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旺晟雄
-
2 # 蘭臺
雍正帝所謂的新政本質上就是繞開他父親康熙帝“永不加賦”的緊箍咒,悄悄的給老百姓加稅。
第一、“攤丁入畝”並沒有讓清朝地丁收入大幅度提高。康雍乾嘉道鹹六代帝王,從康熙二十四年一直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前夕,清朝地丁銀一直在2800萬-3100萬兩白銀之間浮動。
康熙二十四年全國地丁銀:2823萬兩;
雍正二年全國地丁銀:3028萬兩;
乾隆十八年全國地丁銀:2964萬兩;
第二、“耗羨歸公”實質是清世宗和官員共同瓜分老百姓的“浮財”。清朝財政說白了依然是軍國主義財政,朝廷的收入主要用於供養皇帝、貴族、大臣與軍隊。
所以清朝地方財政少則62.45%(奉天),多則92.7%(浙江)是要上繳中央的,這叫“起運”。
留在地方的叫“存留”,但即使“存留”在地方的錢,80%左右也用於驛站維護(軍需),地方行政辦公費用嚴重不足。
剩餘的錢如果地方官想修橋鋪路必須事先申請,事後報銷(奏銷制度),手續異常的麻煩。
清朝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儘可能把錢都用在軍隊上,給地方事務用錢越少越好,最好沒有,最好的當所有事物都是當地士紳交完稅後自己自籌辦理。
但是,實際操作中地方有許多政務是必須要花錢,而且沒辦法事前打報告的,“救災”、“修路”、“滅蝗”這種正經事兒我就不說了,說說不正經但是必須的開銷:欽差大臣、往來官員應酬就是很大一筆開銷。
招待了欽差不見得領縣令的情,不招待,嘿嘿,那欽差可記住這個縣令了,回頭省城見到巡撫這麼一說,縣令恐怕就當不成了。
曹寅六次接駕康熙帝,本質上就和縣令接待欽差是一樣的,皇帝說要住曹家家,曹寅好意思告訴康熙,要不您打地鋪?家裡地方小。
也就是說清朝前期官場虧空,主力不是貪汙,也不是借國庫,主力是地方行政開支所帶來的職務性虧空。
這一點清世宗本人都一清二楚,他在上諭裡提到大興宛平縣經常因為“虧空”被彈劾,但是這兩縣“虧空”不是貪汙,是因為經常有臨時性公務,不得不挪用國庫資金導致。
另一個更為諷刺的例子是清世宗派自己的心腹,傳說中清高宗生父陳世倌去做山東巡撫清理山東官場虧空,結果做了兩年山東巡撫的陳世倌離任時自己還創造了12.7萬兩白銀的“虧空”。
清世宗根本不管問題出在政府財政分配上,而是一味強硬追繳“虧空”,官員又不能點石成金,再說制度性虧空憑什麼要官員自己掏腰包貼補?
最直接的例子;曹寅接駕時是挪用了大量公款給皇帝修樓,修院子,但是那樓、那園子是修在江南織造府,產權屬於江南織造府,不屬於曹家;你讓曹家彌補虧空,那是不是把樓和園子都還給曹家?
所以,清世宗要官員彌補虧空,各級官員當然只有壓榨老百姓,清世宗也覺得自己這麼要求有點過分,所以他乾脆把康熙朝屬於灰色收入的“火耗”直接變成合法政府收入,之後所謂養廉銀其實就是清世宗和官員們一起“分贓”。
以最早實行“耗羨歸公”的山西為例,山西前三年耗羨銀,每年必須撥二十萬出來還山西之前全省欠下的五十萬兩白銀的虧空。
一直還到雍正四年才把虧空還完,這些虧空不能說沒有貪汙腐敗,但是大頭絕對是職務性、制度性虧空。
“耗羨歸公”就是清世宗加徵的一門新稅。
在實行“耗羨歸公”之前,吏部右侍郎沈近思就提出清世宗這麼高,必定會造成“耗羨之外再添耗羨”的情況出現。清世宗也默認了沈近思的擔憂是對的。
果不其然,耗羨歸公實施後,四川就率先推出了“餘平銀”專案,每徵收一百兩火耗加徵六兩餘平銀。
說白了,“耗羨歸公”和王安石變法中青苗錢逐漸變成青苗稅一個邏輯。
第三、官紳一體當差是清政府對士紳階級進行重複徵稅官紳一體當差這個政策沒有在全國推廣,只是在河南實行過一段時間,這個政策本質是典型的重複收稅。
攤丁入畝的實質就是田賦、差役和丁銀逐步合一,形成“一切出于田賦”(袁良義,《從明一條鞭法到清一條鞭法》)
也就是說朝廷應該拿錢去僱人服役。
加錢?做夢!
