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東籬

    鄧小平的經典話語感人致深,原文原句集錄如下,共同學習分享。

    不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

    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

    中國不能再折騰了,不能再動盪,一切要從大局出發。

    實事求是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是提倡本本。

    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少說空話,多做工作,紮紮實實,埋頭苦幹。

    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主要標誌之一。

    對國家要愛喲!中國要發達起來,中國窮了幾千年了,現在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時候了。

    如何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主義。

    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

    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要創造一種環境,使拔尖人才能夠脫穎而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原文已再三稽核無誤。圖片源於網路。]

  • 2 # 勇戰王聊歷史

    志願兵:“請告訴祖國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祖國知道我!”

    1950年,一群二十來歲的青年為了保家衛國,跨過鴨綠江,進入異國他鄉。

    他們面對的敵人是前所未有的強大:裝備世界第一,後勤補給也是世界第一。

    而我軍,在參戰初期,很多前線部隊都吃不上熱乎飯。長津湖戰役,甚至出現整個連隊凍死的事。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時候,志願軍戰士們面對優勢敵軍,他們明知不敵,也毅然堅守陣地,直到全部犧牲。

    (這是長津湖戰役上,一位志願兵的腳)

    例如:上甘嶺戰役,當戰鬥剛全面展開,由於美軍炮火強大,我軍597.9高地11號陣地上計程車兵犧牲的只剩下一個人了。沒過多久,2號陣地也因“傷亡殆盡”,失守了。後來,志願兵指戰員開始使用“添油戰術”:每次只放三四個人,犧牲一個補充一個。

    這種戰術,在後來的阻擊戰中普遍使用。

    上去就是死,但是,沒人退縮。

    是什麼信念支撐著他們?

    “請告訴祖國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祖國知道我!”

    志願軍第63軍188師指導員賈文岐接受採訪時,是這麼講述當時志願兵信念的:我們中國遭到日本鬼子燒殺搶掠,受過這個罪。到了北北韓一看(特別是北部)老百姓受的那個苦。我們就有一個信念:

    “這種慘狀,不能在我們祖國再重演!所以,我們就是死,也要把敵人頂回去”!

    最終,這場戰爭,有197653位志願兵血灑疆場。

    緬懷烈士。

    就此一戰,打出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 3 # 每日一段歷史

    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你不要悄悄地流淚,你不要把兒牽掛,當我從戰場上凱旋歸來,再來看望親愛的媽媽……

    1984年1月,王建川隨部隊到達老山前線,期間他一直堅持寫日記,整整寫了兩本,準備在邊境戰爭結束後,把日記本和軍功章一起寄回家,作為獻給母親的禮物。1984年4月28日,他在一場戰鬥中犧牲,揣在身上的日記本被鮮血浸染。兩本日記作為珍貴遺物,被母親帶回家鄉。他在日記中寫道:

    當還擊侵略者的炮聲震撼大地,

    媽媽,請你不要把孩兒惦記,

    不付出代價怎能得到勝利?

    戰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裡,

    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

    這首小詩,最終變成了《再見吧,媽媽》的靈感源泉,被千萬人傳唱至今。

    向保家衛國,為守護祖國母親浴血奮戰的人民解放軍烈士致敬!你們是人民的英雄,你們必將永垂不朽!

  • 4 # 歷史微點

    ‘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麼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陝北百姓一起,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過黃河’。這是主席在1947年3月撤離延安時說的話。在一年後,他東渡黃河時,也同樣和陝北百姓說了一些發自肺腑的話,與主席眾多的名言相比,這樣樸實真誠的話,更能反映他心繫百姓的思想,也更加讓人感動。

    自1946年6月內戰爆發後,蔣校長一直把革命聖地延安視為眼中釘,1947年他決定對延安發起攻擊,並將任務交給了他的得意門生、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

    胡宗南不敢怠慢,一心要不負所望,爭取在這難得的機會中建下不世之功。於是他糾集25萬人馬圍攻延安,而當時我軍在陝北戰場的兵力不足3萬。

    面對嚴峻的形勢,已在延安住了十年的主席,雖然也不捨離開,但全域性在胸的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決定主動撤離延安以牽制蔣軍。

    但對於有人勸他‘東渡黃河以確保安全’的建議。他卻頗不以為然,他說:‘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麼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陝北百姓一起,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過黃河’。

    敵人向延安步步緊逼,我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的撤離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直到他們全部安全撤離後,主席才神情自若的離開延安。

    歷史的發展完全證明了主席的遠見,延安也僅過了一年一個月零三天就被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重新收復,又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一直到1948年,在取得宜川大捷後,敵我形勢發成了根本變化,我軍已徹底扭轉了西北戰場的局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及時對全國解放戰爭進行指導,準備迎接全國範圍的勝利,主席這才考慮離開陝北,東渡黃河,到華北去。

    3月23日,主席東渡黃河,結束了一年零五天轉戰陝北的艱苦戰鬥,臨上船時,他對送行的人們深情地說:‘我們馬上要過黃河了,來不及向陝北的老鄉們告別,請你們轉達我對他們的問候,謝謝他們一年多來對我們的大力支援,告訴陝北人民,我們不會忘記他們對黨、對人民軍隊的一片深情和友誼’。

    主席從少年時期起,就同情貧苦民眾,而且畢生致力於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他強調:‘緊緊的和華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華人民服務,就是我們軍隊的唯一宗旨’。主席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辦簽證有哪些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