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杯醉9999

    綠茶是中國歷史悠久,品種最多,消費面最廣的一種茶類。蘇東坡曾寫詩“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綠茶的生產工藝萌芽於三國時期,到了唐代,蒸青做餅綠茶的製法已逐漸完善。陸羽在【茶經·三之造】中有記述“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由此可見,當時已熟練掌握了蒸汽殺青的技術,

  • 2 # 麗萍學妹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也是最早發現和種植茶葉的國家,陸羽就被稱為“茶聖”。綠茶最早起源於秦漢時期,西南地區酷暑難耐,勞動人民上山勞動逐漸認識並開始煮茶喝,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茶代表祥和溫馨,是饋贈佳友的最好選擇。研究發現,喝茶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大的

  • 3 # 會飛的糖豆豆

    當地的人們於是將蒲圻綠茶給士兵服用,沒多久大夥就感到症狀舒緩,洪武皇帝沒想到小小的茶葉有著如此強大的功效。沒多久洪武皇帝起義成功,做了皇帝之後,他和當時的宰相一同到了蒲圻,尋找隱士劉天德出山,沒想到恰到此時遇到了劉天德的長子,一個種茶為生茶農,當時見到皇上,劉玄一請求皇上為茶葉賜名,朱洪武一時興起,見這茶葉色澤翠綠,形似松峰,且攤放在手心,飄來陣陣香味,於是賜名了“松峰茶”。

    所以從這段流傳於民間的野史中我們可以看出,史上第一個種綠茶的人應當是劉玄一,而推廣綠茶第一人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乞丐皇帝——朱元璋。說起來他們在出現,又為綠茶蒙上了不少神秘而充滿絢麗的色彩。

    中國綠茶的歷史,中國綠茶的起源

    綠茶是歷史上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乾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綠茶加工的開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綠茶為中國茶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佈於個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中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綠茶佔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銷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佔內銷總量的1/3以上。

    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 4 #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綠茶起源於什麼時候?

    綠茶的稱謂,出現的比較晚,這與茶葉分類的青黃紅黑白有關。至於要追蹤溯源,探究綠茶起源何時,其實不好定論,因為最初時期,綠茶可能不是“綠茶”。

    西漢公元前五十二年,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種下七株茶樹開創了世界上人工種植茶葉的先河,吳理真因此被敬為茶祖,吳理真在蒙頂山脫髮修行,亦佛亦茶,首創"佛茶一家",被尊稱為甘露禪師。

    東漢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人,曹魏時期明帝太和年間博士張揖,他所著的《廣雅》十卷,其中記載“荊巴間採葉做餅,以米膏出之”。

    更早的記載,在《華陽國志-巴志》中,據說當年武王伐紂,巴人犒軍曾“獻茶”。《華陽國志》作為地方史志,應當是可信的歷史記載。綜合以上,可以認定,至晚在西周初年,巴蜀人就開始製作栽培茶葉。但是可以知道,製茶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

    《廣雅》中提到的東漢時期製茶方式,是採集茶葉後,用米膏做粘合劑做成餅(彼時茶葉粗老缺乏黏性,故以米膏塑形),應該是比較原始的曬青茶,至於是否存在精細加工過程,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無法定論。因為粗製茶葉,不經過處理,往往生澀味道很重,口感不佳。

    為了消除這種青澀味,茶葉製作經過了千百年的摸索,直到唐代才創造了茶葉的蒸青技法。蒸青後的茶餅,比原先的曬青茶餅品質好了許多。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對於餅茶的製作有非常詳細的說明,將技法分為七個步驟。蒸青後的茶餅,透過烘焙乾燥,去掉清澀氣味,提高了茶葉的清香味,也延長了儲存時間。

    到了宋代,在茶葉口感和味道的提高方面,又有了很大改進,在鮮葉蒸青之後,增加了壓榨工序。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提到,“蒸壓惟其宜,研膏惟良。”作為一代帝王,他對茶葉的壓榨工序極為肯定。此時,除了餅茶之外,蒸青和炒青散茶,也一併在市面上流行著。

    經唐、宋、元的發展,炒青綠茶成為茶客之間的主流。到了全盛時期的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頒佈詔令,“罷造龍團,惟採茶芽以進”,不許再製作餅茶,改為進貢茶樹尖芽製作的茶葉。不管朱重八“罷造龍團”的初衷如何,在客觀上極大的刺激了炒青技藝的發展,由此進入製茶工藝的完善期,此後再沒有大的改變。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山東地區的兩種名茶。一個是濟南長清縣靈巖寺的“禪茶”,另一個是青島嶗山太清宮的“道茶”。這一禪一道,成為茶文化的兩顆明珠,交相輝映,又展示了膠東地區深厚的人文和歷史底蘊。

    先說說靈巖寺的“禪茶”。唐代 《封氏聞見錄》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藏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相仿效,逐成風俗”。這位降魔藏禪師,是神秀大師的弟子,禪師在泰山大興北宗禪法,傳授僧眾煎茶、飲茶之道,高僧輩出的靈巖寺,成為中華煎茶道的北宗祖庭,成為流傳至今“禪茶”。

    另一個名種,是嶗山茶。據民間傳說,嶗山綠茶最早的茶種,是長春真人丘處機、邋遢道人張三丰在嶗山修道時移植過來的,開始是作為道家的修身祛病的養生飲品,並不為外人所知。這是傳說,關於嶗山綠茶的信史記載,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出於南茶北引的想法,在1957年冬,由青島園林管理處移植了江浙名種,在太平山南坡進行試驗。起初無一存活,損失慘重。1959年,又在太清宮附近試種,由於客觀環境影響,無人悉心管理照料,極少存活。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量種植嶗山綠茶的農戶才開始出現,嶗山綠茶也逐漸進入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性心梗是血管全部堵死心臟停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