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聞事實錄

    地處山西省西南,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資源,孕育了萬榮花鼓這朵藝術之花。其歡快、熱烈的舞蹈語彙,多變、靈活的鼓點節奏,表達了人民群眾積極樂觀、熱情向上的生活態度。文章透過對花鼓的形式、打法、表演、套路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煉、總結出萬榮花鼓的風格特徵。

      【關鍵詞】萬榮花鼓 表演形式 風格特徵

      山西晉南地區長期以來被人們冠以“花鼓之鄉”的稱號。“花鼓”在當地的流傳曾有過“繞城西北東南走,處處皆聞花鼓聲”的說法。可見,“花鼓”在當地十分普及,特別是在萬榮縣尤為興盛,一般用於迎神賽社、古廟會慶典、鬧元宵和村民踩院子等喜慶活動,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王企仁老藝人說:“要想辨別是否是正宗的萬榮花鼓,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遠處聽鼓點,即顫音與固定打法的套路節奏;二是,近處觀表情,即生動、形象、詼諧、活泛的表情,這也是萬榮花鼓最顯著的兩大風格特徵。”

      一、擊鼓手法獨特且靈活花哨

      萬榮花鼓的低鼓、高鼓、多鼓雖各有打法,但有一個基本打法,這就是均以右手為主,左手為輔,右手擊上鼓面打半拍“咚”,左手擊下鼓面打半拍顫音“都兒”,連續音響則為“咚都兒”。一般左手打法相對單一,右手打法、節奏變化較多。左手握鼓槌時,在保證不掉的基礎上,要儘量做到腕部鬆弛,只有腕部鬆弛,才能敲擊出顫音。如果腕部發僵,敲出的音響就是單音,鼓聲聽起來就會顯得沉重、呆板、乏味。左手的顫音擊槌靈活、歡快,這是敲好萬榮花鼓必須訓練的基本功,也是區別於其他花鼓擊法的特色所在。

      萬榮花鼓的擊鼓技巧都在手上,所有力量都要集中在手腕和指尖上,要做到點點不空、點點不漏。高鼓主要有正擊、反擊、勾擊、顫音、吸腿擊鼓、吸腿繞膝擊鼓、蹲步繞膝擊鼓、蹲步掏腿擊鼓、並腳蹲步雙掏腿擊鼓、弓箭步(正、側)掏腿擊鼓、踢腿(前、旁)掏腿擊鼓、單跪掏腿擊鼓等擊鼓技法。低鼓的擊鼓手法主要有撇擊、挑擊、繞擊、甩擊、拉擊、戳擊、摟擊、掏擊、點選等十幾種打法,還有吸腿擊鼓、蹲步繞膝擊鼓、立式掏腿擊鼓、蹲步掏腿擊鼓、臥式掏腿擊鼓等。

      二、面部表情誇張活泛且眼神傳情

      打花鼓時面部表情是很重要的,要求表演者在表演時,表情活泛誇張、眼神傳情達意,情感收放自如。表演者應時刻注意與其他人的配合,對舞姿動作、節奏處理等要嫻熟自然,用豐富誇張的面部表情使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生動,富有靈性;同時還要時刻與觀眾進行情感互動,以“情”感“情”,這裡的第一個“情”是指演員的表情,第二個“情”是指觀眾的感情。表演者透過面部表情與觀眾進行直接的交流,加強觀眾對舞蹈表演的觀感體驗,從而實現共鳴,使表演的氣氛達到最高點。

      田金川老藝人在傳授萬榮花鼓時總結了自己個人的表演心得:“面帶笑、頭放活、動作不難鑼和鈸,手擊鼓、腳踏鑼、頂腦搖的就是鈸,內要緊、外要松、喜怒哀樂看眼睛。”這說明了表情在花鼓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眼神的運用,更是不可或缺,要將心底油然而發的情感,透過眼神傳遞出來。

      三、表演套路豐富多彩且寓意深刻

      萬榮花鼓經過多年傳承、洗禮,至今流傳下的套子有:一點油、鴨子浮水、鳳凰三點頭、白菜捲心、風攪雪、龍擺尾、三閃腰、踏四角、蟬蛻皮、倒推磨以及三錘、四錘、五錘、六錘、七錘、八錘等。新添的套子有:祥雲繞頂、大鵬展翅、腰纏萬貫、遍地撒金錢、膝下黃金、徒步青雲、步步高等,除此之外,萬榮花鼓還與雜技結合,增加了桌上打鼓,凳上打鼓,槓上打鼓(打鼓者在槓上或立或臥或倒掛)等技藝。

      萬榮花鼓的每個動作、每種打法都是非常講究的,以多鼓為例,頭鼓的動作稱為“祥雲繞頂”,象徵祥雲籠罩,萬事如意;臂鼓的動作稱為“大鵬展翅”,象徵展翅高飛,寓意志向高遠,豪放闊達的心態;腰鼓的動作稱為“腰纏萬貫”象徵財源滾滾來;膝鼓的動作稱為“膝下黃金”也象徵財富;腳鼓的動作稱為“徒步青雲”寓意前途光明,步步高昇。又如兩錘,象徵二龍戲珠;三錘,象徵三陽開泰;四錘,象徵四季平安;五錘,象徵五福臨門;六錘,象徵六六大順;七錘,象徵七竅玲瓏;八錘,象徵八面威風等。萬榮花鼓的動作和打法通常具有非常吉祥的含義,體現了人民群眾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寄託於鼓舞之中。

      四、舞蹈動作吐納有根、靈活隨性

      擊鼓的時候要注意“吐納”,即強調擊鼓與呼吸的配合。吸氣時,由於氣息上提,動作也是上行的,身體處於收緊狀態,動作較緊湊、有力度;呼氣時,由於氣息下沉,肢體外放,動作幅度大而舒緩。一般吸氣時提槌,呼氣時擊鼓。

      無論鼓點多密集,舞姿多花哨,身體也要穩如泰山,腳下要有“根”。除了單純向上的跳躍動作外,所有動作的步伐重心皆要向下沉,同時要沉而不懈。無論是在原地踏步擊鼓,還是行進擊鼓、轉身擊鼓,舞姿擊鼓等,腳下都要踩實,壓住,不可往上飄。

      在面向一點做動作時,頭的方向一般都是二點或八點,眼睛看斜上方。如果要看一點,必須要加以頭的動作,點頭、晃頭、抻脖皆可,使動作顯得更詼諧活泛,不能只是直視一點,而沒有頭的動作和麵部表情。

      王企仁老藝人在傳授萬榮花鼓時總結說:“記住鼓點,敲響鼓,任你跳來,任你舞。”首先,體現出萬榮花鼓表演中掌握鼓點的重要意義,這是打花鼓地道與否的關鍵。其次,一定要敲響鼓,不能只注重鼓舞外表“舞”的形式,而忽略了鼓舞發“聲”的本質。再次,“任你跳來,任你舞”說明萬榮花鼓的表演比較隨意,即興成分較高,只要卡住鼓點,敲響鼓面,就可以表演。由此可見,萬榮花鼓的表演十分靈活,無需拘泥於固定模式,舞姿可以靈活多變,發揮空間很大。

      結語

      “鼓是精神的象徵,舞是力量的表現。”萬榮花鼓就對這句話做了很好的詮釋。河東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滋養孕育其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既有靈巧高超的表演技藝和豐富多樣的形式,又有著真誠樸實的情感和深刻美好的寓意,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鶴芋花莖剪掉後,為何有人說莖杆不要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