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399887987049
-
2 # 使用者6857797169671
甲乙兩人,將一段相聲排練成熟,今天晚上就要演出了,在上臺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哪? 妝要化好,絕不能馬馬虎虎,應付了事。有人說:"相聲演員不在化妝好壞。"還有人說:"相聲演員的妝一抹就得。"這都是不對的。相聲既然是一種表演藝術形式,演員就應該重視它的化妝。絕沒有不講化妝的表演藝術。有的演員不注意化妝,這一塊紅,那一塊黑,化完了比不化還醜,這就太不嚴肅了。我們必須把妝化好。 服裝要整齊。上臺前應特別注意,衣服要熨燙平整,不能皺皺巴巴地就上臺。最好是大褂,便鞋;制服,皮鞋。不能四不像。我曾見一位演員穿大褂,球鞋,一上場就引起笑聲。這種笑是不正常的,是笑我們舞臺作風的不嚴肅。 要繫好腰帶。有的演員演出時對付,不扎皮帶,用小繩一捆就得。還有的紐扣不繫,出現了很多笑話。這都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更不要穿奇裝異服上臺,要保持嚴肅、大方、整齊。 情緒要飽滿。上臺前要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最好找一個僻靜之處,坐下來,將要使的"活"由頭到尾"過"一遍。不要與別人閒談,更不要打鬧、喧譁,以免影響上場情緒。上臺前,儘量不要想些不愉快的事情,因為相聲是喜劇風格,如果演員沒有熱烈飽滿的情緒,是逗不出觀眾的笑聲來的。 出場時要精神集中。報幕員報完了,該演員出場了,第一眼給觀眾什麼印象很主要。演員要了解觀眾的心理,觀眾喜歡什麼樣的演員,不喜歡什麼樣的演員,出場的幾步應該怎樣走法,都要十分注意。一般應該是自然、大方的走出去,親切地向觀眾鞠躬,文明、禮貌、嚴肅、可親。有的演員出臺走步故意拿姿勢,顯得非常假,觀眾不愛看。有的可親得過分,笑得也不自然,帶有故意討好觀眾的意思,也不太好。還有的盛氣凌人,顯得傲氣十足則更不好。一切都應該是出自內心的,不是做作的。這樣才會自然、協調,觀眾看著也舒服。 在張嘴之前,一定要沉著,不要慌亂。過去老先生常說的"沉"、"穩"、"準",就是這個意思。"沉著"、"穩住"、"準成"是相聲表演的原則。有些演員做不到沉、穩、準,而是慌、快、亂,一慌準快,一快非亂不可。 沉、穩、準是舞臺實踐經驗,又是演員的舞臺修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穩住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鍛鍊。 出場的第一步,張嘴的第一句,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不好,觀眾不喜歡你;第一句再不好,觀眾就不喜歡聽;你這個段子就有失敗的危險。因此第一句一定要說好。怎麼說好呢?我個人的體會,第一句一定要清楚,最起碼讓觀眾聽清你說的是什麼。有的一張嘴就字眼不清,那就很難抓住觀眾了。 一個段子,臺詞也熟了,人物刻畫得也清楚了,各種包袱的運用也掌握了,甲、乙兩人也對好了,臺上還有什麼技巧呢?我個人體會,還要掌握遲、急、頓、錯的表演技巧。 遲--就是慢的意思。為了把包袱翻得響,就要掌握"火候",這個"遲",就是"火候",是故意放慢的意思。
1. 要有自信心。 這種自信心是指相信自己一定能演好。要做到相信自己,演出有充份把握,就要排除一切私心雜念。不要老是想:下面座中有首長,如果演不好,給首長會留下什麼印像?下面有內行、有老藝人,如果演不好,多丟人!下面有相信我的觀眾,如果演不好,豈不叫人大失所望,人家豈不給自己來個名不符實的評價?今天是審查節目,如果演不好,前功盡棄,還要給團裡丟醜……這些都屬於私心雜念。老往“我”字上想,就怕“我”怎麼樣,這樣勢必緊張,一緊張就不自然,甚至出現忘詞的現像,那非“砸"不可。所以上臺以後,要“目空一切”、“目中無人”。所謂目空一切,就是不要受外界干擾,一心一意演好節目;“目中無人”,那就是不要去注意首長、熟人、朋友、內行們的神色,全神貫注地去演,把他們一律作為普通的觀眾對待。這樣,心無雜念,只有觀眾,自然就會輕鬆活潑,演得好。
2. 要熱情洋溢。 所謂熱情洋溢,就是指上臺精神、神態、表情,要使人感到振奮、親切、可愛,自己尊重觀眾、熱愛觀眾,親近觀眾的情緒要溢於言表。我覺得上臺給觀眾的第一個印像很重要,既要熱情大方,又要謙虛、歡快,不能端著架子上去。如果端著架子拿出點派頭走上臺去,這給人家的第一印像肯定不好,觀眾也不買你的帳。一走上去,觀眾對你覺得有距離,“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那整段的演出也就不那麼順利。你和觀眾的感情不能交流,不能共鳴,那就談不上同呼吸、共脈搏,效果再好也好不到哪兒去。所以,上臺後熱情洋溢應該是出自內心的。我每次演出,報幕員報了節目名稱,還沒有報出表演者的時候,就大步往臺上走,若等報幕員報了名字,臺下鼓掌的時候才走,就顯得不謙虛。走到臺中,首先向觀眾一鞠躬,然後笑吟吟和觀眾一對眼神,用兩句開頭語抓住觀眾情緒,再開始說,這樣就能自然而輕鬆地說下去了。
3. 要認真負責。 不管節目多熟,演過多少遍,每次演出之前,都應該溫習一遍臺詞;出聲前,花幾分鐘醞釀一下情緒。要堅決保證演出質量。演員一般有個通病:效果好,喜不自禁,發“人來瘋”,效果不好,垂頭喪氣,虛火上升。有的甚至在演出過程中就自覺寒儉,草草收兵。或用表情埋怨捧哏、埋怨觀眾。這樣做是不對的。要真正做到為群眾服務,“火”了不驕,按部就班地演下去,收著演,決不沾沾自喜,決不發“人來瘋”。“泥”了不躁、不慌,繼續下力演,沉著應戰,“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甲與乙,逗哏與捧哏,互相要交流感情,交流眼神,更主要的是甲、乙彼此和觀眾交流感情和眼神。因此,甲不能老對著乙講,把觀眾撂在一邊。甲與乙兩人交流眼神的時間應該很短,一碰上就離開,把眼光多投向觀眾。這樣臺上臺下才會融成一體,演員觀眾才能息息相通。 要在臺上演出時抓住觀眾,總的來講就是五句話:語言要乾淨利索,動作要自然瀟灑,感情要充沛健康,眼睛要傳神,手、眼、口的動作要協調。
回覆列表
藝人鞠躬 舊時代相聲都是“撂地兒”表演,民初個別傑出相聲藝人被請進“園子裡”,這個時期相聲藝人上臺先鞠躬(感謝衣食父母捧場),下臺鞠躬時再鞠躬(答謝捧場)。 在個別段子裡為了劇情需要,加進“上臺鞠躬,下臺鞠躬”(語言表述)作為“噱頭兒”。 但是,語言表述上臺鞠躬下臺鞠躬這句,不是舊時代相聲所有段子的固定程式。目前個別傳統段子及TW相聲演員多采用。