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坡竹園
-
2 # 綠階窗前草不除
趁機修復好親子關係,這才是正題和關鍵!
如此多,打遊戲的孩子。
首先必須明確,孩子一直在家玩遊戲不是關注的焦點,也就是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孩子游戲是次要矛盾,而主要矛盾是親子關係很差勁或一般。
道理很簡單,因為父母的話,孩子根本不聽或聽不進去,父母對孩子游戲問題,不去上學只有焦慮,束手無策。家長問題才是真問題。如果家長只是單純考慮孩子的學習或學習成績,完全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整天遊戲不上學豈不太過正常?我不是教育專家,只是一個普通家長,這點常識還是明白的。
親子溝通出了大問題,家長責任。
我只能再三告誡父母,如果家庭教育出大問題,解鈴還需繫鈴人。家長不自我反省,不積極改變,卻徒勞一味地要求孩子不玩遊戲,是何道理?每次都是居高臨下對孩子說話,完全沒有一點教育方式方法,或根本就沒把教育當做家庭最大的事業,怪誰?家長不合格,孩子不欣賞或根本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對話,豈不正常?
親子溝通出問題,麻煩很大。
要想讓孩子重返校園,第一,陪孩子游戲,也就是與孩子積極打成一片,是他的天然父母,更是朋友,知心朋友,無話不談,充分信任,包括有限的父子界限不越軌,真正懂得孩子,再說得明白點就是,首先讀懂孩子這本書。忽視或漠視孩子的存在,只有學習成績,無疑就是現在的結果。站在孩子立場思考問題,問題迎刃而解。第二,遊戲,說明孩子還有救,因為還有熱情活力。假如遊戲都不玩了,也不想上學,這孩子真是廢了!唯有疏導而不是單純地阻止。第三,父母有沒有真正的愛好或熱情?有,就有辦法疏導。如果家長的生活一團糟,那我只能無語。第四,我一個朋友兒子天天打遊戲,20多歲大小夥子啦,天天遊戲不上班啊,要錢買遊戲裝備?我說多少錢?8千?朋友問咋辦?我說很好辦,不但要痛快地給,還要問:1萬,夠不?父母大氣一點,其實更有助於問題解決!試想,那他繼續3萬,5萬地要如何?我說你真沒腦子嗎?擔心啥?他早已是大人不是孩子了,何況你發現他要這麼多,你就輕易給?為什麼?不付出還想得到?如果是我,我根本不擔心。因為擔心無用,副作用更大,越擔心越容易發生問題。家長的格局眼光太小太淺,還指望孩子不打遊戲?開啥玩笑!父母沒多少見識,焉有不出問題的孩子?別指望學校教育出優秀學生。家長優秀,孩子才有優秀的可能!
家長,請首先抓住主要矛盾!
把親子關係修復好,否則,其他都是白搭。
有何辦法?請家長首先問一問自己,如何?
家長內心不強大,指望救世主?指望誰?
-
3 # 濃墨染青城
孩子玩遊戲是許多家長頭痛的問題,隔壁家孩子高三,整天玩遊戲不上學,一家人都非常苦惱,網線拽過,電腦砸過,孩子打過,都無濟於事,老師交淡過,好友勸導過,都毫無效果,最後上昂貴的小班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門心思在遊戲上,鑑於此種情況只能聽之任之了,這是孩子剛接觸遊戲時家長沒管控好玩與學的銜接,剛開始時孩子們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家長一定要及時介入:啥時間允許玩,玩多長時間就關機等條件來約束孩子們,讓孩子們剛懂事時就知道玩手機電腦要有節制的,現在十七八了,成人了,現在再管控真的晚了。唯一的辦法說服孩子出去旅遊或接觸心理諮詢師,儘量走出網路,去接觸一些正能量,積極向上,對思想觸動較大的人或事,能搬回多少是多少,確實無可救藥的可以趕出家門,要麼學技術要麼去掙錢,十八歲可以自力更生了,不上學再在家啃老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
4 # 知心薛—生命成長導師
雖然短短几個字,卻足以道出為人父母的無盡心酸,這個時代做了父母的人大都被這個問題困擾過,亦或困擾著。所以估計這件事情背後的硝煙家家不重樣。
其次,如果年紀已經超過16歲,收效更微弱,因為事實表明,16歲以後,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基本為零。如果有例外,那也是多年積累的教育開始有了一點效果,並不是當下開始,當下就有效的。
最後,說到辦法,相信如果現在有人說,杜絕孩子上網有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想必沒有一個父母不想要的,只要經濟能力允許。
這是因為我們不同父母對孩子接觸遊戲的允許標準是不同的。有孩子現在一天玩20個小時,他的父母覺得如果能減掉一半,那他們也是願意花重金購買的。有孩子一天玩4個小時,他的父母也覺得了不得,這個辦法他迫不及待地需要,當然還有父母覺得一個小時都受不了。
可是捫心自問,成年人的我們每天玩手機,刷抖音的時間累計多少,怕算一算,把自己都會驚呆的吧,所以針對自己家的情況,結合孩子的現狀,以他還有些可能做到的時間做個約定,想盡一切辦法督促他做到,而且一定要留出緩衝時間,如果剛開始太操之過急,就有可能失去一次機會,再要和孩子提這個事就又難了。
而這樣做的前提是,你還有機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聊天,否則這就成為第二項內容了,第一項是想辦法拉近與孩子的關係。
以上所有做法的實效,是年齡愈小,實效愈大。
-
5 # 扶禾心理教育楊老師
首先,在我們這邊,很多這樣在家玩遊戲不去上學的孩子,兒童青少年進入青春期,會有很多逆反心理,如果沒有愛和邊界的平衡,孩子就很容易失衡。
其次,孩子出現這些情況,與很多主客觀因素有關,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父母之間的關係能夠影響孩子與外面世界的關係。外面世界的關係就是孩子與同學老師的人際交往,與學習的關係。
再次,再來分析分析孩子的這些情況,孩子會沉迷遊戲,不上學,其實大多是在逃避學習,這逃避行為背後有其深層次的心理機制在起作用,是孩子自己認知行為模式有些偏差的地方。
當然,父母的縱容或默許或無可奈何的放任,都是相應的“合謀”。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很多事情也不懂,但是家長與孩子都要一起成長的,孩子在變化發展中,家長也要有變化發展,教養孩子的方式方法也要有變化發展。
最後,請家長務必尋求專業幫助,勿聽之任之。在這件事情上,靜待花開,耽誤的都是孩子,影響的是整個家庭。
-
6 # 長安君de雜貨鋪
遊戲是青少年成長中的攔路虎,不可掉以輕心!
