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К是俄語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的字母縮寫,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設計的自動步槍。
AK是一種很好的武器,這一點毫無疑問。卡拉什尼克夫把他舉世公認的才華和豐富的實戰經驗融進了一支無與倫比的利器中,為20世紀下半葉提供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步槍。我對AK是鍾愛的,一度到了鍾情的地步;我對卡拉什尼克夫是敬佩的,一度到了崇拜的地步。但現在關於AK的好處我不想多說,網友已經說得太多了。我想吹毛求疵一下,動機絕對是善意的。
一 、AK——特別是AK47,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高度可靠性,這是由前蘇聯複雜的地理環境決定的,在可靠性和精度難以共容的情況下,卡拉什尼克夫選擇了前者。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當然作出的犧牲也是很大的。AK47遭到最多的詬病就是遠距離精度不佳。我軍長時期將56式衝鋒槍與半自動步槍混編,主要是依據對印自衛還擊作戰中所取得的經驗,試圖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高精度來彌補56式衝鋒槍的不足,發展63式自動步槍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在越南的叢林戰中,能見度差、直射距離近、自然環境惡劣,所有的條件幾乎是上帝單為AK47所創造的,AK47在與M16的對決中完勝對手,包括敵人在內的稱讚使AK47名揚天下,而它精度差的缺點則被輕輕掩蓋了。到了阿富汗戰爭時,阿富汗的山區和越南的地理環境相差霄壤,步槍遠距離射擊的情形遠遠多於近距離作戰,AK系列遠距離精度差等毛病開始凸現,游擊隊甚至用老式的美製斯普林菲爾德式步槍與蘇軍遠距離作戰,蘇軍士兵大吃苦頭。
二、從AK47到AKM,再到AK74,直至AK100等,AK系列的改進主要是工藝、重量和口徑,卡拉什尼克夫出於生產便利、士兵訓練和武器通用方面的考慮,對AK系列未作大的修改。AK系列的優點和缺點都和以前一樣突出(AK74的精度略好主要是依據彈藥的進步)。而在世界範圍內,以AK系列為原型的各類武器大獲發展,芬蘭的梅爾瓦特M76,南韓的K2,中國的81式,甚至丹麥的馬林斯M82,特別是以色列的伽利爾,都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射擊精度,大有青出於藍之勢。卡拉什尼克夫在訪華時曾當面對81式步槍的總設計師王志軍說:“你的槍比我的槍好。”恐怕未必完全出于謙遜。其實以前蘇聯的工業和士兵訓練的水平,在和平時期是否有必要在輕武器領域採取數十年一貫制的做法,值得商榷。反觀美國的斯通納,就並未躺在M16的輝煌上睡大覺,他的斯通納63開了組合式槍族的先河,總體水平大大超過M16,雖被美軍以代價太高為由拒絕列裝,但這種理念和開拓創新的意識很值得欽敬(說清楚,我並非認定斯通納的組合式槍族一定比AK的班用武器族高明)。
三、AK74主要的進步就是小口徑化。但前蘇聯在班用武器5.45毫米口徑的選擇上似乎有些輕率。據卡拉什尼克夫自己表示,當時在參考M16的基礎上,已研製出5.56毫米的彈藥,但軍方認為不能和北約用同一口徑,遂改為5.45。採用5.45是否經過嚴格和科學的論證,他沒有明言。但從AK74在阿富汗的表現看,5.45毫米彈不是很令人滿意,特別是遠距離侵徹力和殺傷力差(5.45彈雖有“毒彈頭”的稱謂,但其殺傷力主要是依靠彈頭內加空腔取得的)。後來俄羅斯開始6毫米彈藥的研製,似乎有亡羊補牢的意思,但大局已定,無法改變。AN94仍採取5.45毫米彈,也許是一種無奈。當然有人會說5.45毫米彈又不是卡拉什尼克夫研製的。但我認為一個大師級的武器專家不應只是武器本身的設計師,彈藥領域也應有所長。