加徵士紳和自耕農一筆錢,補齊中間差價,甚至還可以從中再賺一筆。
河工大量逃亡怎麼辦?
這不就是重複徵稅嗎?
總而言之,雍正帝的新政說到底就是繞開康熙帝“永不加賦”的緊箍咒,透過間接加稅的方式增加清朝中樞的財政收入而已。
另外,雍正帝在賑災上也非常吝嗇,根據學者統計,乾隆朝六十年,平均3.3年發生一次大自然災害,而雍正朝十三年,平均1.9年就發生一次大的自然災害;換言之,雍正帝在位十三年裡,清朝遭遇的大型自然災害比乾隆朝多得多,但是,雍正十三年時間總共賑濟災民花了多少錢呢?
雍正十三年之間,江南賑項,凡用一百四十三萬。——乾隆二十一年戶部統計
作為對比,乾隆元年到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在賑災問題上花了多少錢?
乾隆元年至十八年用至兩千四百八十餘萬。
-
3 # 幸運蛙
如果雍正的新政成功了,那麼清朝估計到不了道光就得滅亡。因為雍正的所謂新政就是變相的加稅而已。如果加稅來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康熙不會啊?還用得著雍正嗎?所以雍正並不懂治國。幸好乾隆及時糾正了他的錯誤,才讓清朝又多存活了百年。百姓造反只有一個原因,稅負無法承受了,不得不反。
-
4 # 牛頓21號
兩種結果
1.政局動盪,國家不再穩定,清朝提前滅亡。
2.貧富差距有效的減小,緩和階級矛盾,延續清朝壽命。
-
5 # 胡瑞嵐298
如果雍正的新政成功,加稅至百姓,人民受苦會激化矛盾,白蓮教的反清復明會得人心;加稅至富人,富人會轉移財產甚至遠跑東洋,人心不穩。唯有抑制好吃懶做的八旗,新政才會成功!
-
6 # 深圳時尚
沒有假如,事實是雍正的改革是成功的,我們只要對比一下康熙駕崩時候留給雍正的庫銀和雍正駕崩時留給乾隆的庫銀就知道結果了。
-
7 # 紫色幽靈正版
雍正的新政是: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這樣的政策能夠使國庫充盈,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官員腐敗。要知道有句話叫: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樣的政策損害了地主士紳階層的利益啊。士紳是地主階層啊。你讓有功名的人也去幹苦差,交公糧。那讀書人肯定不幹呀,他們寒窗苦讀為了什麼?不就是想享受特權嘛。士紳靠什麼掙錢?窮苦人家為了避稅,把自己的田地掛靠在士紳名下,因為士紳不用交稅的。士紳收掛靠田地的掛靠費生存的。所以有了矛盾呀,士紳肯定不幹了。
讀書人再往上不就是官員階層嘛?火耗歸公了,火耗是什麼?相當於地方稅,都歸官員所有。當官的沒有了這項收入,只靠俸祿是養活不了一家人的。沒有了明面上的進賬,那怎麼辦呢,只能做貪官了呀。這又與國法不容。這就產生了矛盾。
雍正為什麼被黑,不就是損害了地主階層的利益了嗎。讀書人的特權嚴重縮水,所以雍正被讀書人罵了多少年了。什麼弒父篡位,莫須有的罪名都按到他頭上了。
後來的皇帝,乾隆上位以後,他爹給他留了很多遺產。他把他老爹的政策基本上推翻了,惹不起呀。不如做個富家翁唄。敗家子唄?清朝從乾隆時期就沒落了呀。如果能夠一直實行下去,不敢想象,也許會富強延壽,也許提前大清滅亡。誰說得準呢。
-
8 # 古月雲淡峰青
你估計是二月河的小說看多了,首先已經把雍正看成一個大大的好皇帝了,新政其實有兩面性的,不然乾隆為什麼廢除?所以歷史沒有假如!
-
9 # 瞻矚見子度
雍正這個新政,也不算失敗吧?
