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講故事

    相互之間有所關聯,但並不完全一致。目前被認為正式提出三綱五常的是漢時的董仲舒,而非是孔孟等先賢。

    先說三綱。說三綱,就必然要提到董仲舒,因為他與三綱之間的關聯遠比孔孟要更多一些。在《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子時,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說君臣父子各自都要有不同的規範、約束和表率性作用。所以齊景公對此非常認可,並說:“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而後,在漢時班固著《白虎通德論·卷七·三綱六紀》中卻出現了這樣的記述,並引用了苟子《富國》中的一句話: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六紀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故《七緯·禮緯·含文嘉》曰:“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又曰:“敬諸父兄,六紀道行,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何謂綱紀?綱者,張也;紀者,理也。大者為綱,小者為紀,所以張理上下,整齊人道也。人皆懷五常之性,有親愛之心,是以綱紀為化,若羅綱之有紀綱而萬目張也。《詩》雲:“亹亹我王,綱紀四方。”不難看出,在漢代三綱六紀被強調申明,是作為社會階級秩序的一種必然需求。但孔子原句中所述的‘君君臣臣’中對君臣各自的約束卻被減輕了影響,更多時間裡三綱更類似於“你是天你是地,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這樣的理解,與孔子原述內容根本是猴吃麻花——滿擰。所以我們在談到三綱時,會更多提起董仲舒和公羊春秋,因為他除了代表儒家以外,還代表以往的天道觀、陰陽學、五行學說這些並非是儒家本身的理論。而後則是五常。很多人說五常會提到孟子這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但在《禮記》中這句話的說法是:“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這是說男女(泛指人類個體)認識到了相互間的不同,才會理解到如何用正確的感情對待對方。而夫妻間有了這樣的感情,才能感染到父子(母子)之間產生親情。而後這種感情則會影響到社會中的上下級關係,這也是世人常說的“一家不寧何以治國。”所以孟子所述的這五種人倫關係更多的是在指認知,而非是約束或規定,這和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互對應並構成聯絡。然而同樣是董仲舒,卻將忽略了五常最根本的這一點,而粗暴且粗鄙地將其定位仁義禮智信,他對於‘男女有別’的認知僅僅是尊陽抑陰,幾類乎禽獸。而後在唐孔穎達的註疏中提到的:“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更是直接確證了這一點。可以說在董仲舒之後,五常被世人更多認為是“父(愚)義、母(愚)慈、兄(愚)友、弟(愚)恭、子(愚)孝。”的存在,可以說這是一種極其愚昧的觀點,因為他們都忽略了孔孟原句中最基本的表達。所以三綱五常,與孔孟相互有所關聯,但其扭曲的本質卻與孔孟毫無瓜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哪些方面好能讓女人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