80年代初,中國內地開始出現電子遊戲。無數的青少年深陷遊戲之中無法自拔。讓很多本來有機會透過學習成材的青少年成了人人厭棄的“廢柴”。
長安君就出生在那個年代,身邊不少同學就如圖上的少年們差不多,出入電子遊戲廳。每天都在想方設法的哄家長要錢買遊戲幣,去打電子遊戲。結果有些同學現在人到中年,依舊一無所成。
因為遊戲的設計初衷就是讓人快速獲得滿足感,這種獲得感比起枯燥的學習,那真的天壤之別。所以,很多青少年抵制不了誘惑,不自覺的就深陷其中。
後來出現了電腦,有了更高階的網遊,深陷其中的青少年更是多不勝數,甚至有了專用的一個名詞,叫“網癮少年”。
有些家長甚至不惜花重金,讓孩子去戒除網癮的學校來改變孩子,軍訓、體罰、電療,各種方式都試過了,結果卻並不如意,反倒讓孩子更加抗拒。
所以,孩子如果在家玩遊戲,不去上學,這不是一件小事。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更別衝動的想馬上糾正。
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方法。
瞭解癥結,才能對症下藥玩遊戲和不上學貌似是一個因果關係,但仔細想想,這個因果關係是不成立的。
不上學可以做很多事,去打工、去混社會、去發呆,玩遊戲只是其中一個選項。所以,得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
1、如果孩子對上學沒有信心,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回到學校去。那麼你就算讓孩子不打遊戲,他也不會回到課堂。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不妨啟發一下孩子,看孩子除了唸書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先把孩子從遊戲的漩渦中拉出來再說。
2、如果孩子只是一時的受挫,推一把還是願意學習的,打遊戲只是一種逃避的手段。
那麼就針對孩子受挫的原因給出答案,無論是補習、獎勵、還是其他的推力,總之讓孩子重拾上學的信心,這樣就可以化解了遊戲帶來的煩惱了。
3、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是遊戲天才,希望透過打遊戲成為職業選手。那麼你可以上網找一個真正的遊戲高手來虐孩子(現在有專門做這事的公司),讓孩子認清楚差距,從而喪失對從事遊戲職業選手的信心。這樣孩子自然也就不打遊戲了。
或者透過你的觀察和比較發現,孩子真的在這方面很有天賦,確實有成為職業選手的可能,不妨給孩子一些助力,讓他能夠獲得更好通往職業選手的資源,有可能真的走出另一條Sunny大道。
總之,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孩子目前面臨的問題。但也不能一味的覺得只有上學才是唯一出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只要孩子能身心健康,有所專長,哪條路都一樣可以通往羅馬!
-
7 # 醫生媽媽愛分享
孩子一直玩遊戲,說明遊戲吸引了他,要從根源解決問題,只能找到更加吸引他的內容。對某種事物上癮或者沉迷,恰恰是孩子缺少愛,呼求愛的一種表現,家長只能拿出更多的時間,高質量陪伴,讓孩子願意跟你敞開心扉,當愛在你們之間流動起來,有些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
8 # Ryan非魚
網癮少年除了在遊戲裡能找到自我價值,已經沒有什麼是能提起他興趣的了!
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去快速的徹底的改變他的心性!
帶他出去走走吧!去看一看或者體驗體驗這個社會的生存的艱辛!
透過這種辦法來慢慢喚醒他的內心吧!
-
9 # 美味留香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解決, 網路遊戲 現在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大部分的學生, 有好多學生都已經沉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 不光是孩子,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和成年人也有好多人沉溺於網路遊戲 。我的表哥就因為沉溺於網路遊戲 現在都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了. 網路遊戲確實是害苦了好多人,遠離網路遊戲, 健康生活 .
回覆列表
最多給他玩半個月,就得帶出去旅遊啦,在途中好好交流溝通,通常是學習壓力大,先不要求成績能去學校就勝利了一步,等到適應了交到了朋友,慢慢抓成績,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