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園道人修仙記

    雲漢鑫曰:作為衝陽真人王信安道長的嫡傳徒孫,師爺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立志振興中國道教的動力!

    道教,是我們華人的教!是中國文化的根,以下是我為紀念王信安道長百年誕辰的紀念文集作的跋,現分享給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守護好道教這個華人的精神家園。通道教就是愛中國!

    正文如下:

    中國近現代是典型的亂世,國土割裂,戰火連綿,政局動盪,再加之天災人禍盛行,現實充滿苦難。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痛苦的折磨。其中,宗教階層的痛苦較之其他階層的人則更為沉重,因為他們所感受到的痛苦不止是在肉體上,更重要的還在心靈上。宗教人士從來就是一個善於構建理想世界的階層,他們習慣於以自己的信仰去影響、改造現實。然而,歷史和社會並不一定會按照他們的主觀願望前進。如果說在太平盛,理想與現實尚有幾分彌合的話,那麼在亂世,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則會急劇地擴大,以至於形成尖銳的對立。清末民初以來就是這樣一個時代。

    由於宗教人士的理想受到現實的壓迫,理想實現的途徑受阻,甚或失去了任何可能性。他們的身心不免處於一種極為焦慮、傍惶、壓抑之中,這是宗教階層所特有的一種憂患之感。這種憂患,它既包括對社會現狀的考慮,又包括對個體安身立命之地的思索,映現到哲學思想的高度,便構成了自然與反自然之辨這一特定的時代主題。本質上說,宗教人士的自然與反自然之辨,都是旨在回答與解決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和矛盾問題。但是,他們有的側重在社會整體層面上,試圖以理想矯正現實,使社會的秩序復歸於和諧;有的則側重在個體層面上,以理想批判現實,試圖以超現實的世界彼岸去尋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我精神的自由,從而表現為某種思想傾向或理論形態的差別。

    王信安道長就是道教界人士中一個極富有鮮明個性的人物。無疑,他的理論興趣和實踐確實是在自然之上的,但問題又似乎並不如此簡單。王信安道長不單是表現為對社會的關注,而且也表現為對個體精神自由的追求。他的無為與有為,不單是體現在理論層面上,而且也體現在實際行為實踐上,表現為一種曠達縱放的生活情趣或嚴肅認真的工作方式。王信安其人及其思想較之其他一些玄學人士更為複雜。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把握王信安道長其人及其思想的特質,複製出他的歷史真貌,客觀地再現王信安道長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呢?用不著說,王信安道長所處的時代早就成為歷史,王信安其人也早就成為歷史人物,今人已經無法親聞其聲,親睹其面,親觀其行。儘管歷史留下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但這些資料僅是一些殘缺不全的死物,它自己並不會主動地說話。今人所做的工作恰恰就是要恢復他的歷史真貌,使這個已經逝去的先師復活,以一種活靈活現、有血有肉之軀重現於我們的面前。這是任何一個負有歷史責任感的工作者所無法避開的矛盾,也是他所必須解決的矛盾。我們要做好這項工作,無疑應該忠於歷史,以儘可能豐富的、完備的歷史資料為依據。這是研究歷史的前提或先決條件。然而,僅僅做到這一步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注意研究方法。我這裡所說的方法,特指某種觀念或視角。歷史是死的,對於某一特定的歷史物件來說,有關資料也往往是死的。但是,歷史研究從來沒有停滯在一個水平上,從發展趨勢看,後來者往往居上,學術領域有日新月異的變化。這原因不是別的,就在於方法的進步、觀念的更新、視角的提高。我們上面所說的可能是老生常談,但對於筆者來說,在研究王信安道長時卻應該自覺地奉為圭臬。

    基於此,我想就本書所選取的王信安道長的遺作和紀念文章的視角或分析問題的方法予以重點說明。這個方法,在內容上也就是把王信安道長其人及其思想和事蹟當作一個複雜的整體,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再現或復原歷史的真貌。當我們從"縱向 "的視角契入王信安道長思想這一特定物件時,首先進入視界的是一個動態的演變著的理論體系。王信安道長思想蕪雜,儒道互陳,但這種思想上的矛盾現象並不是王信安道長自己的疏忽或理論上的漏洞,而是說明其思想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

    大體上說,王信安道長早期崇尚道學學習,中期傾向於道教實踐和弘揚,強調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和諧統一,在人們面前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天人合一 "的理想的客觀世界。然而經過反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運動,王信安道長的理想幾乎破滅了,與此相應,他被迫選擇了自然與和諧對立的立場,把理論目光轉向自我意識自身,在主觀意識領域設計了一個理想的精神自由的世界。

    然而,王信安道長的思想演變,只是理論表層或理論興趣的轉向,而不是意識深層的觀念轉換,其早期道家式的理想與信念業已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情結",牢牢地潛藏在他的心理底層。因此,如果我們把王信安道長後期的思想和事蹟再在"橫向"上切下一刀,剝離掉玄學理論的表層形式,在其精神世界無比逍遙與自由的外衣下,可以發現一個極端苦悶、彷徨、痛苦、焦慮的靈魂或情感世界。

    王信安道長並不止是一個專務於道教事業的建設和恢復的實幹家,他更為著稱於世的是那種曠達縱放的生活情趣或行為方式,所謂名士風度,而名士風度乃是其早期的理想和價值目標實現途徑受阻而激憤之物。由於理想與現實的嚴重分裂和對立,他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以適應環境和平衡自己的心理,從而表徵為內在理想與外在自我形象相分裂的雙重人格特徵。

    這就是王信安道長,這就是歷史上王信安道長的真實面貌。歷史決定著邏輯,或說決定著我們把握它的特定方式。顯然,我們認識歷史所採用的是橫向與縱向,表與裡、動與靜相結合的方式。這一方式,可以稱之為是一種類"網路 "的方法,它可能更符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原則。

    以上所說,當然只是我的主觀設想,至於能否達成預期目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自知學識有限,在寫作過程中,頗感力不從心,筆難達意,況且本人所見也會有偏頗、謬誤之處。因此,本書畢稿,心裡頗有些忐忑。卻也只能不揣愚陋,斗膽把拙見公諸於世,請大家批評指正。

    (南嶽紫竹林提供,本文為王祥之道長為《王信安道長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作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什麼是皮卡車?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