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毀我塑我
-
2 # 一處力工
十多年前,我跟團去過一趟臺灣,臺北進高雄出,跑馬看花留下一些粗淺的印象。客觀地說,臺灣的基礎設施不及大陸,因為這些基礎設施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倆蔣後期臺灣政客內鬥頻繁,根本無力顧及老百姓的福祉。旅程中利用早晚尚未登車之際,我特意閒逛了超市和菜市場,覺得臺灣的物價跟大陸差不多,有些物品的價格甚至比大陸還便宜,街上早市的大餅油條,個頭和味道跟大陸的一樣。至今仍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絕大多數騎摩托車的臺灣人,在紅綠燈路口絕不超線停車,這一點大陸的交通參與者還有很多提高的空間。因為跟團旅遊的限制,跟臺灣當地人接觸的機會較少,感覺臺灣年齡偏大一些的當地人,對來自大陸的同胞尚有善意,臺灣當地的年輕人或多或少會有歧視的感覺出現。總的來說,臺灣是大中華的一部分,臺灣的老百姓跟我們同根同源,由於所受教育和宣傳的影響,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和我們相向而行,深信用不了多少時間,這種分裂的狀況終將結束,如果可能的話,我想再到統一後的臺灣走一走看一看。
-
3 # 臺灣房產網
1.臺灣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臺灣保持得很好,主要是客家和閩南一帶,比如媽祖文化, 象普渡啊,歌仔戲,關帝,中元祭等等,都非常盛大,而且各大廟宇香火鼎盛,小廟宇也是星羅棋佈,兩岸佛道交流極其繁盛,去臺灣旅遊,尤其是到臺北以外的地區,就象是在福建的漳州泉州的感覺。
2.臺灣有很多可以做透析的地方,並且透析技術很發達,被稱為“洗腎之都”,這些不一定全部醫院,有可能就在某座大樓裡面
3.臺灣摩托車很多,但是臺灣不禁摩,而且從某些方面來講沒有人敢禁
4.在臺灣買東西不可以講價,在大陸講價是一件稀鬆平常甚至可能就是一個小習慣,但是在臺灣不可以
-
4 # HELLO樹哥傳媒
十多年前,我外公和我說過一些臺灣的冷知識,給我留下一些粗淺的印象。 1、在臺灣,不少閩南人都自稱為“河洛郎”。河洛文化起源河南,而客家人的祖籍就在河南。因歷史原因,不少客家人遷往福建,後輩又到了臺灣,他們至今還稱自己為“河洛郎”。 2、在河南鄧州市有個“臺灣村”,那裡居住著臺灣高山族後裔1270人,佔大陸高山族總人數的50%,數量之多,歷史之悠久,在大陸絕無僅有。 3、在臺灣,其實沒有阿里山,正確說法應是「阿里山區」,範圍包含著數十個山峰。 4、全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達3952米,地跨北迴歸線,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傳承併發揚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將時尚與古樸完美融合,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
5 # 酒酒八百七
我有一個關於臺灣特別冷的知識 如下:..................
...............
....................
............
