監獄,看門的人也不肯開門。我也到過狗窩裡。那狗咬了我,也把我攆了出來,好象它也是人似的,彷彿它也知道我是誰似的。我就跑到田裡,打算露天過一宵。可是天上沒有星星。我想天要下雨了,又沒有好天主阻擋下雨,我再回到城裡……”
這是冉阿讓十九年來第一次睡床。
半夜,冉阿讓卻偷走了米里哀主教家裡的一套值錢的銀器,剛逃出去不久便被警察抓住。
當警察帶著冉阿讓來到主教家裡,主教卻出人意料地說,那些銀器是他送給冉阿讓的,還說冉阿讓忘了帶走一對銀燭臺,警察只得將冉阿讓釋放。
最後,主教對冉阿讓說“不要忘記,您拿了這些銀子,是為了去做一個誠實人。”
從此,冉阿讓徹底地改變了。
若沒有米里哀主教當初做的這個偽證,芳汀可憐的女兒珂賽特也不可能獲救,或許這個小女孩將永遠在小旅館裡暗無天日地長大直到無聲無息地死去。
米里哀不但救了一個人,而且間接地救了好多人。
許多年後,我依然對《悲慘世界》的這段開頭印象深刻。
為什麼,米里哀主教明知冉阿讓偷走了自己的貴重物品,卻還要說謊並將他放走,放在現在來看不可思議,法律上來說就是做偽證,是可以被法律起訴的。
一個堂堂的主教(法國是天主教國家,主教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與權力),為何要為拯救一個剛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小偷而向警察作偽證?
因為他知道,如果為了法律的正義,要把小偷交給警察,那麼冉阿讓必然又會坐牢,而當時法國的司法制度不可能去感化一個罪犯,只可能使罪犯在坐牢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危險和仇恨社會,只會毀滅一個人而不會拯救一個人。
於是,主教選擇了信仰,選擇了道德,而拋棄了法律,他為了信仰和道德做了偽證,不僅僅是拯救了冉阿讓不再被關進監獄,更重要的是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徹底變成了另一個人。
但是,主教拯救冉阿讓並非隨意的施捨,因為他自己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天主教徒,尤其是天主教的主教,撒謊和不誠實是一樁很大的罪過,主教卻寧願由自己來承擔這樣的罪過,也要拯救並改變一個人的靈魂。
主教在這裡以違背某種信仰的代價,來實現了信仰中的一個更高的準則,那就是犧牲自己拯救他人。
或許,雨果在這裡寫得過分美好過分強調人類棄惡從善的天性,但我可以從中發現雨果對於法律的認識——法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法律更有效的約束是道德,比道德更有效的約束是信仰,法律只能約束一個人的行為,但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法律可以把一個罪犯關進監獄讓他不再危害社會,但法律不會保證這個人被放出監獄以後不再危害社會!一個人可以接受法律的懲罰,但不會改變他對他人及社會的仇恨。因為法律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精神。
道德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但道德的力量有些薄弱,最有效的力量則是信仰,只有信仰才能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心靈,從心靈深處約束人的行為。
可是,我們現代人已經無法理解十九世紀的馬克思恩格思,更無法理解雨果這樣的文學大師筆下的《悲慘世界》。因為現代人無比自私,只看到自己的生活也只關心自己的生活,他們看不到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大多數人的生活,看不到一個雖然殘酷但卻近在眼前的現實,那也是雨果所說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法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法律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用暴力可以暫時壓制暴力,但無法永遠控制暴力,因為千千萬萬人的暴力,相加起來永遠會超過少數人的暴力。
所以,米里哀主教放棄了警察的暴力,而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用寬恕對待仇恨,用給予對待竊取。
我們可以說他是婦人之仁,也可以說他會姑息養奸,但不能懷疑他有一顆虔誠善良的心。
好吧,我暫且不把米里哀主教歸入聖賢一列,只當他仍然是個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那麼看看我們這些平凡人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冉阿讓是個身無分文之人,一套偷來的銀器變是他全部的財產,而米里哀主教想必衣食無憂,一套銀器可能只佔據他的財富的千分之一,損失自己的千分之一,來拯救一個人全部的命運,對自己來說無關痛癢,對那個人來說卻是生死攸關。從個角度去平衡考量,我可以認為米里哀做了一件很划算很精明的事情——即用自己的千分之一換來了另一個人生命的全部。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富有的人,當遇到某些社會底層的人們,而這些人出於種種原因傷害到了你的一些利益,只要不是很大的利益(比如買東西宰了你幾百塊錢,拿走了你家中的某個小物件),只要不是傷害或威脅到你的人身安全,你大可以不必興師動眾疵牙必報,你就當自己做了一回米里哀主教,或許你的寬恕可以拯救一個人。
將心比心,每個人生活在不同的層次,生活在不同的境遇之中,你的千分之一可能是他的百分之一百,那麼何必再要站在同一根水平線上去爭什麼呢?
