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組成因素就是就是筆法、結構、章法和墨法,它們之間的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離了誰都不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先來分別說一下這幾個書法因素的具體內容,最後再來說為什麼這幾個因素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構成書法的基礎之一即是筆法,對於筆法而言,很多人都會覺得其晦澀難懂,十分玄妙。其實筆法很好了解,桶開那層理解障礙,就可以對筆法有個清楚的瞭解,而這也是對其書法中其他因素關係理解的根本,下面就來說說什麼是筆法。
劉墉書法條幅
對於筆法的探討,最全面的莫過於“永字八法”,其影響深遠,歷代書法家都稱其為“眾字之綱領”。如:
馮武《書法正傳》中說:“凡學必有要,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永"字者,眾字之綱領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矣。”
那“永字八法”就是對書法筆法比較好解釋,來看看其內容:
從上可得,所謂筆法就是各個筆畫書寫的方法。
書法的結構也不難理解,它指的便是各筆畫組合、佈局而出來的字的形狀,之所以結構不易理解,就是因為它沒用固定的一個程式,而是有許多規律性的問題。要想充分了解結構,還得從結構的佈局規律入手。
它有哪些規律呢?首先是疏密,疏密即是一個字中有些地方筆畫密集,有些地方筆畫舒朗。
柳公權《玄秘塔碑》
其次是大小,這個規律在行草書中比較明顯,即是字形狀的大與小,有的多筆畫的字大些,有的少筆畫的字小些。
接著就是長短,長短變化也是在行草書中明顯,有的字形結構就是偏長一些,有的就是短一些。
除此之外還有斜正,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們看魏碑和唐楷就能明顯感覺出來,魏碑偏斜,唐楷偏正。
最後是方圓,這個規律就是因為筆法有時多藏鋒或逆鋒造成圓的結構,有是因多切筆和露鋒造成的方筆結構。
正是這些筆法規律的變化組合成了書法的結構,這樣結構與筆法的關係就很明顯了。
對於書法的章法而言,很多人印象中就是排列整齊,其實這也是比較狹隘的見解,書法的章法內容遠不止這些。下來就來仔細說說書法的章法,看看它到底有什麼內容。
書法的章法,可以理解為是“謀篇佈局”,將字透過一定的規律進行構思安排形成一件書法作品,如:
唐韓方明說:“意在筆中,筆居心後,皆須存用筆法,有難書之字,預於心中佈置,然後下筆,自然容易徘徊,意態雄逸,不得臨時無法,任筆所成。”
我們從這段話裡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章法是怎麼一回事了,就如其所言“預於心中佈置”,章法在形成之前即是謀篇佈置。
趙孟頫手札
此外,書法章法還符合一定規律,是這些規律的呈現。在靜態書中,章法的表現偏於單一,沒有太多形式變化。但是在行草書中就有十足的變化了,它具有那些規律呢?
首先是行氣貫通,它是書法自然流露的表現,我們看一副好的書法都會感到十分自然和諧,這就是因為行氣貫通所致。
其次是粗細、大小的變化,一副作品中,每一行裡都有字與字的粗細、大小的變化,同時行與行之間也有粗細和大小的變化。
接著便是斜正變化,斜正傾側在一行中也變化,如幾個字正,其它幾個字斜。在行與行之間也存在這變化,如一行正另一行斜,兩兩組合。
最後是濃淡乾溼的變化,一副字從開始寫到筆逐漸乾枯,這一個過程中就會自然流露出濃、淡、幹、溼的變化。
以上就是書法章法的規律變化,從中我們就可以得出字與章法的關係,也是字的結構組合形成書法章法變化,這一點古人便有探討,如:
唐代孫敬玄說:“字型各有管束,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
從他這段話裡就可以充分的瞭解字與章法之間的關係,這不就是字決定章法,章法呈現字這樣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嘛。
王羲之《得示帖》
書法的墨法,通常是因為個人風格各異而致,典型兩個對比就是“濃墨宰相”和“淡墨探花”,一個崇尚黑和濃,一個崇尚淡和雅。接下來就從這兩個風格來進行說明,書法的墨法體現。
先來說說“濃墨宰相”,他是清代書法家劉墉稱號,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稱號呢?因為劉墉所寫的書法風格,因為其喜歡用油煙墨作字,加之他的字形狀豐腴飽滿,就顯得又黑又肥,時人便稱其為“濃墨宰相”。
從他的書法風格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墨法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濃黑。
王文治書法對聯
與“濃墨宰相”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了,他們是同時代的人。王文治之所以會被時人稱之為“淡墨探花”,是因為其書法風格的墨法表現形式。與劉墉相反,王文治喜用淡墨書寫,所作書法淡雅,簡逸,他追求一個“淡”字,如:
王文治跋《董臨懷素卷》:“餘因習董書,始悟素師淡處。因素師又悟右軍淡處也”
這段話就是說王文治一開是從董其昌的“禪意”淡墨書法中獲得靈感,最後又在王羲之書法上悟到了“淡”,這就是為什麼說他是“淡漠探花”了。
從他們兩人上面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書法的墨法是基於書法的筆法、結構、章法之上的對用墨方式的表現。
結束語,從以上方面就可以清楚的發現書法中的筆法、結構、章法、墨法之間的關係了,那就是相互依存,環環相扣,離了誰都不行。