臺灣人可厲害了,一天能吃18公斤鳳梨呢,頓頓都有茶葉蛋,餐餐都有榨菜吃!好幸福呢
-
6 # 豆豆柚講故事
2、臺灣省在漢朝和三國時期稱“夷州”,隋朝和唐朝時期稱呼為“流求”,宋朝時稱為“琉球”,元朝時稱為“瑠求”,明朝洪武年間稱呼為“小琉球”,到了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於臺灣稱為“臺員”,清朝稱為“臺灣”,並設定了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
3、臺灣有一種小吃叫“七里香”,其實是炸雞屁股。
4、臺灣把茭白叫做“美人腿”。
5、走在臺灣的各個街道上會看到很多內地地方的名字,就比如廣州街道,長沙街,南京路,重慶路等等。
6、日本天皇沒有去過臺灣,但是裕仁當皇太子時去過臺灣,還種了一棵樹,結果這棵樹長蟲子了,快死了又被國泰人壽保險給錢救活了,現在這家公司的標誌就用這顆樹了。
7、臺灣到了中秋節時,喜歡一家人聚在一起烤肉和品柚子,之所以有這個中秋烤肉的風俗源自過去醬油和烤肉醬打的一句廣告語“一家烤肉,萬家香”。
8、臺灣大保健是合法的,而且有些打著理髮店的招牌。
9、臺北市的街道名字是1947年一個上海來的建築師叫做鄭定邦的人命名的,他把中國地圖浮貼在臺北街道圖上,然後將中國地圖上的地名依照東西南北的方位一條一條畫在臺北街道上,所以熟知中國地圖的人就不會在臺北迷路了。
10、臺灣有些節日不同於我們,我們過六一兒童節,而他們4月4是兒童節,還有其他也不同,比如8月8是父親節,這個節日是為了頌揚和紀念抗日戰爭為國捐軀的父親們。臺灣9月28日是教師節。
11、臺灣的書籍大多都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的豎版排列,封面是在書的背面,所以我們看的時候估計會很不習慣,而且臺灣的書籍普遍都很貴。
12、要是從廈門到臺灣其實坐飛機也不算很近,因為不能直飛,中間有一連串的禁飛區,通常需要向南或者向北航行,然後再繞飛到臺北。
13、“手天使”是臺灣的一個公益組織,主要是為重度殘疾人士提供某些特殊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是每個人一生只能申請3次。
14、河南省鄧州市有個“臺灣村”,這裡原本叫做上營村的,後來給改了,那裡世世代代居住著臺灣高山族的後裔,現在人口數量已經有1000多人了。
15、七星潭並不是一個潭,而是一個海灣。
16、珍珠奶茶是起源於臺灣省的,1983年開泡沫紅茶店的劉漢介開始製作奶茶,然後加入了各種東西,不過一開始大眾不太買賬。
17、臺灣也有清華大學,而且仍延續清華大學舊稱“國立清華大學”,位於新竹市。
18、臺灣基隆市古稱“雞籠”後來光緒元年在這裡設立了基隆廳,才把雞籠改為基隆,含義就是“基地昌隆”的意思。
19、臺灣人口2000多萬人,姓氏卻有6000多個,甲乙丙丁金木水火都是姓氏。
20、臺灣人把“滑鼠”叫做“滑鼠”。
21、在臺灣不能包粽子送人,因為只有在辦喪事的時候才會包一些粽子。
22、餃子在臺灣是按個來賣的,不同於我們這邊的按盤,按斤來算。
23、臺灣很多便利店,這裡面除了會賣一些日常用品,還可以在裡面吃東西,交水電費,購票等等。
24、“例假日”並不是我們這邊所說的女生來例假的日子,而是指週末的節假日。
25、“鳳梨酥”裡面的內陷並不是鳳梨做的,而是冬瓜。
26、臺灣人不喜歡吃辣,比較喜歡吃甜食,要是在這裡說要加辣,估計也不會辣到哪裡去。
27、臺灣人最看重的兩個職業是醫生和律師,因為收入高又受人尊重。
28、臺灣人把機車叫做“機車”,當地沒有禁摩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人手一輛機車,尾氣排放也是相當多的,總體來說臺灣的空氣汙染也是挺嚴重的。
29、臺北是臺灣省會城市,但區號卻是02
30、臺灣的車子車牌上面寫著的是“臺灣省”。
回覆列表
說一些少有人知的臺灣吧:
一、手天使?都臺灣的醫學很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呢?“手天使”大家可以搜一下,專門為男性殘障人士服務的,需要提前申請並預約。
二、這,在臺灣是合法的?!
一樓一鳳,大寶劍在臺灣是合法的,這緣於出臺的社會秩序維護法,各城市可以劃出一塊地方作為交易場所,這點有點像荷蘭。在這塊地方實行管理,辦牌照,衛生防疫,衛生檢查,收稅等等。但這塊地方必須與學校教會保持一定距離(這個距離是走呢還是打車呢?),總之離旅遊區近,不過實行得不順利,雖然不順利,在臺灣有交易雙方都不罰的說法。
臺北之夜
三、打狗?