四、最後這條有些對卡大師有些不恭。AK47的歷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這其中卡大師的貢獻自是第一位,但也確有幾分幸運。試想,如果納粹德國再苟延殘喘幾年,保不準MP44的地位要超過AK47。如果說必須在這二者之間選擇一支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步槍,我會不得不投MP44一票。AK榮耀了半個世紀,它的身上的光環有些過於眩目了。美華人對AK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專家認為,“在2025年以前,不會有比AK更傑出的武器”,說實話,我聽著都有些肉麻。但卡大師聽後,欣然表示:“我個人同意這種看法。”說輕了是驕傲自滿,說重了是固步自封了。AN94的橫空出世,震驚世界輕武器界,也不啻是對大師看法的一種否定。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必然的趨勢,不可逆轉。
最終定型並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產的AK-47突擊步槍了,這種武器是為機械化步兵研製的,同一年蘇聯軍隊正式採用AK-47。這種型號並沒有刺刀,機匣和許多配件是用衝壓工藝來生產的,採用衝壓工藝的好處是材料消耗少,生產效率高。許多人把這種早期的AK-47稱之為“第1型”,以區分1951年和1953年生產的AK-47。
AK-47的槍管與機匣螺接在一起,膛線部分長369mm,槍管鍍鉻;彈匣用鋼製成;AK-47的擊發機構為擊錘迴轉式,發射機構直接控制擊錘,實現單發和連發射擊;發射機構主要由機框、不到位保險、阻鐵、扳機、快慢機、單發槓桿、擊錘、不到位保險阻鐵等組成。
AK-47採用機械瞄準具,並配有夜視瞄準具。柱形準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門都有可翻轉附件,內裝熒光材料鐳221。表尺分劃為100~800m,一個分劃為100m,戰鬥表尺裝定300m。但使用瞄準具瞄準時,只能上下擰動準星作高低校正,無法進行風偏修正,而且夜間射擊時往往將準星護翼誤認為是準星。
AK-47的表尺射程為800m,有效射程為400m,但實際上300m以外都打不準了,連發精度更是低,按現代軍隊的要求已經是不能滿足了,這是AK-47的一個缺點。槍機框後座時撞擊機匣底也是連發精度低的原因之一,而且還會很容易震松瞄準具。(已有數個國家仿製出AK,以致出現了多個類似AK的槍械)
АК是俄語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的字母縮寫,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設計的自動步槍。
AK是一種很好的武器,這一點毫無疑問。卡拉什尼克夫把他舉世公認的才華和豐富的實戰經驗融進了一支無與倫比的利器中,為20世紀下半葉提供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步槍。我對AK是鍾愛的,一度到了鍾情的地步;我對卡拉什尼克夫是敬佩的,一度到了崇拜的地步。但現在關於AK的好處我不想多說,網友已經說得太多了。我想吹毛求疵一下,動機絕對是善意的。
一 、AK——特別是AK47,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高度可靠性,這是由前蘇聯複雜的地理環境決定的,在可靠性和精度難以共容的情況下,卡拉什尼克夫選擇了前者。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當然作出的犧牲也是很大的。AK47遭到最多的詬病就是遠距離精度不佳。我軍長時期將56式衝鋒槍與半自動步槍混編,主要是依據對印自衛還擊作戰中所取得的經驗,試圖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高精度來彌補56式衝鋒槍的不足,發展63式自動步槍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在越南的叢林戰中,能見度差、直射距離近、自然環境惡劣,所有的條件幾乎是上帝單為AK47所創造的,AK47在與M16的對決中完勝對手,包括敵人在內的稱讚使AK47名揚天下,而它精度差的缺點則被輕輕掩蓋了。到了阿富汗戰爭時,阿富汗的山區和越南的地理環境相差霄壤,步槍遠距離射擊的情形遠遠多於近距離作戰,AK系列遠距離精度差等毛病開始凸現,游擊隊甚至用老式的美製斯普林菲爾德式步槍與蘇軍遠距離作戰,蘇軍士兵大吃苦頭。
