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愛分享的老酒館

    一、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語言建構與應用”的素養達成

       “語言建構與應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語言建構與應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透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應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應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語言建構與應用”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高中生母語應用能力的形成、邏輯思維品質的成長、審美觀念素養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認同,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應用為基礎,透過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的建構得以實現的。在語文教學中,要拒絕“純內容分析式”的講讀教學,不要在分析課文內容上做過多糾纏;而應從具體語言文字的應用入手,透過對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字的意蘊;或者從整體瀏覽的感悟出發,到語言文字中找出認知的依據。同時又要避免“重言輕文”的現象,有些老師在教學中過於關注語言現象而忽視了文字內容,特別是對文言文的教學,有些老師只提及語言而忽略文字內容。因此,閱讀教學對文字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字的意蘊,正確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在瀏覽中培養語感,發展邏輯思維。

      二、“邏輯思維發展與提升”是在問題情境中藉助解決問題的實踐培育

       “邏輯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標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教學內容不確定、教學具有盲目性的生態環境,語文學科在高中層面上被學生邊緣化,語文被認為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學科,這與語文學科過於強調感性,過於重視主觀感悟的教學特點有關,也與我們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學生邏輯思維發展,尤其是忽視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不同特徵甚至將兩者之間混淆有著極大的關係。

         邏輯思維提升與發展,是在問題情境中藉助解決問題的實踐培育起來的。培育思維能力,首先在於如何才能創造“引發思考的情境”。唯有當邏輯思維活動產生之際,學習者才能擁有一種邏輯思維體驗;唯有透過“真正的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學生對學科的知識內容及其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產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正確態度,才能一體化地培育起來。問題是邏輯思維的開始。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提問題,還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把學習過程變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既要正確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也要正確引導學生從細節上發現問題。

      三、在瀏覽、體驗和表達交流中培養“審美觀念鑑賞與創造”能力

       “審美觀念鑑賞與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綜合應用,語文活動是學生形成審美觀念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審美觀念鑑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

      把握審美觀念邏輯思維的特徵,培養審美觀念想象能力。審美活動在本質上是形象思維活動,它受一般的認識規律約束,不同於抽象的邏輯與推理過程,很難用一般的邏輯語言來概括,而是需要透過生活本身的形象規律來實現。所以在審美觀念鑑賞與創造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創造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審美觀念想象力越豐富,對審美觀念物件的再現也就越真實,學生對審美觀念形象的再創造就越具體,學生的知識寶庫就越豐盈,學生的審美觀念鑑賞與創造的基礎也就越厚實。

      透過瀏覽、體驗和寫作培養審美觀念鑑賞與審美觀念創造能力。我們所說的瀏覽,既指“篇”的瀏覽,更強調“本”的瀏覽。新課標更加重視“整本書閱讀”,師生透過“整本書閱讀”的過程發現美,體驗美,鑑賞美,評價美。從“整本”名著中汲取資訊,豐富語言,比較對照,融合已知、浸入情感,獲得情感體驗,獲得精神享受,獲得自由想象,使瀏覽因升值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悅讀”。更進一步體驗生活中的真善美,體驗大自然萬物的真實美,並學會融入自己獨特體驗和獨立思考的創意表達,富有創意地表現美和表達美。

      四、多管齊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終極目標。“文化”的外延很廣泛。語文教學應應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傳承民族文化,實現民族文化自覺,樹立民族文化的自信。

        首先,要以心存敬畏識記和書寫規範的漢字。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因其承載著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而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電腦和智慧手機的普及,很多人已提筆忘字。高中語文教學中識記和規範漢字書寫的訓練在教學中缺失,使漢字的規範書寫問題愈來愈嚴重,硬筆書寫堪憂,軟筆書寫已出現斷層。

    第二,將詩詞、對聯等傳統文學創作與教學課堂內容相結合。長期以來,很多語文教師只顧跟著高考的指揮棒走了,缺乏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不夠,滲透不力,中小學生自覺自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很淡漠。我們有必要在教學課堂中利用名家或自創詩詞、對聯來匯入、總結,落實漢字文化的訓練,提升漢字文化的基本素養。

          第三,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動態演繹與創新。眾所周知,大部分中小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很多教師以為原因是古文的語言方式和我們現代人的差別太大,文字障礙太多,中小學生讀不懂,中小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疑惑,覺得既然不學習古代人說話,為何要識記文言詞彙和語法?我們可以從文化的視角引領中小學生走進文言文字,走進作者生活的時代,認同文言語言言簡意賅、簡潔明快,微言大義的文化魅力,體驗文言文作品中蘊含的情愫、哲理、美德等亙古不變的真善美質和生命意義。

          語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課程的使命之一是塑造人的靈魂。文字架起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教師從文化的視角引導中小學生感悟和體驗,從而促進靈魂走向高貴和完美,完成“教人成人”的過程,這個過程留下的痕跡的輕重取決於教師是否具有文化視野、文化自信和文化審美能力。所以,核心素養的根,在教師的文化自覺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槍炮師在阿拉德大陸的代表人物有誰呀?還有,尼爾到底是彈藥還是大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