書法組成因素就是就是筆法、結構、章法和墨法,它們之間的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離了誰都不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先來分別說一下這幾個書法因素的具體內容,最後再來說為什麼這幾個因素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書法之筆法構成書法的基礎之一即是筆法,對於筆法而言,很多人都會覺得其晦澀難懂,十分玄妙。其實筆法很好了解,桶開那層理解障礙,就可以對筆法有個清楚的瞭解,而這也是對其書法中其他因素關係理解的根本,下面就來說說什麼是筆法。
劉墉書法條幅
對於筆法的探討,最全面的莫過於“永字八法”,其影響深遠,歷代書法家都稱其為“眾字之綱領”。如:
馮武《書法正傳》中說:“凡學必有要,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永"字者,眾字之綱領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矣。”
那“永字八法”就是對書法筆法比較好解釋,來看看其內容:
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豎為弩(用力也)鉤為趯 (跳貌,與躍同)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捺為磔(磔音窄,裂牲為磔,筆鋒開張也)。從上可得,所謂筆法就是各個筆畫書寫的方法。
書法之結構書法的結構也不難理解,它指的便是各筆畫組合、佈局而出來的字的形狀,之所以結構不易理解,就是因為它沒用固定的一個程式,而是有許多規律性的問題。要想充分了解結構,還得從結構的佈局規律入手。
它有哪些規律呢?首先是疏密,疏密即是一個字中有些地方筆畫密集,有些地方筆畫舒朗。
柳公權《玄秘塔碑》
其次是大小,這個規律在行草書中比較明顯,即是字形狀的大與小,有的多筆畫的字大些,有的少筆畫的字小些。
接著就是長短,長短變化也是在行草書中明顯,有的字形結構就是偏長一些,有的就是短一些。
除此之外還有斜正,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們看魏碑和唐楷就能明顯感覺出來,魏碑偏斜,唐楷偏正。
最後是方圓,這個規律就是因為筆法有時多藏鋒或逆鋒造成圓的結構,有是因多切筆和露鋒造成的方筆結構。
正是這些筆法規律的變化組合成了書法的結構,這樣結構與筆法的關係就很明顯了。
書法之章法對於書法的章法而言,很多人印象中就是排列整齊,其實這也是比較狹隘的見解,書法的章法內容遠不止這些。下來就來仔細說說書法的章法,看看它到底有什麼內容。
書法的章法,可以理解為是“謀篇佈局”,將字透過一定的規律進行構思安排形成一件書法作品,如:
唐韓方明說:“意在筆中,筆居心後,皆須存用筆法,有難書之字,預於心中佈置,然後下筆,自然容易徘徊,意態雄逸,不得臨時無法,任筆所成。”
我們從這段話裡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章法是怎麼一回事了,就如其所言“預於心中佈置”,章法在形成之前即是謀篇佈置。
趙孟頫手札
此外,書法章法還符合一定規律,是這些規律的呈現。在靜態書中,章法的表現偏於單一,沒有太多形式變化。但是在行草書中就有十足的變化了,它具有那些規律呢?
首先是行氣貫通,它是書法自然流露的表現,我們看一副好的書法都會感到十分自然和諧,這就是因為行氣貫通所致。
其次是粗細、大小的變化,一副作品中,每一行裡都有字與字的粗細、大小的變化,同時行與行之間也有粗細和大小的變化。
接著便是斜正變化,斜正傾側在一行中也變化,如幾個字正,其它幾個字斜。在行與行之間也存在這變化,如一行正另一行斜,兩兩組合。
最後是濃淡乾溼的變化,一副字從開始寫到筆逐漸乾枯,這一個過程中就會自然流露出濃、淡、幹、溼的變化。
以上就是書法章法的規律變化,從中我們就可以得出字與章法的關係,也是字的結構組合形成書法章法變化,這一點古人便有探討,如:
唐代孫敬玄說:“字型各有管束,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
從他這段話裡就可以充分的瞭解字與章法之間的關係,這不就是字決定章法,章法呈現字這樣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嘛。
王羲之《得示帖》
書法之墨法書法的墨法,通常是因為個人風格各異而致,典型兩個對比就是“濃墨宰相”和“淡墨探花”,一個崇尚黑和濃,一個崇尚淡和雅。接下來就從這兩個風格來進行說明,書法的墨法體現。
先來說說“濃墨宰相”,他是清代書法家劉墉稱號,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稱號呢?因為劉墉所寫的書法風格,因為其喜歡用油煙墨作字,加之他的字形狀豐腴飽滿,就顯得又黑又肥,時人便稱其為“濃墨宰相”。
從他的書法風格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墨法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濃黑。
王文治書法對聯
與“濃墨宰相”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了,他們是同時代的人。王文治之所以會被時人稱之為“淡墨探花”,是因為其書法風格的墨法表現形式。與劉墉相反,王文治喜用淡墨書寫,所作書法淡雅,簡逸,他追求一個“淡”字,如:
王文治跋《董臨懷素卷》:“餘因習董書,始悟素師淡處。因素師又悟右軍淡處也”
這段話就是說王文治一開是從董其昌的“禪意”淡墨書法中獲得靈感,最後又在王羲之書法上悟到了“淡”,這就是為什麼說他是“淡漠探花”了。
從他們兩人上面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書法的墨法是基於書法的筆法、結構、章法之上的對用墨方式的表現。
結束語,從以上方面就可以清楚的發現書法中的筆法、結構、章法、墨法之間的關係了,那就是相互依存,環環相扣,離了誰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