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小草山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涉及到很多方面,在這裡只能簡要的申述個人看法。其實如何評價魯迅本人及其作品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讀者自己去閱讀《魯迅全集》,只有自己進入到魯迅的文字以及其生命歷程中才會對魯迅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魯迅逝世後,關於魯迅的悼念文章、聯語有很多,其中又以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輓聯最為出名“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寥寥數語就將魯迅的著述與人格勾勒出來。今將魯迅文學活動簡單梳理如下,以求給大家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一 文學創作。1 小說類。魯迅有三本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 《吶喊》中最為知名的兩篇是《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狂人日記》一般被視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新文學的開山之作;《阿Q正傳》的名氣自然也不待說,當年在報紙上連載,還沒有刊載完畢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再者,這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第一篇被翻譯介紹到世界文壇上的作品,當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讀到《阿Q正傳》後也大表讚賞。當然其知名篇目也有《孔乙己》和《故鄉》《社戲》,這些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彷徨》中最為知名的是《祝福》和《傷逝》,這兩篇也曾選入中學課本。祥林嫂的悲劇命運格外令人同情;涓生和子君的離合也令許多青年唏噓不已。相比《吶喊》的亮色,《彷徨》的氣氛顯得格外低沉壓抑。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第三本小說集,值得說明的是這是一部歷史小說集,寫作時間跨度之大再魯迅小說中為最。這是魯迅對中國上古神話和先秦諸子的改寫,如女媧補天的神話、大禹治水的神話、嫦娥奔月的神話,老子、墨子、莊子等,充滿著奇崛的想象力,其中《鑄劍》《起死》尤為人所傳誦。 值得一提的是魯迅的小說創作數量不多,也沒有長篇小說,但是他在中國現代小說各個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開創了描寫農民和知識分子的先河、吸收外國小說的橫斷面的小說技法、注重敘述等等,所以有學者說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裡開始,又在魯迅手裡成熟。知曉中國現代文學的人都會感覺到魯迅小說的魅力。

    2 散文類:《朝花夕拾》。魯迅回憶童年時期的文章,寫的十分從容真摯,其在百草園的學習、長媽媽對我的愛意等格外動人,整體充滿回憶的回憶,是“硬漢”魯迅中的柔情文章,可見出魯迅的另一面。

    3 散文詩類:《野草》。這是魯迅作品中公認最為難懂的,每篇篇幅不長,但是格外費解。這是魯迅在特殊心境下的寫作,是魯迅思想最為矛盾時期的反應,他曾對他的朋友說《野草》裡有他的全部哲學。其中充滿著黑暗、虛無、復仇,充滿悲觀絕望之聲,所以魯迅序言說不希望青年讀他的東西,以免被感染。但是《野草》的價值不會因其晦澀而有損傷,因為這是進入魯迅心靈的必由之路,其瑰麗的想象真是令人驚咋。

    4 雜文類:《墳》《熱風》等。魯迅的雜文集由16部,這裡不一一列舉。魯迅雜文數量之多在現代作家中無可匹敵,其雜文創作也充滿了文學性,批判與睿智,幽默與詼諧,呈現出另一幅面貌。魯迅雜文讀起來十分過癮,足可見出魯迅的睿智,尤其是論戰部分,驚心動魄。當然也有看不起魯迅雜文的,如作家王朔,他認為魯迅雜文稱不上文學,又沒有一部長篇小說,因而在文壇上“矗不起來”。可以說這是一種短見,隨著歷史的發展,魯迅雜文的價值也必將得到認可。

    二 翻譯:魯迅在進行文學創作之餘也十分重視翻譯,事實上,魯迅的翻譯數量也十分巨大,幾乎可以與長做等量齊觀。1938年《魯迅全集》的第一版就是把魯迅的創作集為十卷,翻譯集為十卷,一共二十卷。魯迅提出的“硬譯”方法在翻譯界也是獨樹一幟,似乎在現代中國也只有他敢於提出這種口號。以翻譯來說,魯迅對外國文學的引介,對翻譯理論的貢獻等自不待言。

    三 學術著作:《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尤其是前者知名度十分高,幾乎成為從事學術研究人員的必讀書,而且魯迅開創了中國小說史的研究正規化,他對中國古代小說的梳理在今天仍然具有權威性。

    四 古籍的整理、校勘:如《會稽郡故書雜集》《唐傳奇集》《嵇康集》等等,魯迅秉承著清代學者的小學功夫,也餘也一直在從事古籍的整理與校勘工作,其所校勘的《嵇康集》尤為知名,在古籍整理方面貢獻巨大。

    五 金石學:魯迅工作期間在也餘經常蒐集各種墓誌、碑帖、漢代畫像磚,從事著這些古物的研究,如果翻看《魯迅日記》的話,這種狀況可以看得十分明顯。在金石整理方面,魯迅也可說建樹頗多。

    六 美術:魯迅在現代中國最先提倡木刻運動,而且扶植了大批現代木刻藝術青年,對中國木刻的傳承起到了巨大作用。

    無論如何,我們不僅要看到魯迅不僅是一個作家,文學家,還應看到魯迅是一個翻譯家、文學史家、出版家、編輯家、收藏家、美術家,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為複雜的人,也是最為深刻的人,其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當然,魯迅並非一個完人,魯迅不止一次表示過他憎惡自己,憎惡自己身上的毒氣和鬼氣,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希望自己的陰暗不要傳遞給青年,他有他的喜怒哀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的剛烈;“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是他的柔情。他的婚姻(與朱安),他的兄弟關係(與周作人),他的論戰(與陳西瀅、梁實秋、高長虹等),他死前的遺言(一個也不寬恕)等等都曾引起爭議,關於魯迅的各種緋聞、質疑、辱罵、排擯等也此起彼伏。不過無論怎樣,魯迅在現代文學史中已經揹負了諸多的“罵名”:抄襲、世故老人、墮落的思想家、挑剔學潮等等,又何妨再增加一個呢?

    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何一箇中國現代文化史中的前驅者會招致如此命運?不論時人及當下的人如何詆譭魯迅,魯迅的思想、人格、風骨仍然是許多知識分子所企慕不已的。如果想理解現代中國,理解現代文化、理解現代文學,那就必須閱讀魯迅,魯迅始終是無法繞過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魯迅=現代中國。

    不過,寫了這麼多,說了這麼多,還是希望大家多讀讀魯迅,真正從著作中感受“大先生”的風采。

  • 2 # 平靜的時光87136907

    魯迅是思想文化巨人,論及他的文學事業的地位,在現當代中國無人可比,無人能及。

    魯迅年輕時懷抱改造華人精神的夢想,棄醫從文,以”我以我血薦軒轅”豪情,自從筆耕不輟,直至生命最後一息。

    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均為傳世之作。有人問魯迅為什麼沒撰寫長篇小說,我想那是因為

    先生平時需要寫的大量雜文,回擊並澄清來自思想文化陣地左右兩方面對他攻擊與誤解。這來自佔據先生大量時間與精力。這些雜文許多都是文學精品,你只要悉心閱讀,仍能給我們許多啟迪。

    另外,魯迅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以及介紹、翻譯外國文學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當然,我無意把魯迅說成古今完人,然而,他對中國的文化貢獻無疑是巨大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給幼兒佈置戶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