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大叔的弟弟

    個人見解

    心學並不是封建統治的工具,而是開發人的心智,發掘自身潛力,實現自身價值,解決世間萬物之謎的終極哲學,作為心學的鐵桿粉絲,我認為心學不拘泥於死板的宋明理學,不能被封建統治作為思想枷鎖來束縛百姓的思想。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學針對封建統治來說還會有點反動,不利於封建統治,所以明清後期的集權化管理模式下,是不能容忍心學的學說的發展的。

  • 2 # 儒者讀書

    其實在《明朝那些事兒》裡作者當年明月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將其描述為類似地下組織的存在,如同官場上的神秘者。

    不過說到底心學這麼符合人的學問怎麼就不能成為主流呢?

    因為制度。

    幾乎所有跟隨王陽明學習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心學的某些觀點,尤其是關於知行的觀點。

    但當時的主流是程朱理學,準確的說是教條化了的程朱理學即所謂“禮教”,這一個集團是既得利益者,當然不會容許可以威脅他們地位的存在,不止心學被排斥,還有李贄的叛道思想、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的反君思想,都是不佔據主流的。

    但它們又同時深切的影響著一個個知識分子。毛澤東論新事物產生時論述的好,新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很可能要經歷舊事物的強烈絞殺。而看看史實也就知道,王陽明之後,心學雖然說“銷聲匿跡”,但它的影響力卻在一步步擴大,直至明亡,它已經為廣大知識分子所接受。

    然而後來發生了什麼我們也都清楚,清兵入關、文字獄、修改歷史、文化閹割等等,所有的適合人的學問是沒有發展空間的,只有作為奴的學問被一陣闡釋。而到了近代、現代,心學不是正在散發出它的光輝嗎?在舊的時代,不適合心學的生長,但是在當今,是最適合心學的生長的,當然也需要更多的有志者去學習,去傳承。

  • 3 # 遠處吹來陣風

    王陽明過世后王的心學因為弟子的不同見解逐漸分化為左右兩派。又細分為王門七派,其中江右王門楚中王門閩粵王門北方洛陽王門為右派。泰州王門浙中王門為左派,右派逐漸歸附儒學正流,東林學派就源自於王門右派。王門右派的學說最終被黃宗羲顧炎武王船山繼承,再次發揚光大要到清末的王船山受到曾國藩的推崇。王門左派中分為浙中王龍溪和泰州王艮兩派,何心隱李贄繼承了泰州王艮一派,這派最終因為李贄受朝廷迫害在監獄中割喉自殺何心隱被朝廷在監獄中杖斃為結局。王門左派傳播中和佛教的禪學結合越來越密切,王龍溪的浙中派還是王艮的泰州派後來都流於狂禪學說。王門左派最終因為張居正毀天下書院領袖人物被朝廷迫害而逐漸失傳。

  • 4 # 傳說111781981

    因為儒家人反對,特別是張居正嚴厲打壓。後來心學派系勢力大(因為心學反儒家思想),儒家又恬不知恥的承認心學,現在王陽明屬於儒家代表,心學一度成為歪理邪說,內容嚴重與孔孟相違。包括中庸之道也於孔孟相違,這情況是孔孟之道沒有發展,並且悖論重重,儒家人以補漏洞的方式吞併學術。心學沒有消失,而是成為恬不知恥儒家人的學術補充而已。

  • 5 # 直江信綱

    任何一個學派在“掌門人”死後都會發生不同觀點的分裂,形成若干支脈,王守仁的心學也是一樣。並不是王學不見了,而是王學門人形成了不同的支派。

    首先,這題目下扯什麼“王學反對儒家”的,純屬無稽之談,還是回去看《霍光傳》的好。心學和理學本身就是宋明之際對於儒學的不同解釋,怎麼會有所謂反對儒學的內容呢?就算有觀點不同那也只是門戶之爭,並沒有超出儒家思想的大框架。

    再有,王學雖然曾經一度受到朝廷的打擊,但是終明一代傳者不斷,何心隱之死也是張居正打壓言路的結果,並不是對王學有什麼偏見。

    說正題。

    江右王門、浙中王門、南中王門、楚中王門、閩粵王門、北方王門、泰州學派,並稱王門七派,各有不同。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江右、泰州、浙中三派。

    江右王門一般被認為是“正宗”,畢竟名氣最大,徐階就是這一派的。

    而王守仁最賞識的弟子王畿,則開創了浙中王門。

    泰州學派,又名王學左派,主張思想解放,“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王艮、何心隱、李贄都可以算作這一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品不好還是運氣太差,為何林沖老是遇到討厭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