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點點歷史
-
2 # 宋安之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入關以後第一位皇帝,廟號為世祖。
按理說王朝的開國皇帝一般稱之為祖,或為太祖或為高祖。而第二位皇帝如果幹的不錯應該稱之為太宗,太為大之意,差不多是宗裡面最好的廟號了。
但第三代的後繼之君順治帝廟號卻稱之為祖,再加上他的兒子康熙帝廟號聖祖。清朝一共是三祖一太宗。因此很多人認為清朝沒規矩亂稱呼,我們先不說康熙這個聖祖廟號,因為他的確沒資格稱祖,先來說說順治帝的世祖廟號。
順治帝的世祖廟號其實是合規矩的,但又有很多水分的。
世祖:一般是斷代史開創者,比如漢光武帝劉秀。或者該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之特定廟號,比如元世祖忽必烈。他們雖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卻往往開闢了該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
順治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使清朝從關外一方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全國性政權,使清朝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因此按世祖廟號制度來說他可以稱之為世祖。
按廟號制度來說,順治帝是沒有水分的。
但按實際情況來說,順治帝的世祖廟號水分很大的。
因為入關統一中國的不世之功其實大部分都是攝政王多爾袞打下的。
入關以後由於天下局勢不明朗,所以很多滿清貴族覺得效仿當年金國佔據北方半壁江山就好,或者在北京掠奪一番退出關外。而多爾袞又迅速確定了統一中國的宏偉目標。
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指揮下,滿清打的大順政權李自成一蹶不起不知所蹤,也有記載是次年被農民所殺。殺死張獻忠,滅掉了大西政權。並且一鼓作氣南下破了南明最強大的弘光政權。
當時天下最具威脅的三大勢力,李自成之大順和張獻忠之大西直接被滅。南明最強大的弘光政權被平定,南京被佔據,使南明再也沒有佔據半壁江山劃江而治的可能。
可以說是攝政王多爾袞帶領清朝走向全國性政權的,也是他指揮大軍東征西討的使清朝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基礎。至順治七年多爾袞塞外狩獵猝死之時,全國也就剩下南明最後的永曆政權苦苦掙扎,如果多爾袞不猝死,那麼永曆政權也要被他所滅了。
順治帝的不世之功大部分都是多爾袞的功勞,所以他的世祖廟號就擁有了很多水分。
攝政王多爾袞可以說是順治帝一生的陰影,使很多人認為他的世祖廟號有水分,這種觀點甚至一直延續至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順治帝世祖廟號水分大的原因所在,按廟號制度他符合條件,按實際情況,他的確擁有很大水分。
-
3 # 我是越關
古代歷史中稱得上祖的都是具有一定實力水平的人,比如創立基業的人稱之為太祖;比如魏太祖曹操、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建立國號的君主為高祖;漢高祖劉邦、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等等。
世祖的定義是;雖然不是王朝的奠基人也不是王朝的開創之人,但是卻開創了王朝內一個嶄新的時代,比如漢世祖劉秀、魏世祖曹丕等等。
福臨世祖的廟號顯得水分太多,原因就在於清朝嶄新的時代並不是他開創的。
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之後多次發動了對外戰爭。1640年,皇太極領導發動了松錦大戰,之後奠定了滿族的大業。此時的福臨尚在襁褓之中,根本沒有任何功勞可言。
到了1643年皇太極去世之後,因為豪格和多爾袞爭權,雙方被迫妥協,一人退讓一步,6歲的福臨登基稱帝。但是朝廷大權實際掌握在多爾袞手中,所以清朝政府的所有決策權都是由多爾袞發出的。
1644年清軍入關,開創了滿清王朝一個嶄新的時代,從此之後滿清王朝遷都北京入主中原,也是因為這件事福臨被後世定為世祖。
但是實際看來,當時年僅7歲的福臨能夠做到什麼,朝廷的所有大權都在多爾袞手中,實際的功勞更應該算是多爾袞的。福臨只不過是恰好在位而已,沒有福臨,清朝照樣也能有如此的發展。
相比於漢世祖劉秀、魏世祖曹丕等人福臨的廟號簡直就是白撿來的。對於世祖的稱號簡直就是貪天之功以為己有。綜和整體功勞和建樹而言,福臨只是運氣太好了。
-
4 # 梨落相思引
他有什麼功績?當時實際執政的是他的叔父多爾袞他既不能同他的父祖相比 何況皇太極廟號才是太宗更不能同他兒子相比他有什麼資格成為世祖?
清朝三祖一太宗,不只是康熙的聖祖廟號有很大爭議,就是康熙父親順治帝的世祖廟號也有很多人認為不配,今天先不說康熙,就說說順治帝為什麼被人看輕呢?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以“祖”為廟號,多為斷代史的開國之君,後繼之君多用“宗”來作為廟號,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文治武功,廟號依然是“太宗”,但是歷史上也有些例外。
光武帝劉秀,雖然是東漢開國皇帝,但是仍然繼承漢朝大統,廟號“世祖”。
隋明帝楊廣,雖然在歷史上爭議非常大,但是廟號依然是“世祖”。
永樂大帝朱棣,廟號“成祖”,這個得單獨說明一下,朱棣的廟號本為“太宗”,在嘉靖時期改為“成祖”。
據此來看,清朝開國前四位皇帝“三祖一宗”確實有些過分,尤其是康熙的“聖祖”廟號,康熙能擔得起一個“聖”字嗎?
順治廟號“世祖”的最大原因是,在他統治時期,滿清入主中原,由一個地方政權,變成了全國政權,屬於開創了新紀元,如此看來“世祖”當之無愧,那水分從何而來呢?
這就要從順治繼位說起
簡單來說,福臨能夠繼位,完全是滿清內部權利鬥爭的結果,皇太極去世後,豪格和多爾袞是朝中最具實力的兩個人,由於雙方相持不下,福臨繼位其實是雙方勢力的妥協。
六歲的福臨繼位後,大權實際上由多爾袞掌握,從滿清入關,到定鼎中原,基本上都是多爾袞的功勞,而小福臨實際上是坐享其成。
多爾袞死後,十四歲的福臨親政,此時已經1651年,中原基本穩定,南明被壓縮在西南,而鄭氏則盤踞東南沿海,勢力微弱。
福臨的執政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首先他重用漢臣,對清朝的統一起到了積極作用,澄清吏治,鼓勵墾荒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和歷史上很多明君相比,並沒有過人之處,之所以順治在歷史上知名度高,很大原因是他和董鄂妃的感情糾葛,以及出家之謎。
綜合以上來看,順治是當不起“世祖”這個廟號的,當個守成之君還算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