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柒捌玖哥娛樂

    請原諒我無法對部分宰執天下粉絲對本回答的質疑作出迴應。

    原因有三:

    其二,我對宋史瞭解極少,只能泛泛而談,說一說歷史上出現的,很流行的一些看法,無力闡發自己的觀點;

    我想從一個比較小的切入口談一談這個問題,這個切入點是“青苗法”。

    青苗法的建立思路,是農民在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需要透過借貸的方式進行週轉,並在秋收以後還本付息。這個民間的利息金額頗高,年息在五六成以上,對於農民來說,負擔頗重。王安石有鑑於這個現象,結合自己和前輩的實踐,選擇讓地方政府的糧倉承擔這個借款工作,讓地方政府出面借款,並收取20%的利息。這樣,地方糧倉的陳糧得到了更新,老百姓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借到糧食,中央政府額外獲得了一筆財政收入,除了地方放貸的地主,可以說各方得利,一舉多得。

    那麼司馬光為什麼要反對呢?

    在司馬光看來,青苗法只是看起來很美。

    首先是司馬光站在一個儒家學者的立場上,他批評政府給老百姓放貸取息是盤剝,這部分是腐儒之見,然而也不是全無道理,核心就是“盤剝”二字。我們回到青苗法的三個好處,在我們現在看來,老百姓以較低的成本借到糧食,應該是政府最大的目的,也是最顯著的好處,但是在當時看來,政府額外的財政收入,才是青苗法最大的好處。立場和動機的不同,行事方式和結果也將是千差萬別的。因為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所以對於地方官員來說,錢到底借給了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不是把錢借出去了,是不是到期的時候,把本息都收回來了。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是把錢借給富戶更合理——即使他們並不需要貸款,但是我把錢借給富戶,青苗貸的風險顯然是大大地降低了。我所說的地方政府行為模式,正是新法具體執行中攤派現象,這樣的結果,實際上是透過壓榨民間的富戶,來增加財政收入。

    另一個問題是,這個青苗法,真的可以抑制兼併嗎?很難說,更大的可能性是,不可以。宋朝戶籍分等,一等戶最富,五等戶最窮,不論是邏輯上還是現實上,都是三四五等的下戶最需要借貸,而一二等的上戶通常不需要,青苗法的搞法,通常是把一二等戶逼破產,而很難真正惠及下戶。更嚴重的問題是,地方上那些有權有勢,家裡有人當官的“形勢戶”,難道地方官還敢不長眼去攤派青苗貸嗎?總不可能個個地方官都是王安石自己?結果是最富的權貴毫髮無損,中產和小富戶紛紛破產,能不激化土地兼併,就算好事了。

    現在我們再分別看看新宋和宰執天下對青苗法的處理。

    新宋中,石越非常清晰地點出了我上文所敘述的情況,亦即政府的強行攤派問題,青苗法實際上蛻變為對富戶的變相定額稅,石越的解決思路是讓政府出面規範化民間借貸行為,設定具體的貸款利息上限,並對民間借貸徵收較高的稅收,這實質上是現代銀行業的監管雛形,可行性並不強。不過對於青苗法存在的問題本身,新宋是有非常清晰的認知的。

    宰執天下這方面的處理則完全不同。宰執天下里,韓岡認為舊黨之所以反對青苗法,是因為青苗法限制了作為地主的他們在地方上放貸取息的生意。實際上是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大概是把舊黨諸位都看得太低了。我們應該注意到,新舊黨的成員,都是官僚士大夫,階級屬性都是地主階級,難道僅僅只有舊黨在地方上有放貸取息的生意?為什麼新黨成員就有這麼高的“覺悟”?這個邏輯實際上是講不通的。而韓岡對於青苗貸也是基本沒有改動,其解決問題的思路,一言以蔽之,就是用政治手段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具體地解決現實問題——當然,宰執天下也並沒有討論這個現實問題。

    另外一本宋穿小說《一世富貴》,歷史背景是仁宗時代,主角在面對歷史上青苗貸的真正發明人李參的時候,具體討論了青苗貸的困境。首先,農業貸款,尤其是給小農的農業貸款,即使是現在也是風險很大的事情,一旦出現自然災害歉收,貸款基本上就收不回來;其次,具體給一戶一戶小民發放小額貸款,並要求收回本息,需要的人力物力是天文數字;最後,因為地主和農民有著半依附關係,能夠透過一些非金融手段解決問題,如牽牛扒房賣兒鬻女這樣的人倫慘劇,這時候政府還有立場主持一下公道,但一旦債主就是政府本身呢?政府採用了這樣的非金融手段呢?

    歸根到底,在宋朝這個時代,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和幫助民眾,青苗貸的兩個目的,只能實現其一,歷史上的新黨和宰執天下都選擇了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僅此而已。

    而從小說具體的情節來看,新宋和宰執天下都很不真實,畢竟還只是YY小說,但其實兩本書的定位是不一樣的。

    新宋寫的不是石越,而是宋朝,是一個新“宋”,因此人物單薄,金手指開得很大,顯得很玄幻,但宋朝的背後的歷史邏輯,至少作者試圖努力去把握;

    宰執天下寫的就是韓岡,畢竟是韓岡去“宰執天下”,重點不在於改變宋朝,而是韓岡的“與人鬥其樂無窮”的過程,我們看著他一步步從灌園子做到宰相,書裡的宋朝,人物還是歷史上的那個人物,人物經歷還是歷史上的人物經歷,說著宋朝的話語,但價值觀卻是作者的工業黨價值觀了。

    新宋試圖給出歷史的另一個出口,在現實的歷史問題上顯得比較謹慎也比較就事論事,主角真正做成的事情很少,僅僅埋下了種子,這一點較為真實,但人物的奮鬥史,人物形象的設計上,則顯得非常空虛和扁平。相反,宰執天下的核心是一個穿越者的奮鬥史,因此政治權術是宰執的核心,這方面顯得很真實,歷史邏輯的使用上,則完全是典型的宏大敘事風格,在現實的歷史困難——積貧積弱的解決上,宰執選擇了非常不真實的“工業化”大躍進。

    如果讓我上綱上線地討論一下的話,新宋的歷史觀算是比較科班出身的比較中庸的歷史觀,而宰執天下的歷史觀,則是非常典型的工業黨歷史觀,用一種刻板的,誤用的階級史觀看待歷史,並把“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偷換成政府這個“利維坦”的利益。我自己的這個回答,對這個階級史觀的誤用有一點膚淺的闡述。

    因此如果要說那個“宋朝”更真實,我個人覺得應該投新宋一票,要問那個主角的“奮鬥歷程”更真實,我個人投宰執天下一票。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說出比喻句,誇張句和擬人句的特點和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