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開心心電飯鍋
-
2 # 使用者8125325138772
【轉貼】《散文朗誦技巧》
散文,可以泛指韻文以外所有的文章,包括小說和議論文;但是也可以特指以抒發作者個人感受為主的文章。一般把這後一類散文稱為"抒情散文"。用做誦材的散文多半屬於這一類。散文總是從作者主觀視點來觀察世界萬物,從中有所感悟,於是有感而發,抒發自己的感想。讀散文,聽散文,似乎是跟著作者去看去想,最終和作者想到一塊兒去。因為是一個看,想,感悟的過程,所以散文朗誦的基調是平緩的。沒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會像演講那樣異峰突起,慷慨激昂。在朗誦時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長而不用加重的方法來處理強調重音。
散文雖然不像詩歌那樣有規整的節奏和嚴格的韻律,但是也講究節奏和韻律美。散文的區域性和某些句子也有對稱結構。例如:"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在朗湧時,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語調來讀這對語句,使文中的韻律美表現出來。
散文也有不同的型別。有的散文以抒情為主,不寫人和事。例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都是在抒發作者的感受。有的文章中雖然也會出現一些事物,但是這些事物都是虛寫而不是實寫的,是概括而不是具體的。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寫春天,讚美春天,發出:"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感想,從而激發了對生活的熱愛。基調是熱情,愉快的。我們應該用明朗,甜美的噪音去讀。在文章中雖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還有人,但是這些都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我們在朗讀這一型別的散文時,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為線索。朗誦《春》時,一開始是一種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湧"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時,要把三個層次讀出來,把春天越來越近,人們越來越欣喜的心情讀出來。中間的部分,從各個方面描寫春天,也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我們可以用減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寫和抒情區別開來。最後的三小節,用娃娃,姑娘,青年來比喻春天,體現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緒也隨之轉向高昂。音量,語速也應隨之步步提高。
另外一種型別的散文稍有不同。這些散文中穿插著一些人和事。有時,正是這些人和事給了作者啟示,由此而產生了感慨。那麼我們怎樣來朗讀這種型別的散文呢?總的說來,我們應該把其人其事作為散文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個故事來讀。例如曹展的散文《雪花飄啊飄》,就是另一類的作品。這篇散文從作者主觀視角出發,描寫自己從雪地上母女情深的畫面受到感染和啟發,因而反思自己成年後不如幼年時那樣體諒,關愛自己的母親。經過反思,激發了對雙親的愛。在文章中,一開頭作者回答母親的叮囑時,用的是漫不經心的語氣,緊接著就出撂了雪地中嬉戲的一對母女。對母女倆的描寫以及小女兒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聲音,還有文章最後作者反思時沉重的語氣,這些都是需要在朗湧中加以渲染的,但是他們又必須表現為作者整個感情線索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受到作者感情線索的制約,而不是自由的,遊離的。換個方式說,如果我們把這一段母女雪中嬉戲的故事拿出來單獨朗讀,可能有那些不同嗎?因為這一段故事在作者整個思想脈絡中是作為參照物而存在的,如果遊離出來,那就不存在參照對比的問題,因此也就不需要特別強調什麼地方。這段小故事雖然很短,卻也包括了這樣一些情節:
(1)母女倆在雪地裡嬉戲
(2)母親摔倒了
(3)我拉起她
(4)她扶起女兒
(5)女兒給媽媽拍雪,問媽媽疼不疼
(6)媽媽笑得很舒心
如果是獨立的故事,朗讀時很難說應該強調哪兒。如果說朗誦者要強調扶起媽媽助人為樂,你也很難說不對。現在有了對比,作為參照物,那麼在作者看來,在作
所以我們在朗誦時要強調的是(5)小女孩兒對***動作和謝吾,還要強調(6)母親的反應。這樣才能使這段故事成為全文的組成部分並在全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回覆列表
【斷句、節奏】
現代詩的朗讀,主要以詩文中的標點或情感重音為依據,進行節奏劃分。如《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劃“/”的即是以情感重音為標誌進行短頓,劃“//”則是按標點進行的停頓。停頓是為了:一順應語法需要;二突出段落層次;三強調和突出某些重要的資訊和感情。
傳統古典詩詞的朗誦,其節奏處理有兩種情況,一是按照話劇腔的方式進行律動均分地處理;二是按照傳統吟誦的方式進行平仄交替的處理。下面分別簡要說明。
一、話劇腔式的處理:
根據傳統詩文的特點將詩詞分成兩字一節的基本節奏單位,不可拆分地則劃分一字的獨立節奏單位,如《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節奏為:2-2-1式和2-1-2式兩種。七言詩則在五言詩的基礎上,在每句前增加一個兩位元組的節奏單位,其節奏為2-2-2-1式和2-2-1-2式,如“故人/西辭/黃鶴樓”(2-2-21),煙花/三月/下/揚州(2-2-1-2)”。
詞的讀法與之基本一致,所特別處在於詞中存在一種領字句,如“殘蟬漸絕。傍/碧砌/修梧,敗葉/微脫。”(柳永《應天長》),“傍”字即為此兩句之領字,實際上是“傍碧砌修梧”、“傍敗葉微脫”。此種句式,領字後應有稍微停頓。
二、傳統吟誦式的處理:
傳統詩詞的創作依據平仄相間的原則而成,故傳統吟誦的時候也依據平仄相間的原則進行停頓,基本原則是:平長仄短。即兩字一節中,以後字的平仄為據,遇平聲則拖長,遇仄聲則收短。仍以前詩為例。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凡注“——”處即為拖長,標“/”處即為短促地稍頓)
再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詞之處理亦如是,即按“平長仄短”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