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橙子的生活日記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氣行為,我覺得一般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1、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徵造成。小氣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為是“我”的,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為的影響。如:鄰居來借物品,父母怕東西被弄壞而表現出的故意搪塞,無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問題。同伴交往時,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對方拒絕,因此當別的小夥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時也表現出小氣行為,父母見後卻不置可否,甚至給予一些口頭上的鼓勵,這樣,孩子的小氣行為便愈加嚴重。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小同伴,或將自己的食品分給同伴後,得到的是家長的訓斥,這會造成有意識地培養了孩子的小氣行為。家長的無謂犧牲。如:好吃的菜先讓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讓孩子挑……這種無謂的犧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現小氣行為後,家長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個相當流行的說法:“家裡只有一個孩子,要是有兩三個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長大就好了”。以此作為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誤。

    那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症下藥”。

    1、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小氣行為,家長不必擔心,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等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社會發展需求轉強,他會要求同伴和團體接受他,自然開始有了借別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給別人的慾念。家長應適時引導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圍人的關係,幫助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

    2、做孩子的楷模。鄰里交往、同事往來時,家長應以自身無私的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

    3、樹立正確的教子觀。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學習分享。這首先要從家庭中做起: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子女,使其懂得好東西應該大家品嚐,應具有尊敬長輩的美德。當家中來客人時,可有意識地讓幼兒幫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給大家吃或拿玩具請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長應多給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讓他帶著玩具和同伴交換著玩,增加其與同伴分享的經驗。當孩子知道對方玩過以後會還給自己或是自己也有過玩他人玩具的體驗時,自然會主動與他人分享並感到快樂的。

    (2)學習贈與。可常常鼓勵孩子把舊時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來,因為他長大了,不再需要了。讓他親自把東西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給孤兒院的孩子們,也可在節日裡,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從中體會愉悅的感受。另外,家長應正確地給孩子以適當的鼓勵。家長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東西而懂得分享時給予及時的肯定、讚許,則孩子將會努力使自己逐漸改掉小氣的毛病

    希望每個孩子都懂得分享快樂

  • 2 # 趙輝松302

    可能從小怕孩子被別的小孩傷到,把他獨自圈在家裡或院子裡,一個人陪著玩具長大,從不與別的同伴互換交流,養成了孤僻小氣的性格,很小的時後大人教孩方法不對,如我們村有人教小孩,不要給別人吃,吃完了就沒有了,很多的錯誤叮囑,養成小孩小氣性格,小氣也有遺傳,一輩子都不會改,湘西的說法是每隔三代出一個,遺傳祖輩的各種習憒,這是先天小氣無法可改,環境因素造成的小氣,隨著長大成熟,意示到不付出就沒回報,懂事了也就慢慢改了,十三歲的孩子,更須要有夥伴一起玩,平時把村裡或親友們的孩子,叫來陪他一起,做他們喜歡的事或遊戲,不要嫌吵、或搞髒了地面,由著他們玩,小吃水果多擺點,大人端著盤子看著要兒子,給每人一個,如果大人小氣,才一個水果或一塊餅乾,小孩自己不夠吃,不小氣才怪,叫他們帶上玩具互相交換著玩,再小氣的也會願意,不要說花了多少錢買的,不讓人搞壞了,如果這樣教,小孩輩子小氣,把自己的垃圾也當寶護著,凡事種種多種因素都是教育方法不對造成的!

  • 3 # 糰子論育兒

    孩子0到12歲是性格的形成期,其中六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

    所以你要知道,你已經錯過了糾正孩子不良習慣的黃金時期。作為家長你應該發現孩子這個缺點不是一時半會了,為什麼孩子13歲了才想到要糾正?

    13歲的孩子已經是初中生,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一套自己的做事風格,現在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就非常困難了。

    你有想過造成孩子摳門小氣的原因是什麼嗎?

    1、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你們自己是不是平時就比較摳門小氣?即使是對孩子也捨不得花錢?孩子從小喜歡吃什麼玩什麼,你們有沒有好好的滿足過?

    如果孩子從小想要的東西都沒有得到過滿足,孩子自然不會大方,因為孩子他自己都只有一些,他自己都不夠吃不夠玩不夠用,他又怎麼會捨得拿出去和別人分享呢?

    2、還有家長是不是從小孩子無論吃什麼,玩什麼,即使孩子拿給你們吃,你們都是說讓自己孩子吃,爸爸媽媽不吃。孩子給的次數多,你們這樣告訴孩子的次數多了,那麼孩子自然就覺得所有的東西是自己的,自己享用就可以了,不用去分享。

    家長從小這樣的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也會讓孩子養成小自私小氣的性格。

    一般孩子的壞習慣都是成長期間家長的家庭教育裡學到的。可能家長沒有在意,但就是一些細節上的錯誤早就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或則行為上的壞習慣。

    13歲的孩子性格已經形成,還有什麼補救方法?

    2、找機會和孩子好好坐下來好好聊聊天,不要單刀直入,要慢慢的和孩子聊到小氣這個話題上,跟孩子說明小氣摳門這個習慣有多麼的不好,希望孩子能改正。

    3、如果作為父母,自己也很小氣摳門的話,你可以直接問孩子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很小氣摳門?爸爸媽媽也覺得這個習慣不好,爸爸媽媽想把這個習慣改了,你來監督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丟掉這個壞習慣吧!

    4、孩子如果開始有分享,有開始改正摳門的習慣時,要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喜悅。

    5、習慣不是一時半會能改變的,家長也不要操之過急,還有孩子13歲也已經快到了比較叛逆的年齡,什麼問題都要和孩子好好溝通,不要蠻幹,這個時期的孩子順著毛摸比較好,逆著毛摸,炸毛了就不好溝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中用筆,結構,章法,墨法四要素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