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崆

    歷史看多了就會發現,第一個稱霸的往往很難撐到最後,陳勝吳廣第一個起義稱王,但最後覆滅秦國的不是他們

    陳友諒與朱元璋,陳友諒先稱帝,最後天下也不是他的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劉邦項羽等等。

    先稱王稱帝的人,因為覺得已經稱王了,內心便會鬆懈,而在當時天下還並非進入和平時代,所以誰鬆懈了,誰就會輸。

    還有眾人都不稱王,你去稱王,你就成了眾矢之的。別人把目光投在你身上的同時,其餘的實力強勁但又低調的人就會偷偷的暗自發展,最後趁玩的差不多的時候,再來進行一波收割。

    所以說,在不清楚競爭對手的實力的情況下,不要自大,華夏的哲學在大部分事情上都偏向於後發制人,你們打,我不管,別打我就行,我用你們打架的時間發展我自身的實力,等你反應過來想要惹我的時候,不好意思,你已經惹不起了。

  • 2 # 柳氏異聞錄

    成也齊桓公,敗也齊桓公

    齊國可以做春秋第一霸主離不開齊桓公,齊國敗落也離不開齊桓公。齊桓公一大特點就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小白這人是好事情愛折騰,不好的事情也愛折騰,折騰來折騰去齊國延續霸業的基礎都折騰沒了。

    先說齊桓公好的方面吧,他任用了管仲,重新整頓了齊國,他第一個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以此來九合諸侯。成為了春秋第一霸,但是齊國的霸業跟楚國的霸業不一樣,乃至晉國都是不太一樣的。楚國的霸業從開始到末期,他們核心不僅僅會盟諸侯,還有兼併土地。楚人滅國是一度是真滅其國,收了對方的土地,楚人滅申滅息後,直接置縣。某種程度上來說,春秋時期的楚華人很鐵血,他的霸業主要靠打。晉國的霸業屬於齊和楚之間,一方面他們靠打仗,另一個方面也靠以德服人。晉國有一個特殊優勢,這個是齊國沒有,楚國也沒有的,人家是周室宗親。當然,這是題外話,題內話是晉國從獻公開始,他們也在做並地的事情。齊國呢,也有在做,但是齊桓公這人吧,實在有點好面子。比如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這是好事情。齊華人的熱情感動得燕莊公送齊桓公一直到了齊境。齊桓公就說:“我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老燕,你這樣做讓我很為難。我不能對燕國無禮。”於是,小白就很爽快地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

    齊國雖然是第一霸主,但是他們家兼併土地並不是很多。因為齊桓公這人實在比較大方。再者,齊桓公晚年不僅人大方,心更大方。管仲死了以後,他開始任用易牙等人,搞得一連串庸政。然後,在太子的問題上翻了車。這個車翻得實在很厲害,不僅齊桓公自己因此身死名滅,齊國也亂了一陣子。內亂導致了齊國失去繼續霸業的機會。然後,更重要的一點是齊桓公後期,當時楚國已經崛起了。以楚國的實力,齊國想要繼續霸業原本的難度就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製作酸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