二、從AK47到AKM,再到AK74,直至AK100等,AK系列的改進主要是工藝、重量和口徑,卡拉什尼克夫出於生產便利、士兵訓練和武器通用方面的考慮,對AK系列未作大的修改。AK系列的優點和缺點都和以前一樣突出(AK74的精度略好主要是依據彈藥的進步)。而在世界範圍內,以AK系列為原型的各類武器大獲發展,芬蘭的梅爾瓦特M76,南韓的K2,中國的81式,甚至丹麥的馬林斯M82,特別是以色列的伽利爾,都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射擊精度,大有青出於藍之勢。卡拉什尼克夫在訪華時曾當面對81式步槍的總設計師王志軍說:“你的槍比我的槍好。”恐怕未必完全出于謙遜。其實以前蘇聯的工業和士兵訓練的水平,在和平時期是否有必要在輕武器領域採取數十年一貫制的做法,值得商榷。反觀美國的斯通納,就並未躺在M16的輝煌上睡大覺,他的斯通納63開了組合式槍族的先河,總體水平大大超過M16,雖被美軍以代價太高為由拒絕列裝,但這種理念和開拓創新的意識很值得欽敬(說清楚,我並非認定斯通納的組合式槍族一定比AK的班用武器族高明)。
三、AK74主要的進步就是小口徑化。但前蘇聯在班用武器5.45毫米口徑的選擇上似乎有些輕率。據卡拉什尼克夫自己表示,當時在參考M16的基礎上,已研製出5.56毫米的彈藥,但軍方認為不能和北約用同一口徑,遂改為5.45。採用5.45是否經過嚴格和科學的論證,他沒有明言。但從AK74在阿富汗的表現看,5.45毫米彈不是很令人滿意,特別是遠距離侵徹力和殺傷力差(5.45彈雖有“毒彈頭”的稱謂,但其殺傷力主要是依靠彈頭內加空腔取得的)。後來俄羅斯開始6毫米彈藥的研製,似乎有亡羊補牢的意思,但大局已定,無法改變。AN94仍採取5.45毫米彈,也許是一種無奈。當然有人會說5.45毫米彈又不是卡拉什尼克夫研製的。但我認為一個大師級的武器專家不應只是武器本身的設計師,彈藥領域也應有所長。
四、最後這條有些對卡大師有些不恭。AK47的歷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這其中卡大師的貢獻自是第一位,但也確有幾分幸運。試想,如果納粹德國再苟延殘喘幾年,保不準MP44的地位要超過AK47。如果說必須在這二者之間選擇一支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步槍,我會不得不投MP44一票。AK榮耀了半個世紀,它的身上的光環有些過於眩目了。美華人對AK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專家認為,“在2025年以前,不會有比AK更傑出的武器”,說實話,我聽著都有些肉麻。但卡大師聽後,欣然表示:“我個人同意這種看法。”說輕了是驕傲自滿,說重了是固步自封了。AN94的橫空出世,震驚世界輕武器界,也不啻是對大師看法的一種否定。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必然的趨勢,不可逆轉。
最終定型並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產的AK-47突擊步槍了,這種武器是為機械化步兵研製的,同一年蘇聯軍隊正式採用AK-47。這種型號並沒有刺刀,機匣和許多配件是用衝壓工藝來生產的,採用衝壓工藝的好處是材料消耗少,生產效率高。許多人把這種早期的AK-47稱之為“第1型”,以區分1951年和1953年生產的AK-47。
AK-47的槍管與機匣螺接在一起,膛線部分長369mm,槍管鍍鉻;彈匣用鋼製成;AK-47的擊發機構為擊錘迴轉式,發射機構直接控制擊錘,實現單發和連發射擊;發射機構主要由機框、不到位保險、阻鐵、扳機、快慢機、單發槓桿、擊錘、不到位保險阻鐵等組成。
AK-47採用機械瞄準具,並配有夜視瞄準具。柱形準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門都有可翻轉附件,內裝熒光材料鐳221。表尺分劃為100~800m,一個分劃為100m,戰鬥表尺裝定300m。但使用瞄準具瞄準時,只能上下擰動準星作高低校正,無法進行風偏修正,而且夜間射擊時往往將準星護翼誤認為是準星。
AK-47的表尺射程為800m,有效射程為400m,但實際上300m以外都打不準了,連發精度更是低,按現代軍隊的要求已經是不能滿足了,這是AK-47的一個缺點。槍機框後座時撞擊機匣底也是連發精度低的原因之一,而且還會很容易震松瞄準具。(已有數個國家仿製出AK,以致出現了多個類似AK的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