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鹿一念

    有才華的大作家,不勝列舉。難分伯仲,沒有最才華,只有更優秀。

    最近讀了卡倫的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她的文字如詩,有種非同尋常的美麗。

    小說中對非洲大地的壯闊景色,及人們的風土人情著墨很多,對於景色描繪細緻入微,對非洲景色的熱愛自然而然從她筆底噴湧而出,平靜優美的筆觸,雋永平淡的愛人,哀怨美麗的莊園。。。

    書頁間惜生,她的愛得到永生。

  • 2 # 往後餘生靜待歲月

    每個人心中的才華之最自然因審視的角度和喜好不同而有所區別。讓我覺得特別有才華的作家是遲子建,她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深深撼動了我的心靈!這部著作有著豐厚的生態意蘊,書中對於大自然風景和人類情感的描寫唯美至極,令人心馳神往!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對生靈的關愛與體貼讓我動容,久久難以平靜!拜讀若干年之後,每每想起,還是會憶及那種滌盪心靈的感受,總有一種渴望迴歸自然,成為書中一員的嚮往!

  • 3 # 馬青寅

    我心中最有才華的大作家:憤怒的香蕉

    作品:《贅婿》

    本人看書少,但是網路小說可沒少看。雖然看的書作品可能少點,但是架不住網文字數多啊!光幾十部網路小說我怎麼也看了幾億字了,甚至有十億?總體來說網文還是一個爽字,就像新聞裡說老外讀網文:可以拿來戒毒。

    不過像最早接觸的幾個起點大神級作家,我覺得確實水平一般,甚至可以說水平低下(十幾年前的起點)。那些大神級作家我個人覺得也就“我吃西紅柿”的水平還能算的上是中等。其他的某些爆火作者,真的不怎麼樣,相當不怎麼樣。

    我甚至還特意去百度搜“文學性小說”,想看一看經典的、真正的文學性小說能到達一個什麼樣的檔次,於是我搜到了大名鼎鼎的《圍城》。

    然後大失所望。

    在我眼中,《圍城》通篇都是莫名其妙的比喻。就好像現在的沙雕情話“這是我的鼻屎,你是我的天使”一樣讓人莫不著頭腦。這就是中國當代最高檔次的文學性小說了?

    可能每個人品位不一樣吧。我覺得金庸的“射鵰四部曲”就是好作品,我看的上的作品。黃易的《大唐雙龍傳》、《尋秦記》都是好作品。但是梁羽生的作品就“極度無聊”,乏味。沒有缺點,也沒有亮點。古龍的作品就是行文水平明顯不高,其實跟起點的一些大眾作者也差不多,屬於中下等水平,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絕代雙驕》。

    不過一部作品既然能火起來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我更多看重一些寫作上筆法的問題。而廣大讀者們形形色色的各自在意一些其他的方面。

    比如《盜墓筆記》南派三叔的埋伏筆、搞懸疑、渲染氣氛的能力一流。

    比如《惡魔法則》的作者跳舞,設計故事、挖坑的能力非同一般。

    比如宅豬的《牧神記》,超越天際的想象力。在我看來它就是現代版的《封神榜》,作者在傳統架構的基礎上開創了一個新的體系,大氣磅礴,絕對的大製作。

    反觀起點“史上最高銷售紀錄”的《大王饒命》,我覺得就一般。雖然在這部小說的中期我看的非常高興,但是總體來說這部書的文學性一般,開頭和結尾的質量都不佳。所以《大王饒命》雖然也可以算一部不錯的小說,但是跟其他的一些作品比起來,並不是非常出彩。而這樣的書可以榮登起點的歷史榜單第一,由此可見閱讀人群在文化檔次上的分佈是一個怎麼樣的比例。

    每個作者有每個作者的功力。不過對於我來說,一部好的作品,其行文的水平高低是我格外看重的。我就認為一部好的小說,最起碼到一個新地方,“未寫人先寫景”是基本功,比如《西遊記》原版。

    但是有人就不喜歡“未寫人先寫景”,覺得與正文無關,覺得拖沓。這也是讀者的觀感有所不同吧。

    說了這麼多,我並沒有提及《贅婿》,事實上我也不想提及太多或者劇透。

    我只能說《贅婿》行文的功力,應該算得上是大師級了吧。

    我也不知道大師級是什麼水平,我只是覺得,比我們上學時學的朱自清散文,描寫的意境要更好。

    並且故事引人入勝。

    我不併是一上來就覺得《贅婿》的文學性很高。事實上我第一次讀它的時候根本就沒注意到什麼文學性的事兒,就是一路飢不擇食地追下去,追到斷更。只是覺得“好”,沒有其他感受。

    直到我第二次從頭再讀《贅婿》,劇情對我不再是“茫茫未知”的時候,我才得以有精力來觀察他的行文,然後就“哇塞?哇塞!”。

    歎為觀止,

    強烈推薦。

    哦對了,還有一部作品沒有提及。在我心中,自金庸和黃易的後,能入我眼的作品,能令我不惜讚美之詞大加讚賞的,先是《誅仙》,然後才是《贅婿》。這是按時間順序排列。

    這裡列舉的都算是長篇小說了,超長篇小說。並沒有涉及到一些中短篇作品。

  • 4 # 華年1979

    這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文學領域很難劃分高低標準,不過每個人心中都有最牛作家,最出彩的作品,我推薦的作家是餘華以及他的作品。

    餘華曾如是說: “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餘華的寫作風格,我以為,是剖開血淋淋的現實讓你“直面慘淡的人生”,從絕望中迴歸生命之初,重新再出發。

    在我第一次讀餘華的《活著》時,不是淚流滿面,而是哭的不行。二次讀的時候依然落淚不止,為生命的卑微,人性的偉大深深震撼,並於其中重新汲取生命中的能量,使我們更有理由,更有勇氣去面對人生的坎坷與無常。

    咱們再看看加拿大《國家郵報》 在2009年2月14日對餘華《兄弟》的點評:餘華用後現代的路數,嬉笑並不時雜以猥褻地提醒我們,當今社會上演了一出虛假戰勝真實,山寨戰勝原版的鬧劇。粗俗之人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看穿了精英的假面,最後人人都迷失了方向,沒有一個勝利者,因為誰都把握不住屬於自己的東西。

    未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餘華的作品有這樣的功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三十歲叫“而立之年”而不是“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