制度方面軍機處、密摺制度、秘密立儲制度 都保留下來了吧。雖然密摺在康熙時就有,但卻是在雍正時期制度化的,所以也列進去了。
別的方面暫且不提,單就行政制度方面,不但成功了,後來的皇帝還繼承了,然後呢,結局在近代史中都學過了。
經濟方面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也都成功實施並保留下來了吧。
不過 清查虧空 這一點後來者並沒有很好的繼承,當然也不太可能,就算雍正費盡心思設立養廉銀,該貪的還是要貪,無非嚴打的時候少貪一點。
結語雍正的新政不論成功與否都是在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專制時代的背景下進行的,就算後來的皇帝完美繼承下去也脫離不開這個時代背景。
冷兵器時代的騎兵再厲害、單兵武藝再高強,面對一挺加特林機槍也只能徒嘆奈何。
清代皇帝的整體質量還是很高的,但受禁錮的是思想,不是繼任皇帝的質量。
-
10 # 15172239998
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性質永遠不會變,變的,只是方法和途徑,不變的,永遠是剝削!皇權和皇族,永遠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
11 # 小飛說文化與歷史
雍正先是費盡心機打敗了其他皇子登上了皇位,緊接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力排各種障礙,甚至不惜得罪各方勢力推行的新政,這個新政在雍正朝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清王朝的國力在雍正朝得到了實質性的增強,並且他的“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得到了最基層的農民的擁護,因為這些新政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應該說比動不動就免去稅負要強的多。
雍正推行的“火耗歸公”的新政,為國家的增收和年輕老百姓稅賦負擔都起到了很明顯的作用。到了雍正十三年,康熙留給他的那個徒有其表的爛攤子,被雍正基本上收拾歸攏的挺好的了——雍正登基的時候大清國庫只有不到七百萬兩白銀,但是在他死的時候,大清的國庫裡已經有了超過五千萬兩的白銀。
僅就這個資料來看,雍正的新政是非常成功的。這個成功不僅僅體現在國庫的充盈,更加體現在國庫充盈的同時並未增加老百姓的負擔,相反普通百姓的稅負得到了減少,這應該算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但是,這種新政根本持續不了多久,乾隆皇帝命中註定了會敗掉康熙和雍正的積累,他後期好大喜功,沽名釣譽,又奢侈浮華,揮霍無度的皇帝。這就是所謂的活的最長,在位時間也是最長(包括四年的太上皇)的清乾隆皇帝。
至於對待新政的態度,乾隆除了享受,就是不表態,從他這一任皇帝都這樣,後面的嘉慶等人更是陷入了其它挑戰,自顧都不暇,哪有功夫維持先人的“新政”呢?
-
12 # 大白白野
謝謝邀請。雍正帝屬於改革派,他在位期間多項改革對清朝影響很大,像我們常說的軍機處以及完善秘密立儲制度就是雍正帝搞的。康乾盛世,中間有十三年雍正當政時期,這是承上啟下的時期,雍正糾正了康熙晚年怠政存在的弊端,為後世乾隆強盛奠定了一定基礎。
雍正應該是傑出封建君王,由於雍正繼位競爭對手多,雍正對這些競爭對手進行了無情打擊,這些競爭對手對雍正到處進行誹謗,使雍正名聲在社會民間不太好。其實,雍正是一位很有才能,做出很多政績的皇帝。
雍正皇帝胤禛1678年出生1735年去世,1722年登基當皇帝。是康熙帝第四子,21歲被封為貝勒,32歲晉爵雍親王,44歲當皇帝。
雍正帝繼位後提出“政治一新”的局面,和所謂“蕭規曹隨”不同,表明推行新的政治政策。雍正改革主要內容有:實行耗羨歸公制度。清查虧空。實行養廉銀製度。實行攤丁入糧制度。推行士民一體當差政策。確立秘密立儲制度。完善奏摺制度。設立軍機處。雍正在經濟政治改革同時也搞文化的移風易俗。尊孔、大力提倡拾金不昧、崇佛、迷信天人感應之說,大搞祥瑞。提倡說官話。
雍正帝改革新政總體來看是成功的,具有積極意義,糾正了康熙帝時期存在的不足,鞏固了清王朝統治,為出現乾隆朝盛況打下了基礎。耗羨歸公、攤丁入糧、令富人增加賦稅而減輕貧民負擔、清查虧空、打擊貪官汙吏、對邊疆地區加強管理等等都是可取的。
雍正帝新政收效很大,有的作法延續到清朝結束。雍正帝是封建社會明君。
回覆列表
去翻書吧。總體看雍正帝改革是成功的。但是乾隆帝后來全面廢止了其父改革措施。這也可能是嘉慶帝之後清王乾衰敗的深層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