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爆笑老神仙

    熬米湯放鹼面是為了讓米湯熟的更快。

    有些食堂或家庭在煮粥、燒菜時,有放鹼的習慣,以求爛快和發粘好吃。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使米和菜裡的養分大量損失掉了。因為養分中的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等都是喜酸怕鹼的。

    維生素B1在大米和麵粉中含量較多。有人曾做過試驗,在400克米里加0.06克鹼熬成的粥,有56%的維生素B1被破壞。如果經常吃這種加鹼煮成的粥,就會因缺乏維生素B1而發生腳氣並消化不良、心跳、無力或浮腫等。

    維生素B2在豆子裡含量最豐富。一個人每天只要吃150~200克大豆,就足夠滿足身體對維生素B2的需要了。豆子不易煮爛,放鹼後當然爛得快,但這樣會使維生素B2幾乎全部被破壞。而人體內缺乏它,就會引起陰囊瘙癢發炎(即繡球風)、爛嘴角和舌頭髮麻等。

    維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最多,本身就是一種酸,鹼對它起破壞作用。人體內如果缺乏維生素C,會使牙齦腫脹出血,得壞血病。

  • 2 # 不吃素的饅頭

    熬米湯放鹼面是為了縮短煮飯時間,在粥中放入一定量的食用鹼,這樣飯煮出來之後又粘又爛,比較適口。

    擴充套件資料:

    鹼面,又名蘇打、純鹼,即食用鹼,英文名dietary alkali,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化學式Na2CO3。質地較粗糙。因顏色相似,所以區分方法主要透過手搓的質感。在用傳統麵粉發麵中用於中和多餘的酸性,此過程稱為“揣鹼”。

    鹼的用量要適當,過少稱為“鹼小”,則面死而發酸;過多稱為“鹼大”,則開花而色黃。用活性酵母發麵則基本不用鹼中和。鹼面在熬稀飯時酌量加入,可增加粘稠度,常喝對有胃酸的人有好處。如同多吃各種蔬菜不必專門買維生素藥片,是食療的好方法。

    米湯是由大米加水熬製而成,性味甘平,能滋陰長力,有很好的補養作用,適合給4個月大的嬰兒作為輔食食用,能強身健體,促進腸胃吸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聲的噪聲的危害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