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丨丶影視熊灬

    科技對電影創作的推動力12年參加某個考試,考藝術概論,最後一道大題論述,談科技發展對藝術的影響,一臉懵逼,想了很久用自己僅有能記得起的電影史的關鍵階段,寫了一篇論述。說來有緣,我當年那篇胡謅八扯,與題主今日的這個問題有幾處不謀而合之處,憑著記憶重新寫一下當年的答案,作為一個不請自來者的一點拙見。

    歷史上,電影的很多關鍵發展跟科技的推進都是有著必然的聯絡的,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某家咖啡館進行了公開放映,標誌著電影的誕生,這也是學習電影史都要學習的第一課,那一天對於電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天。

    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手段,我們能看到的畫面,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只是原原本本的將生活的場景進行還原,並沒有更多的創作。

    後來喬治·梅里愛的出現,原本只是一個魔術師的他,在看過盧米埃爾兄弟的放映後,瘋狂的迷戀上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投入到了電影的創作事業之中,不同於盧米埃爾兄弟,原本從事舞臺表演的他,成功的將二者進行了結合,並且對於電影的拍攝不斷的改進,並且開始對拍攝的畫面進行剪輯創作,真正意義的將電影從一門技藝變成了一門藝術,人們真正意識到原來透過二次創作,可以實現很多想象中的效果,如其最為有名的《月球旅行記》,在那個毫無特效技術的年代,拍攝了一部關於登上月球的電影。

    對於喬治·梅里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馬丁·斯科塞斯在2011年拍攝的《雨果》,一部獻給梅麗愛最好的情書。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被這一門藝術所吸引,投身到電影事業之中,直到1927年有聲電影正式登入到電影史的舞臺之上,雖然整部影片只有少許幾句的對白,但足以讓那個年代還停留在無聲電影世界的人大吃一驚,這一舉動極大的改變了電影業的軌跡。

    雖然早期有聲電影的推進也是受到一定的阻礙,一些習慣肢體表演的演員在一定程度上都比較地址有聲電影的出現,然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程序,人們總是會被魅力所折服。

    實質今日,聲音創作已經成了電影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演員的臺詞,場景的配音及配樂,環境音的創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導演進行情感的渲染以及幫助演員進行角色的塑造,各大電影節上最佳音效等聲音類的獎項也是頗受人們關注,現在人們再提起電影的時候都會加上一句,這是聽覺與視覺的藝術。

    1935年,美華人鼓搗了一部《浮華世界》,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真正意義上的三色系統彩色片,雖然影片整體的色彩十分豐富,然而從其他各個方面來說這都不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只能勉強算是合格。

    然而時至今日,電影的色彩也已經成為導演進行創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色調和色彩運用都能夠很好的契合影片的情緒和想要傳達的氛圍,在視覺上就可以給觀眾完成最直觀的傳送。

    我相信很多觀眾都無法忘記2009年《阿凡達》登入中國時候,那一票難求的盛況,這時候距離第一部3D電影,1952年的《非洲歷險記》已經過去了57年。《阿凡達》可謂開闢了3D電影的新時代,那之後3D電影如雨後春筍般一部接一部,然而質量上能跟《阿凡達》相提並論的,至今沒有出現。

    說到這裡,想給各位推薦一部2010年的紀錄片,我一直稱他為炫富紀錄片《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工業光魔,特效製作公司,35年為無數電影製作過特效,從最早的模型模具製造,用特殊材質捏製模型,進行動作捕捉,想必喜歡看奧特曼的朋友都知道,早起的日本特攝片,多由演員穿山怪獸的衣服,在模型城市裡,進行拍攝。

    從各種各樣的工具,再到CG技術的不斷完善,這幾年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利用動作捕捉技術拍攝《猩球崛起》,也可以看到《本傑明巴頓奇事》中布拉德·皮特逆生長的一生,

    其實科學技術一直都和電影藝術相輔相成的在一起成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影創作者們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所想要的場景,更好的打造如夢如幻的電影世界來呈現個觀眾,當然,現如今不乏一些創作者過度執著於特效所帶來的質感,忽略了電影最本質的初衷,一個能夠觸動人們的故事,技術更好的去服務故事,完成那些難以完成的想法,才是它們最好的結合。

  • 2 # 吾腔調

    要想實現題目當中的問題,並不容易,但有很多創作者一生都在實踐這種結合的路上探索。將藝術性和科學性同時指向電影這種創意載體時,我首先會聯想到一個跟電影這種創作載體關聯性不太大的一個領域,藝術展。2017年日本一場跨界新媒體數字藝術展覽來到中國站,展覽名為“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這場數字藝術展的創始團隊代表豬子壽之畢業於東京大學數學工程和物理情報學部,自幼對藝術和科學就充滿熱情,於是想嘗試做出數碼藝術商品。在集結了社會多個領域的藝術、科學領域專業人才之後,teamlab這個品牌一點一點走入大眾視野。第一次獲得廣泛關注的作品是teamlab一場舞臺藝術表演,Twitter上的點選量高達260萬次,也正是這次小範圍的成功,讓這個團隊得到了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主要作品構成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主題都不一樣,花舞森林旨在用數字技術模擬自然界裡的花朵盛放到枯萎的過程,這過程只有一次,下一次的盛放便與上一回完全不一樣了。當整個人沉浸在這場繁花盛開、枯萎、凋謝的過程裡時,有機會成為這些花朵的一部分——技術讓花朵可以在你身上完成由生到死的過程,如果你有時間仔細體會,很難不被這一平常不會花時間刻意去注意的生命現象所感動。從teamlab團隊火爆全球的數字藝術沉浸體驗展覽可見,藝術性和科學性想要融合到一起,對創作者的基本要求是擅於捕捉常常被忽視卻一直在進行的有生命力的自然現象,或是情感現象,這些事物被科學技術有機、有主題、有視角地整理編排後,呈現給觀眾,喚醒觀眾深埋於潛意識裡的情緒,喚醒觀眾對多重角度蘊藏的美的意識,大概就算成功做到完美結合了。2018-04-12 14:17——衡·Isabella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電視機頂盒被鎖定,如何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