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而實哥
-
2 # 子椿1
從八十年代以來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現在他們的父母都成了老人。既便是在同一地方生活,也無法照顧周到,尤其是老人生病或獨居。所以這個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牽頭組織養老服務機構。以社群為基礎組織志願者和專職服務工作者,大量開展居家養老。同時提供安全、平價、認真的各種有償家政服務。再加以養老院的設定,這樣不僅解決老年人困難,也可以提供就業崗位。
-
3 # 長路星辰
子女異地就業的比例越來越多,也衍生了無數個老飄族。其實他們的戶籍在哪並不重要,關鍵是醫療保險能順利的在異地銜接,這個比戶口更重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同時,人口老齡化比重過高,自然會對社會以及國家產生很大的影響。以下幾方面比較明顯:社會負擔加重;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家庭養老功能減弱;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突出。等等。
為應對人口銳減以及老齡化的問題,我認為,全社會都要重視老齡化問題,特別是政府更要承擔主要責任,有針對性的出臺相應政策,以更好應對老齡化問題的不利影響。
一是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完善居民養老福利保障體系,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之外提供其他的養老保障體系,如養老基金等商業的養老保障。
二是加強醫療健康改革 。改革醫療保障體系,讓老年人充分享受醫療條件進步的福利,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延長老年人的壽命。
三是改善居家養老環境。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裡,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四是加快社群老年服務建設。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群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諮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併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專案的社群老年人服務體系。
五是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六是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七是積極發展老齡產業。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
八是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加大宣傳普及老年法的力度,將老年人法規列入國家普法教育計劃,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積極開展老年人的守法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先進典型,依法懲處殘害和虐待老人行為,營造出健康老齡化的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