高雄的古稱為打狗。和丐幫的打狗棒法一的聯絡是竹。當年這裡有個少數民族為了抵禦海盜,在港上設立竹竿陣,發音類似打狗,漢字便為打狗,這處港口叫打狗港,後來日本佔領時期,覺得不雅,而打狗的發音又近似日語的高雄,所以,高雄始有名字至今。
高雄的街上都是機車
與士林夜市齊名的高雄六合夜市
四、101大樓醜嗎?瀋陽方圓大廈這象徵著孔方兄的大廈,設計師是臺灣人,臺北101大廈也是他設計的,號稱臺北第一醜。不過比較方圓大廈來還是漂亮少少的,這人設計過不少驚世駭俗的作品。
臺北的101大樓,和孔方兄的標誌
五、為什麼福州長樂機場飛到臺北要那麼長時間?
福州長樂機場不直飛臺北,要繞到上海,再飛臺北,廈門高崎也不是走直線飛臺北,而是往南繞道,都繞過中間的海峽。
六、臺灣為什麼不禁摩?
臺灣的摩托太多了,你如果到臺灣省臺北市或高雄市,滿街的摩托嗡嗡嗡,尾氣也重(以為臺灣空氣好麼?反正我們去的那幾天,臺南PM2.5達到180)。但臺灣卻不禁摩,表面來說,摩托便宜,1萬多人民幣可以買輛新的,騎著方便省油停車費便宜,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敢禁!哪一任市長都不敢!為什麼?怕選票,敢禁就下臺。
七、反智的臺灣?
其實臺灣特別人格分裂,你到夜市上,街邊小店裡,都特別的親和,一聽你口音,便會問哪裡來的,你如果說山東或者廣西,他們都知道,或者家裡老人有那裡來的,交往起來很平常。但如果你看臺灣綜藝節目,那裡就象是一群智障,可能覺得智障重複一千遍其它人也成了智障。
八、鴨霸是什麼意思?
臺灣人說安啦,大家都知道是好了,沒問題的了,而鴨霸這個詞,如果非要強翻,大致是行,你牛!或者是像香港人的揸FIT人,如果朋友之間說,就是你牛!而議論某人鴨霸,大致相當於這個比較強橫,臺灣陳啟禮的外號就叫鴨霸王。不過這個詞在煙臺又不一樣,煙臺是說鴨巴子,類似於土鱉。
九、臺灣人的翻譯為什麼這麼特別?
周星馳電影裡的達文西,實際是達芬奇;雪梨?不是我們吃的雪梨,而是悉尼。肯尼迪,臺灣是甘迺(同奶)迪,士多啤梨就是草莓,賓治就是賓士,百分比,香港人是巴仙,而臺灣是爬,比如70爬,就是70%,等等。總體,臺灣更俚語話,不兼顧信達雅。
十、中國傳統文化在臺灣保持得很好
主要是客家和閩南一帶,比如媽祖文化, 象普渡啊,歌仔戲,關帝,中元祭等等,都非常盛大,而且各大廟宇香火鼎盛,小廟宇也是星羅棋佈,兩岸佛道交流極其繁盛,去臺灣旅遊,尤其是到臺北以外的地區,就象是在福建的漳州泉州的感覺。
臺北名剎,龍山寺,香火鼎盛
十一、外省掛與眷村?
當年常凱申帶60萬潰軍走臺灣,隨軍家屬近70萬,臨時安置地便是眷村,如果沒去過,大致可以想象一下大規模的城中村就是這樣的風格,林青霞鄧麗君齊秦就是眷村人。臺灣當地管這些人叫外省人或外省掛,外省來掛單的,水火不容。現在這些地方還有一些窮人住,也都成了旅遊景點,比如臺中的彩虹眷村,臺北四四南村,新竹東大新村等等。
臺北眷村四四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