我們做不到聖賢,至少可以做一個米里哀主教。
《悲慘世界》是一部偉大的作品,雨果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我很幸運,我童年時代的文學啟蒙自《悲慘世界》開始。
小時候,大約是小學四年級,家裡有兩本《悲慘世界》的藏書,雖然無法看懂這本書,我還是堅持著讀了其中一卷的開頭,《悲慘世界》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1815年,冉阿讓從被關押了十九年的苦役中釋放。
冉阿讓從小失去父母,從前是個修樹枝的工人,有年冬季找不到工作,家裡有七個外甥挨著餓,他為了救活那些孩子而偷了一塊麵包,從此被關進了監獄。因為幾次越獄逃跑,又被抓了回來,他總共在監獄裡蹲了十九年。但監獄並沒有讓他往好的一面改變,反而讓他變得仇恨一切,不再相信任何人,成為一個兇狠孤獨的男人。
他來到狄涅城中,卻發現沒人願收留他過夜——“好多個人家都不要我。我又到了監獄,看門的人也不肯開門。我也到過狗窩裡。那狗咬了我,也把我攆了出來,好象它也是人似的,彷彿它也知道我是誰似的。我就跑到田裡,打算露天過一宵。可是天上沒有星星。我想天要下雨了,又沒有好天主阻擋下雨,我再回到城裡……”
這是冉阿讓十九年來第一次睡床。
半夜,冉阿讓卻偷走了米里哀主教家裡的一套值錢的銀器,剛逃出去不久便被警察抓住。
當警察帶著冉阿讓來到主教家裡,主教卻出人意料地說,那些銀器是他送給冉阿讓的,還說冉阿讓忘了帶走一對銀燭臺,警察只得將冉阿讓釋放。
最後,主教對冉阿讓說“不要忘記,您拿了這些銀子,是為了去做一個誠實人。”
從此,冉阿讓徹底地改變了。
若沒有米里哀主教當初做的這個偽證,芳汀可憐的女兒珂賽特也不可能獲救,或許這個小女孩將永遠在小旅館裡暗無天日地長大直到無聲無息地死去。
米里哀不但救了一個人,而且間接地救了好多人。
許多年後,我依然對《悲慘世界》的這段開頭印象深刻。
為什麼,米里哀主教明知冉阿讓偷走了自己的貴重物品,卻還要說謊並將他放走,放在現在來看不可思議,法律上來說就是做偽證,是可以被法律起訴的。
一個堂堂的主教(法國是天主教國家,主教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與權力),為何要為拯救一個剛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小偷而向警察作偽證?
因為他知道,如果為了法律的正義,要把小偷交給警察,那麼冉阿讓必然又會坐牢,而當時法國的司法制度不可能去感化一個罪犯,只可能使罪犯在坐牢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危險和仇恨社會,只會毀滅一個人而不會拯救一個人。
於是,主教選擇了信仰,選擇了道德,而拋棄了法律,他為了信仰和道德做了偽證,不僅僅是拯救了冉阿讓不再被關進監獄,更重要的是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徹底變成了另一個人。
但是,主教拯救冉阿讓並非隨意的施捨,因為他自己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天主教徒,尤其是天主教的主教,撒謊和不誠實是一樁很大的罪過,主教卻寧願由自己來承擔這樣的罪過,也要拯救並改變一個人的靈魂。
主教在這裡以違背某種信仰的代價,來實現了信仰中的一個更高的準則,那就是犧牲自己拯救他人。
或許,雨果在這裡寫得過分美好過分強調人類棄惡從善的天性,但我可以從中發現雨果對於法律的認識——法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法律更有效的約束是道德,比道德更有效的約束是信仰,法律只能約束一個人的行為,但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法律可以把一個罪犯關進監獄讓他不再危害社會,但法律不會保證這個人被放出監獄以後不再危害社會!一個人可以接受法律的懲罰,但不會改變他對他人及社會的仇恨。因為法律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精神。
道德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但道德的力量有些薄弱,最有效的力量則是信仰,只有信仰才能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心靈,從心靈深處約束人的行為。
可是,我們現代人已經無法理解十九世紀的馬克思恩格思,更無法理解雨果這樣的文學大師筆下的《悲慘世界》。因為現代人無比自私,只看到自己的生活也只關心自己的生活,他們看不到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大多數人的生活,看不到一個雖然殘酷但卻近在眼前的現實,那也是雨果所說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法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法律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用暴力可以暫時壓制暴力,但無法永遠控制暴力,因為千千萬萬人的暴力,相加起來永遠會超過少數人的暴力。
所以,米里哀主教放棄了警察的暴力,而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用寬恕對待仇恨,用給予對待竊取。
我們可以說他是婦人之仁,也可以說他會姑息養奸,但不能懷疑他有一顆虔誠善良的心。
好吧,我暫且不把米里哀主教歸入聖賢一列,只當他仍然是個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那麼看看我們這些平凡人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冉阿讓是個身無分文之人,一套偷來的銀器變是他全部的財產,而米里哀主教想必衣食無憂,一套銀器可能只佔據他的財富的千分之一,損失自己的千分之一,來拯救一個人全部的命運,對自己來說無關痛癢,對那個人來說卻是生死攸關。從個角度去平衡考量,我可以認為米里哀做了一件很划算很精明的事情——即用自己的千分之一換來了另一個人生命的全部。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富有的人,當遇到某些社會底層的人們,而這些人出於種種原因傷害到了你的一些利益,只要不是很大的利益(比如買東西宰了你幾百塊錢,拿走了你家中的某個小物件),只要不是傷害或威脅到你的人身安全,你大可以不必興師動眾疵牙必報,你就當自己做了一回米里哀主教,或許你的寬恕可以拯救一個人。
將心比心,每個人生活在不同的層次,生活在不同的境遇之中,你的千分之一可能是他的百分之一百,那麼何必再要站在同一根水平線上去爭什麼呢?
我們做不到聖賢,至少可以做一個米里哀主教。
《悲慘世界》是一部偉大的作品,雨果是一位偉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