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lisi峰

    耐藥性是屬於生物進化的結果,在抗生素殺死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在針對抗生素不斷的進化,突變。當進化出抗生素殺不死的細菌,就是產生了耐藥性。

    如何避免呢,不長時間的使用,不濫用,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正確的使用。

  • 2 # 無名藥師

    不僅僅是頭孢類抗菌素,其他抗菌素濫用都會促進耐藥菌產生,細菌耐藥是細菌的一種進化,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只不過濫用抗菌藥,加速了這一程序。

    耐藥菌是如何被篩選出來的?

    自然界或者人體本身就存在著一些帶有有耐藥基因的細菌,不過這些細菌通常情況是弱勢菌,它們和其他細菌共同生存。

    當我們過度使用抗生素的時候,那些沒有耐藥基因的細菌就很容易就被殺死,於是這些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就會趁機大肆增殖,從而變成強勢細菌。

    另外細菌在抗生素的壓力下也會發生變異,它們可以防禦性改變,產生各種酶以保護自己不被抗菌素殺滅,或者對自身結構進行一些修飾讓抗生素對自己不能起作用。這種篩選出耐藥菌的過程也叫做細菌壓力性抵抗。

    遏制或者減緩細菌耐藥,最關鍵是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總的原則是:

    第一,在有明確細菌感染指徵的時候才使用抗菌藥物,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需要醫生進行判斷,自己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第二,一旦使用抗菌藥物,就需要足量足療程。許多人在服用抗菌藥物的時候,症狀稍有好轉,就自行停藥,這樣非但沒有殺死致病菌,反而使被抑制的細菌再次"復活",這樣細菌就會變得更強大,產生耐藥性,導致之前使用的抗菌素可能就不再起作用了。

  • 3 # 劉藥師話用藥

    細菌耐藥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細菌耐藥不僅導致患者治療失敗、醫療費用增加、病死率上升,更為嚴重的是耐藥菌的進一步發展可能使人類重新面臨感染性疾病的威脅。因此,2011 年世界衛生日主題提出:抵禦耐藥性—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Combating drug resistance no action today,no cure tomorrow)!

    頭孢菌素由於臨床品種多,抗菌作用強,不良反應較少,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但近些年頭孢菌素的耐藥也日益嚴重。比如對頭孢唑林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頭孢他啶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等。為什麼細菌會產生耐藥呢?

    細菌耐藥機制

    大家學生物時,都知道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當外界環境改變時,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細菌也不例外,當遇到抗菌藥物時,對藥物敏感的細菌被殺死,發生變異產生耐藥的細菌生存下來,並將耐藥基因遺傳給後代,使得抗菌藥物對其無效。頭孢菌素產生耐藥的機制主要有細菌產酶(該酶能夠讓抗菌藥物失活)、靶位改變(抗菌藥物不能和蛋白結合)、外排泵機制(抗菌藥物不能進入)。

    如何預防細菌耐藥

    1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應用指徵

    抗菌藥物只對細菌性感染有效,非細菌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藥物。比如,兒童常見的感冒發熱,家長經常自行購買或給孩子服用成人剩下的抗菌藥物。調查顯示有1/3的普通感冒患者就診前已經用過抗菌藥物。69.7%的發熱患兒就診前用過抗菌藥。兒童抗菌藥物的使用不僅會導致細菌耐藥產生,還能引起機體免疫失調,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發生。調查顯示,出生後一年內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與哮喘發病的風險呈正相關。

    2儘量選擇窄譜抗生素

    醫務人員在選擇抗生素時,往往對常見的致病菌瞭解不夠,擔心窄譜抗生素不能夠覆蓋可能的致病菌,總是選擇廣譜的抗生素。調查顯示,中國住院患兒使用抗菌藥物最多的是廣譜第三代頭孢菌素類,以注射用藥為主,佔59%~100%,而國外使用最多的是第二代頭孢菌素類和青黴素類。

    3抗菌藥物用夠足劑量、足療程

    不同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抗菌藥物應用的療程不同。劑量過低、療程過短,可能引起細菌耐藥,甚至還會引起併發症。比如A組鏈球菌引起的扁桃體炎,頭孢菌素通常要用至10天以上,如果過早停藥,細菌不能被徹底清除,可能會引發急性風溼熱。

    4提高疫苗的接種率

    目前,中國兒童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低於10%,肺炎鏈球菌接種更低。致使在呼吸系統疾病流行季節,抗菌藥物使用率大幅上升。

    總之,預防細菌耐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國家各部門(包括農業、畜牧業)予以高度重視,加大相關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合理用藥意識,採取聯合行動,避免細菌耐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被風颳倒了好幾畝,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